江苏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幼儿教育要注重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防止“学科化”、“小学化”倾向。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高等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更新教学内容,倡导研究性教学,强化实践教学,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专栏三:教学改革创新工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水平。加强农村课程改革师资、资源建设,促进农村课程改革均衡发展。全面推进高中课程改革,2007年高中所有年级全部实施新课程。
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加强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努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重点建设500个中职、80个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和400个高职品牌特色专业。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工程。加强专业建设,重点遴选建设400个左右的品牌、特色专业;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力争建设150门国家精品课程和1500门省级精品课程;加强精品教材建设,力争建设500种省级精品教材;定期评选省级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推进南京仙林大学城、常州大学城、淮安高教园区等区域教学联合体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遴选建设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中心20至30个,构建研究生科研创新和学术交流平台;遴选建设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100个,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遴选建设研究生优秀课程、开放课程100门,推动研究生教育教材建设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创新;每年遴选建设优秀研究生精品教材100部;每两年评选表彰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100名;每年遴选资助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150至200项;每年评选300篇优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00篇优秀博士论文,对全国优博论文获得者给予配套奖励。
3.完善考试评价制度。进一步健全小学升初中就近免试入学制度。积极探索以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为基础、综合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招生办法改革。结合使用高中新课程,推进高考制度改革,建立以统一考试为主、多元化考试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的高校招生制度。着力建设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学习成绩、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推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在全社会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
(五)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
继续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位置,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缩小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继续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教育扶持力度,不断缩小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在坚持均衡发展的同时,鼓励和支持苏南及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加快发展步伐,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创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作用的机制,建立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教育保障体系。保障社会各类群体平等接受教育的权益,切实维护教育公平。进一步完善资助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高水平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有效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专栏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工程
继续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在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六有”工程基础上,启动全省农村初中、小学理化生(科学)实验设备、图书资料、体育、艺术教育器材等教学设施设备“四项配套”建设工程,2008年底前全部完成。
专栏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从2006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从2007年春季学期起,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
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免除寄宿生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确保每个经济困难家庭的子女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
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和高中教育政府助学金。继续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按一定比例从事业收入中提取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完善高校助学贷款政策,提高政府奖学金、助学金标准,进一步扩大资助面,强化学校扶困助学的主体地位,统筹开展扶困助学工作,确保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贫失学。
(六)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重点建设示范性高中等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全面改善职业教育院校办学条件。推进职业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做强做优职教园区、职教集团,逐步形成江苏职业教育集约发展新优势;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联系,探索建立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完善技术岗位就业准入制度;深化各类职业学校的课程和教学改革,推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建立弹性学制,积极实行学分制。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现代农民教育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培养培训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为富民、促进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服务。
专栏六: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专项计划
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扶持建设1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1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力争进入全国示范性院校行列,带动全省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在重点
专栏三:教学改革创新工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水平。加强农村课程改革师资、资源建设,促进农村课程改革均衡发展。全面推进高中课程改革,2007年高中所有年级全部实施新课程。
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加强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努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重点建设500个中职、80个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和400个高职品牌特色专业。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工程。加强专业建设,重点遴选建设400个左右的品牌、特色专业;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力争建设150门国家精品课程和1500门省级精品课程;加强精品教材建设,力争建设500种省级精品教材;定期评选省级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推进南京仙林大学城、常州大学城、淮安高教园区等区域教学联合体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遴选建设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中心20至30个,构建研究生科研创新和学术交流平台;遴选建设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100个,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遴选建设研究生优秀课程、开放课程100门,推动研究生教育教材建设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创新;每年遴选建设优秀研究生精品教材100部;每两年评选表彰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100名;每年遴选资助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150至200项;每年评选300篇优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00篇优秀博士论文,对全国优博论文获得者给予配套奖励。
3.完善考试评价制度。进一步健全小学升初中就近免试入学制度。积极探索以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为基础、综合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招生办法改革。结合使用高中新课程,推进高考制度改革,建立以统一考试为主、多元化考试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的高校招生制度。着力建设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学习成绩、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推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在全社会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
(五)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
继续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位置,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缩小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继续加大对经济薄弱地区教育扶持力度,不断缩小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在坚持均衡发展的同时,鼓励和支持苏南及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加快发展步伐,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创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作用的机制,建立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教育保障体系。保障社会各类群体平等接受教育的权益,切实维护教育公平。进一步完善资助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高水平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有效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专栏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工程
继续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在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六有”工程基础上,启动全省农村初中、小学理化生(科学)实验设备、图书资料、体育、艺术教育器材等教学设施设备“四项配套”建设工程,2008年底前全部完成。
专栏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从2006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从2007年春季学期起,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
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免除寄宿生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确保每个经济困难家庭的子女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
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和高中教育政府助学金。继续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按一定比例从事业收入中提取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完善高校助学贷款政策,提高政府奖学金、助学金标准,进一步扩大资助面,强化学校扶困助学的主体地位,统筹开展扶困助学工作,确保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贫失学。
(六)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重点建设示范性高中等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全面改善职业教育院校办学条件。推进职业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做强做优职教园区、职教集团,逐步形成江苏职业教育集约发展新优势;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联系,探索建立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完善技术岗位就业准入制度;深化各类职业学校的课程和教学改革,推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建立弹性学制,积极实行学分制。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现代农民教育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培养培训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为富民、促进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服务。
专栏六: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专项计划
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扶持建设1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1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力争进入全国示范性院校行列,带动全省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在重点
上一篇: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03-17 ]
下一篇:黑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