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目 录
一、全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初始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法制建设步伐加快
----重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卓有成效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有所增强
----队伍建设加强,教师整体水平提高
----教育投入稳步增长,办学条件逐步改善
----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
----高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十一五”全区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重点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战略重点
(三)主要目标
三、主要政策与措施
(一)增加高等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二)加大调整改革力度,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三)突出重点,加强建设,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四)进一步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工作
一、全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十五”以来,我区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为自治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初始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截止到2005年,全区普通高等学校33所(36个独立办学实体),本专科在校生总规模达到23万人,比“九五”末增长了3.3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九五”末的11.1%提高到18.36%,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初始阶段。研究生教育也有了较快发展,到2005年,在学研究生达到7110人,比“九五”末增加了5571人,年均增长35.7%,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人员达到2152人。
高等职业教育从“九五”末开始快速发展,截止到2005年,全区已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23所,本科高校附设二级职业技术学院6所。全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在校生10.97万人,占普通本专科(高职)在校生的47.52%。各类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规模扩大,民办教育得到新的发展。到“十五”末期,全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已达7.3万人,较“九五”末增加2.07万人,增幅39.58%;自学考试五年共计毕业11.69万人;民办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达到0.7万人。
----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法制建设步伐加快。新一轮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成果显著,整合了教育资源,“十五”期间调整新建本专科学校17所,高校布局更趋合理。民办教育有了新的发展。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普遍展开。招生收费与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积极成果,“十五”期间,全区新建和改建学生公寓120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学生食堂19万平方米,为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供了有效的后勤保障。
“十五”期间,颁布了《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办法》和《内蒙古自治区社会力量办学实施办法》,取消了部分教育行政审批项目,法制建设逐步健全。
----重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卓有成效。内蒙古大学“211工程”完成“十五”建设计划并通过国家验收,内蒙古农业大学完成了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支持的建设项目。全区共有博士授权单位4个,博士点52个,硕士授权单位9个,硕士点352个。适应新形势,扩招以来新增本科专业270个,并增设了大批应用性较强的高职专业,其中9个被确定为国家级高职改革试点专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专业体系。自治区首批精品课程41门,首批品牌专业6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达到40个,一批水平较高、极具发展潜力的学科正在形成。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有所增强。“十五”期间,全区高校累计投入科技人员9436人次;在研科技项目8249项,项目经费2.3亿多元,其中,国家“973”、“863”等重大科技项目20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67项;专利授权30项;到“十五”末,已建高校重点实验室24个,工程技术中心5个。高等学校已逐步成为科技创新、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的一支重要力量。
----队伍建设加强,教师整体水平提高。到2005年,全区普通高校专任教师16189人,其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4147人,占25.62%,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3687人,占22.78%;教师中两院院士1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1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占6.71%,副高级职称的占30.69%;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总数的9.83%。一支结构基本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教育投入稳步增长,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十五”期间,自治区预算内高等教育经费由2000年的3.5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9.2亿元;自治区级年度基本建设计划中用于高等教育的投资,五年累计投入3.6亿元。国家“211工程”、普通高校国债建设项目、西部重点支持高校建设工程、大学校园信息化网络建设工程的实施,推动和增加了自治区和盟市政府(行署)的投入,校舍总量明显增加,校舍质量大为提高,装备条件得到改善,为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十五”期间,我区各级各类学校同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大学、教育机构及民间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5个。自费出国留学的人数逐年成倍增加。公派选送赴发达国家深造留学的高校和中学教师150多名。80余所学校聘请长短期外国文教专家700余名,30余所学校接受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3000余人次。外方在我区承担国际合作项目的高等院校和有关教育部门的资金投入达5000余万元人民币。
----高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工作取得新成效。高等学校认真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依法管理、民主决策的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高。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拓展教育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创新教育形式,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显著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高校长期保持稳定,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一些影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开始凸显,持续、健康发展高等教育还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是:规模、结构、质量、效益还不够协调统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全国2.7个百分点,在学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1:20)低于全国地方(1:19)平均水平,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校均规模小于全国平均水平,重规模速度、轻内涵发展的倾向未得到有效扭转,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繁重;支撑高等教育的资源严重不足,生均
一、全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初始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法制建设步伐加快
----重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卓有成效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有所增强
----队伍建设加强,教师整体水平提高
----教育投入稳步增长,办学条件逐步改善
----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
----高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十一五”全区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重点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战略重点
(三)主要目标
三、主要政策与措施
(一)增加高等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二)加大调整改革力度,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三)突出重点,加强建设,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四)进一步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工作
一、全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十五”以来,我区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为自治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初始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截止到2005年,全区普通高等学校33所(36个独立办学实体),本专科在校生总规模达到23万人,比“九五”末增长了3.3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九五”末的11.1%提高到18.36%,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初始阶段。研究生教育也有了较快发展,到2005年,在学研究生达到7110人,比“九五”末增加了5571人,年均增长35.7%,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人员达到2152人。
高等职业教育从“九五”末开始快速发展,截止到2005年,全区已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23所,本科高校附设二级职业技术学院6所。全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在校生10.97万人,占普通本专科(高职)在校生的47.52%。各类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规模扩大,民办教育得到新的发展。到“十五”末期,全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已达7.3万人,较“九五”末增加2.07万人,增幅39.58%;自学考试五年共计毕业11.69万人;民办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达到0.7万人。
----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法制建设步伐加快。新一轮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成果显著,整合了教育资源,“十五”期间调整新建本专科学校17所,高校布局更趋合理。民办教育有了新的发展。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普遍展开。招生收费与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积极成果,“十五”期间,全区新建和改建学生公寓120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学生食堂19万平方米,为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供了有效的后勤保障。
“十五”期间,颁布了《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办法》和《内蒙古自治区社会力量办学实施办法》,取消了部分教育行政审批项目,法制建设逐步健全。
----重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卓有成效。内蒙古大学“211工程”完成“十五”建设计划并通过国家验收,内蒙古农业大学完成了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支持的建设项目。全区共有博士授权单位4个,博士点52个,硕士授权单位9个,硕士点352个。适应新形势,扩招以来新增本科专业270个,并增设了大批应用性较强的高职专业,其中9个被确定为国家级高职改革试点专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专业体系。自治区首批精品课程41门,首批品牌专业6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达到40个,一批水平较高、极具发展潜力的学科正在形成。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有所增强。“十五”期间,全区高校累计投入科技人员9436人次;在研科技项目8249项,项目经费2.3亿多元,其中,国家“973”、“863”等重大科技项目20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67项;专利授权30项;到“十五”末,已建高校重点实验室24个,工程技术中心5个。高等学校已逐步成为科技创新、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的一支重要力量。
----队伍建设加强,教师整体水平提高。到2005年,全区普通高校专任教师16189人,其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4147人,占25.62%,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3687人,占22.78%;教师中两院院士1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1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占6.71%,副高级职称的占30.69%;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总数的9.83%。一支结构基本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教育投入稳步增长,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十五”期间,自治区预算内高等教育经费由2000年的3.5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9.2亿元;自治区级年度基本建设计划中用于高等教育的投资,五年累计投入3.6亿元。国家“211工程”、普通高校国债建设项目、西部重点支持高校建设工程、大学校园信息化网络建设工程的实施,推动和增加了自治区和盟市政府(行署)的投入,校舍总量明显增加,校舍质量大为提高,装备条件得到改善,为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十五”期间,我区各级各类学校同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大学、教育机构及民间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5个。自费出国留学的人数逐年成倍增加。公派选送赴发达国家深造留学的高校和中学教师150多名。80余所学校聘请长短期外国文教专家700余名,30余所学校接受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3000余人次。外方在我区承担国际合作项目的高等院校和有关教育部门的资金投入达5000余万元人民币。
----高校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工作取得新成效。高等学校认真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依法管理、民主决策的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高。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拓展教育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创新教育形式,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显著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高校长期保持稳定,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一些影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开始凸显,持续、健康发展高等教育还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是:规模、结构、质量、效益还不够协调统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全国2.7个百分点,在学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1:20)低于全国地方(1:19)平均水平,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校均规模小于全国平均水平,重规模速度、轻内涵发展的倾向未得到有效扭转,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繁重;支撑高等教育的资源严重不足,生均
上一篇: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 03-17 ]
下一篇:江苏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