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清华大学
月,化工新馆落成。
民83年1月28日,新任校长沈君山先生就任为首任经由遴选产生之校长。 8月,增设工程管理研究所硕士班、哲学研究所硕士班、文学研究所博士班。
民84年8月,设立教育学程,又配合新大学法调整所系架构,将研究所并入性质相近学系。
民85年成立电子工程研究所硕士班、博士班,历史研究所博士班,及社会人类学研究所人类学组博士班。
民86年8月,成立生物技术研究所(硕士班)。
民87年2月,新任校长刘炯朗上任。同时成立电机资讯学院,设有资讯工程学系、电机工程学系、电子工程研究所。辐射生物研究所并入生命科学系,社会人类研究所分设为社会研究所硕士班与人类学研究所硕士班、博士班。工业工程学系改名为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
民88年8月,成立通讯工程研究所硕士班、博士班。
民89年8月,成立科技管理学院,设有科技管理研究所、科技法律研究所、计量财务金融学系。
民90年8月,成立天文研究所硕士班、资讯系统与应用研究所硕士班。
民91年2月,新任校长徐遐生上任。 8月,成立微机电系统工程研究所硕、博士班、台湾文学研究所硕士班,人文社会学士学位学程,生命科学院调整为生命科学系、分子与细胞生物研究所硕、博士班、分子医学研究所硕、博士班、生物资讯与结构生物研究所硕、博士班、生物科技研究所硕、博士班。
民92年创设还愿奖学金。 8月,资讯工程学系学士班新增第3班、物理系学士班增设光电物理组、成立光电工程研究所硕、博士班及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硕士在职专班。
民93年1月,与新竹县政府签署协议书共同推动设立第二校区。 8月,成立经济学系博士班及社会学研究所博士班。
民94年本校获教育部补助「迈向顶尖大学计画」前两年每年新台币10亿元;2月,电机资讯学院产业研发硕士积体电路设计专班成立。 8月,宜兰园区筹备处成立;增设资讯系统与应用研究所博士班、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班、工学院产业研发硕士光电科技专班;经济学系由人文社会学院改至科技管理学院。
民95年2月,新任校长陈文村上任。 6月,材料科学中心与奈米微系统中心合并为奈微与材料科技中心,校务会议通过「国立清华大学教师学术卓越奖励办法」及「国立清华大学讲座及特聘教授设置办法」。 8月,原子科学系更名为生医工程与环境科学系,成立台湾研究教师在职进修硕士学位班、理学院学士班、科管院学士班;修正组织规程,秘书室调整为秘书处,下设综合业务组、议事及法规组、公共事务组、国际事务中心与校友服务中心。 10月,召开第一次校务发展咨询委员会议。
民96年1月,迈向顶尖大学计画第一次实地考评。 3月,召开中长程校务发展会议。 7月,召开第二次校务发展咨询委员会议。 8月,微机电系统工程研究所更名为奈米工程与微系统研究所,成立核子工程与科学研究所、国际专业管理硕士班、工学院院招生、人文社会学院院招生;增设计量财务金融学系硕士班、科技管理研究所硕士在职专班。 11月,迈向顶尖大学计画第二次实地考评。
民97年2月,本校获教育部补助「迈向顶尖大学计画」后三年每年新台币12亿元。
梅贻琦先生
1956~1962
陈可忠先生
1962~1969
阎振兴先生
1969~1970
徐贤修先生
1970~1975
张明哲先生
1975~1981
毛高文先生
1981~1987
刘兆玄先生
1987~1993
李家同先生
1993~1994
沈君山先生
1994~1997
陈信雄先生
1997~1998
刘炯朗先生
1998~2002
徐遐生先生
2002~2006
陈文村先生
现任校长
·电机资讯学院
电机工程学系暨研究所
资讯工程学系暨研究所
电子工程研究所
通讯工程研究所
光电工程研究所
资讯系统与应用研究所
·理学院
数学系暨研究所
物理学系暨研究所
化学系暨研究所
统计学研究所
·工学院
动力机械工程学系暨研究所
化学工程学系暨研究所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暨研究所
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暨研究所
微机电系统工程研究所
·生命科学院
生命科学系
生物科技研究所
分子医学研究所
分子与细胞生物研究所
生物资讯与结构生物研究所
·人文社会学院
人文社会学系
中国文学系暨研究所
外国语文学系暨研究所
经济学系暨研究所
历史研究所
语言学研究所
人类学研究所
社会学研究所
哲学研究所
台湾文学研究所
·原子科学院
原子科学系暨研究所(2006年起改名为“生医工程与环境科学系”)
工程与系统科学系暨研究所
·科技管理学院
计量财务金融学系
科技管理研究所
科技法律研究所
原子科学技术发展中心
材料科学中心
电脑与通讯科技研发中心
生物工程中心
科学仪器中心
贵重仪器中心
国家理论科学中心
积体电路设计技术研发中心
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
纳米与微系统研究中心
光电研究中心
清大/工研院联合研究中心
当代中国研究中心
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脑科学研究中心
梁启超:著名学者,思想家、政治家,被誉为“言论界之骄子”
王国维:国学大师,被誉为“中国现代学术奠基人”、“新史学的开山”
陈寅恪:语言学家、历史学家
赵元任:语言学家
朱自清:散文作家
吴大猷:物理学家、前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长
夏鼐:考古学家
华罗庚:数学家、教育家
马约翰:著名体育家
马维英:微软亚洲研究院网络搜索和挖掘组高级研究员
冯友兰:哲学与中国哲学史家
孙立人:中国抗日名将
俞国华:历任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行政院长等职,为中华民国财经发展贡献卓著
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李政道: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李远哲: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http://www.nth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