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实验室

江苏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7日 点击数: 字号:
系。
  2.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规划整合全社会教育资源,建立广覆盖、多层次、多形式的终身教育网络。大力发展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社区教育,开展多种需求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健全个人交纳为主、单位支持、政府资助的继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面向职业和生活需要的教育机构,推动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村镇建设。积极发展老年教育,探索0至3岁幼儿教育,初步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3.完善优质教育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为导向,最大限度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区域教育资源整体质量。坚持因地制宜,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推进教育创新,形成各具特色、区域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平台,基本满足社会对各级各类教育的需求。
  (二)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1.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完善“市县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加强规划、政策和资源的统筹,促进职业教育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完善省部共建、省市共建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省属本科高校实行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鼓励省部共建;专科高校逐步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提高地方政府统筹发展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能力。加快调整各类广播电视大学、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布局结构,通过联合、撤并、划转等方式,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理顺政府、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积极推进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
  2.改革办学体制。义务教育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不得转为民办学校。非义务教育实行更加灵活、开放、多样的办学体制,政府办好一批示范性高中、职业中学和幼儿园,鼓励优质学校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把民办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探索完善发展模式。支持公办普通高中、职业中学和幼儿园吸收社会资金合作办学。允许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部分学校在不改变公办学校性质、不涉及产权流转的前提下按民办机制运行,或经有权部门批准后整体转制为民办学校,转制回收资金全部用于公办学校建设。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导、依靠行业企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办学格局。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完善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办学体制,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股份制办学模式。
  3.改革学校人事分配制度。全面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建立教师能进能出机制,确保合格教师“进得来”、不合格教师“出得去”。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格教师资格认定条件,规范新师资准入标准。完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建立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健全校长考核、培训、激励、监督、流动等制度。改革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度,逐步下放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权;改革高校教师聘用制度,允许高校在编制范围内自主聘用教师;建立健全高校职员制度,促进管理人员专业化;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分配原则,改革高校分配制度,建立与工作业绩和创新成果相联系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鼓励优秀人才通过专利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创办企业等形式取得合理回报。
  (三)加快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
  以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为重点,推进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坚持“分步实施、分类指导、以评促建、持续推进”的工作方针和“硬件从实、软件从硬、管理求精、质量求高”的发展要求,鼓励条件较好的县(市、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一批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带动全省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制度健全、体系完备、布局合理、装备先进、师资一流,具有现代教育和管理理念,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区域教育发展格局。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坚持德育为先,切实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进一步丰富德育内容,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民族精神、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创业创新创优精神教育。开发和建设中小学优质德育课程,拓展新形势下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着力加强职业学校创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教育。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教育载体,拓展教育途径,推进公共政治理论课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重点的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使用和管理。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
  专栏一: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程
  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全面实施德育新课程,努力构建大中小学相互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
  德育基地建设工程。全省每个县(市、区)建成1个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
  德育资源建设工程。建设江苏省中小学德育资源网,建立德育优秀案例库。
  德育队伍建设工程。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教师、德育先进工作者、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十一五”期间对所有中小学校长进行专题轮训。
  校园文化创建工程。深入开展安全文明学校创建活动,每年评选表彰一批江苏省文明学校。突出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力争60%左右的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辅导室)。
  专栏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建设工程。突出课堂教学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加大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与课程建设力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拓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建设工程。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的总要求,突出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及基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工作。
  高校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学生党组织的政治、思想、组织优势,发挥共青团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发挥学生会、研究生会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学生班级、学生社团及其他新型学生组织的自我教育功能,不断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
  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温暖工程。坚持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努力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强化后勤管理与服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真正实现在服务学生中教育学生。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工程。建设好三支主体队伍,即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推进全体教师的师德建设,实现全员育人。在队伍建设上,加强政策导向,明确工作制度,完善培养措施,健全激励机制。
  高校综合育人环境建设工程。着力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校园周边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和保障,努力形成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合力。
  2.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坚持素质领先,切实转变教育思想,创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从根本上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与美育工作,倡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共6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500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