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
,亦须依前项之规定。”据此,川东36县联合设立的川东师范学堂在民国三年即1914年改名为“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
学校管理的最高机关是维持会,由川东道尹任会长,学校校长(时为铜梁人邱兆熊)任副会长,由36县教育行政长官为成员。1928年,维持会改为校董会,道尹为会长。
辛亥革命后,由于战乱频仍,川东师范学堂常被军队占驻,学校不得不多次往返迁徙 。1916年租住观音梁船帮公所及附近民房,当年秋迁回原址.1917年秋迁住巴县文庙,1920年再次迁回原址,因变买旧址,拟建新校.1930年春租住曾家岩巴县农中校旧址及龙泉观作临时校舍,1930年末迁至石马岗,即今文化宫。其时,因为战乱,四川实行防区制,政出多门,办学经费不能如数、按时征集;校长频频更换,民国十一、十二年间,曾五易其人,最短的任期不足两个月。民国十六年周天治任校长时,情况更为严重,周因经费困难于任职之次年辞职,另委任之校长徐天权也因学校经费之窘迫而坚辞不就,学校无人负责。川东联 合县立师范学校濒临倒闭之绝境。
川东师范濒临绝境之时,正值刘湘主政重庆。刘曾决定将该校停办,遂指派刚接任川东道尹的甘绩镛到校办理结束事宜,但遭到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热心教育事业的甘绩镛审度形势,召开维持会,讨论学校存废问题。会议决议,学校继续办理,并改组维持会为校董会,道尹为会长。校董会一致推举甘绩镛为校长,川东师范得以保留。甘绩镛接任校长后,募集资金,整顿解款,偿还旧债,使校务出现转机。民国十八年,甘绩镛提出将已不适用的旧校址出卖,觅地另建新校,得到校董会同意后,遂在通远门外石马岗购买7000余方丈土地营建新校舍,并于1930年末迁入。
1931年1月,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奉令改名为“川东共立师范学校”。
在甘绩镛任校长期间(1928--1935),加强了川东师范的建设,健全规章制度,树立良好学风,严格选聘教师,筹措办学经费,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学生活设施,并设立“典夔奖学金”,提高了川东师范的办学水平。在此期间(1928年)甘绩镛校长提出了“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
1935年,刘湘任主席的四川省政府在重庆成立,即宣布废除防区制,实现川政统一。甘绩镛升任民政厅长。是年7月13日,四川省政府由重庆迁成都,甘绩镛亦随之去成都,不再兼任川东共立师范学校校长,遂由南京大学外文系毕业的聂荣藻接任。在聂任校长期间,学校进一步发展。
1939年5月,日本侵略者对重庆狂轰滥炸期间,川东师范迁至江津白沙镇东海沱古坟湾,1946年5月迁回石马岗。
大约在1934年末或1935年初,川东共立师范学校曾奉令改为“川东联立师范学校”。1940年8月,又改名为“四川省立川东师范学校”。
重庆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代表毛雍如代表人民政府,接管了四川省立川东师范学校。1950年9月1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命令,将四川省立川东师范学校改名为“重庆市立第一师范学校”。
民国二十一年即1932年,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内办起了乡村师范专修科。创办过程也颇多曲折和艰辛。
接任川东师范校长的甘绩镛,对加强师资之培养以振兴四川教育有深刻的认识。因此,在民国十九年(1930年)7月,向校董会提出了将川东师范改名为“川东联合县立高等师范学校”、增办二年制高等师范的专案。校董会采纳了甘氏建议,组织了筹备会,正式启动增办二年制高等师范的筹备工作,并将此呈报四川省教育厅。省教厅以改办高师与现行学制不合为由,指令停止筹备。而川东师范筹办高师诸君却认为,此举并无不是,继续其筹备工作,只不过在形式和步骤上略作变通。在21军(刘湘任军长)和社会知名人士支持下,校董会决议,于1932年秋,在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内开办乡村师范专修科和中心农事实验场,聘请四川石?d人、曾任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研究部导师的张知任科主任。“开办之初,以经费基础未固,规模又只一班,乃由政府划归川东师范学校办理,而附设其中焉”。专修科“以研究乡村问题、培养中级乡村师范之健全师资为宗旨”,每年招收一个班40名学生。凡高中、后期师范毕业或同等学力、年龄在19?D30岁之间、经学校录取者,即可入学学习。学生分两部分:一为川东各县申送者,均为官费;一为川东以外县分备资申送者,为自费。而后者名额不得超过总数的十分之二。是年8月,专修科先后两次招生,9月1日正式开学。首届共招生29人,农场也设在校内。
1933年2月,乡村师范专修科迁至磁器口后,班次增加,规模扩大,但仍由川东师范学校派教师到该处上课。可见,不仅初办时的乡师专科属于川东共立师范学校的一部分(该科成立一年时的《报告书》说:“本科系川师校的一部分,经费收支亦完全由川师校事务处负责”),而且迁至磁器口时,该科仍与川东共立师范学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甘绩镛在给校董会的报告中说:“其产生之初,则全系本校之力”,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1933年7月,四川省政府颁发《四川乡村建设学院办法及组织大纲》,并拨款4万元,正式将乡村师范专修科改为四川乡村建设学院,开始招收本科学生,与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分开,成为一所独立的高等院校。甘绩镛仍任该院院长。8月,学院开学行课。此时,学院仅设乡村社会系和农业系。加上专修科学生,共有100余人。1935年初,乡建院共有教师23人,其中教授11人,讲师10人。甘绩镛任四川省民政厅长后,21军派政务处副处长高显鉴接任院长。
由于乡建院之名与当时学制不合,四川省教育厅于1936年8月训令将乡村建设学院改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委任高显鉴为院长。次年2月,教育部批准省教厅的决定,准予设立。此后,系科逐渐调整或增加。至1946年,全院已有7个系446名学生、133名教职员工(包括附属农场、附中、附小教职员在内)。到重庆解放时,川教院共有教育、国文、数学、英文、史地、博物、农艺、农制、园艺等9 个系,已经具备大学的规模。
新中国成立前,重庆除川教院外,尚有重庆大学、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等高校。女师院创办于1940年9月,谢循初为院长,校址在江津白沙镇新桥。抗战胜利后,经过整顿,由江津迁至重庆黄桷坪,于1946年9月在重庆招生。女师院设置的系科前后变化不大,共有教育、国文、英文、史地、数学、理化、音乐、家政8系和体育专修科。
重庆解放后,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拟筹建两所新的学院,一是将川教院的教育、国文、数学、英文、史地、博物等6系与女师院合并,筹建西南师范学院;一是以川教院的农艺、农制、园艺3系为主干,筹建西南农学院。经过两个月的筹备,1950年10月12 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将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和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合并,更名西南师范学院”。二校合并后,女师院教职工即从黄桷坪迁至磁器口原川教院内。1952年院系调整,西师从磁器口和沙坪坝迁到现在的北碚校址。1985年8月,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将西南师范学院改名为西南师范大学。
在筹建西南师范大学的同时,西南农业大学也在紧张筹备之中。1950年11月27日,川教院农科3系与华西大学、相辉学院的相关系科合并,成立西南农学院。1985年10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改名为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其再与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科院柑橘研究所合并为新的西南农大。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经过数年酝酿,几经周折,终于在2005年7月,西南师范大学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为占地面积12300余亩、校舍面积200余万平方米、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达70000余人的西南大学。
2009年在任学校领导有:
校党委书记:黄蓉生
校 长: 王小佳
常务副校长:宋乃庆(正厅级)
校党委副书记:张跃
学校管理的最高机关是维持会,由川东道尹任会长,学校校长(时为铜梁人邱兆熊)任副会长,由36县教育行政长官为成员。1928年,维持会改为校董会,道尹为会长。
辛亥革命后,由于战乱频仍,川东师范学堂常被军队占驻,学校不得不多次往返迁徙 。1916年租住观音梁船帮公所及附近民房,当年秋迁回原址.1917年秋迁住巴县文庙,1920年再次迁回原址,因变买旧址,拟建新校.1930年春租住曾家岩巴县农中校旧址及龙泉观作临时校舍,1930年末迁至石马岗,即今文化宫。其时,因为战乱,四川实行防区制,政出多门,办学经费不能如数、按时征集;校长频频更换,民国十一、十二年间,曾五易其人,最短的任期不足两个月。民国十六年周天治任校长时,情况更为严重,周因经费困难于任职之次年辞职,另委任之校长徐天权也因学校经费之窘迫而坚辞不就,学校无人负责。川东联 合县立师范学校濒临倒闭之绝境。
川东师范濒临绝境之时,正值刘湘主政重庆。刘曾决定将该校停办,遂指派刚接任川东道尹的甘绩镛到校办理结束事宜,但遭到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热心教育事业的甘绩镛审度形势,召开维持会,讨论学校存废问题。会议决议,学校继续办理,并改组维持会为校董会,道尹为会长。校董会一致推举甘绩镛为校长,川东师范得以保留。甘绩镛接任校长后,募集资金,整顿解款,偿还旧债,使校务出现转机。民国十八年,甘绩镛提出将已不适用的旧校址出卖,觅地另建新校,得到校董会同意后,遂在通远门外石马岗购买7000余方丈土地营建新校舍,并于1930年末迁入。
1931年1月,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奉令改名为“川东共立师范学校”。
在甘绩镛任校长期间(1928--1935),加强了川东师范的建设,健全规章制度,树立良好学风,严格选聘教师,筹措办学经费,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学生活设施,并设立“典夔奖学金”,提高了川东师范的办学水平。在此期间(1928年)甘绩镛校长提出了“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
1935年,刘湘任主席的四川省政府在重庆成立,即宣布废除防区制,实现川政统一。甘绩镛升任民政厅长。是年7月13日,四川省政府由重庆迁成都,甘绩镛亦随之去成都,不再兼任川东共立师范学校校长,遂由南京大学外文系毕业的聂荣藻接任。在聂任校长期间,学校进一步发展。
1939年5月,日本侵略者对重庆狂轰滥炸期间,川东师范迁至江津白沙镇东海沱古坟湾,1946年5月迁回石马岗。
大约在1934年末或1935年初,川东共立师范学校曾奉令改为“川东联立师范学校”。1940年8月,又改名为“四川省立川东师范学校”。
重庆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代表毛雍如代表人民政府,接管了四川省立川东师范学校。1950年9月1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命令,将四川省立川东师范学校改名为“重庆市立第一师范学校”。
(二)从乡村师范专修科到四川省立教育学院
民国二十一年即1932年,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内办起了乡村师范专修科。创办过程也颇多曲折和艰辛。
接任川东师范校长的甘绩镛,对加强师资之培养以振兴四川教育有深刻的认识。因此,在民国十九年(1930年)7月,向校董会提出了将川东师范改名为“川东联合县立高等师范学校”、增办二年制高等师范的专案。校董会采纳了甘氏建议,组织了筹备会,正式启动增办二年制高等师范的筹备工作,并将此呈报四川省教育厅。省教厅以改办高师与现行学制不合为由,指令停止筹备。而川东师范筹办高师诸君却认为,此举并无不是,继续其筹备工作,只不过在形式和步骤上略作变通。在21军(刘湘任军长)和社会知名人士支持下,校董会决议,于1932年秋,在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内开办乡村师范专修科和中心农事实验场,聘请四川石?d人、曾任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研究部导师的张知任科主任。“开办之初,以经费基础未固,规模又只一班,乃由政府划归川东师范学校办理,而附设其中焉”。专修科“以研究乡村问题、培养中级乡村师范之健全师资为宗旨”,每年招收一个班40名学生。凡高中、后期师范毕业或同等学力、年龄在19?D30岁之间、经学校录取者,即可入学学习。学生分两部分:一为川东各县申送者,均为官费;一为川东以外县分备资申送者,为自费。而后者名额不得超过总数的十分之二。是年8月,专修科先后两次招生,9月1日正式开学。首届共招生29人,农场也设在校内。
1933年2月,乡村师范专修科迁至磁器口后,班次增加,规模扩大,但仍由川东师范学校派教师到该处上课。可见,不仅初办时的乡师专科属于川东共立师范学校的一部分(该科成立一年时的《报告书》说:“本科系川师校的一部分,经费收支亦完全由川师校事务处负责”),而且迁至磁器口时,该科仍与川东共立师范学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甘绩镛在给校董会的报告中说:“其产生之初,则全系本校之力”,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1933年7月,四川省政府颁发《四川乡村建设学院办法及组织大纲》,并拨款4万元,正式将乡村师范专修科改为四川乡村建设学院,开始招收本科学生,与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分开,成为一所独立的高等院校。甘绩镛仍任该院院长。8月,学院开学行课。此时,学院仅设乡村社会系和农业系。加上专修科学生,共有100余人。1935年初,乡建院共有教师23人,其中教授11人,讲师10人。甘绩镛任四川省民政厅长后,21军派政务处副处长高显鉴接任院长。
由于乡建院之名与当时学制不合,四川省教育厅于1936年8月训令将乡村建设学院改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委任高显鉴为院长。次年2月,教育部批准省教厅的决定,准予设立。此后,系科逐渐调整或增加。至1946年,全院已有7个系446名学生、133名教职员工(包括附属农场、附中、附小教职员在内)。到重庆解放时,川教院共有教育、国文、数学、英文、史地、博物、农艺、农制、园艺等9 个系,已经具备大学的规模。
(三)西南师范学院与西南农学院之组建
新中国成立前,重庆除川教院外,尚有重庆大学、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等高校。女师院创办于1940年9月,谢循初为院长,校址在江津白沙镇新桥。抗战胜利后,经过整顿,由江津迁至重庆黄桷坪,于1946年9月在重庆招生。女师院设置的系科前后变化不大,共有教育、国文、英文、史地、数学、理化、音乐、家政8系和体育专修科。
重庆解放后,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拟筹建两所新的学院,一是将川教院的教育、国文、数学、英文、史地、博物等6系与女师院合并,筹建西南师范学院;一是以川教院的农艺、农制、园艺3系为主干,筹建西南农学院。经过两个月的筹备,1950年10月12 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将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和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合并,更名西南师范学院”。二校合并后,女师院教职工即从黄桷坪迁至磁器口原川教院内。1952年院系调整,西师从磁器口和沙坪坝迁到现在的北碚校址。1985年8月,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将西南师范学院改名为西南师范大学。
在筹建西南师范大学的同时,西南农业大学也在紧张筹备之中。1950年11月27日,川教院农科3系与华西大学、相辉学院的相关系科合并,成立西南农学院。1985年10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改名为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其再与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科院柑橘研究所合并为新的西南农大。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经过数年酝酿,几经周折,终于在2005年7月,西南师范大学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为占地面积12300余亩、校舍面积200余万平方米、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达70000余人的西南大学。
学校领导
2009年在任学校领导有:校党委书记:黄蓉生
校 长: 王小佳
常务副校长:宋乃庆(正厅级)
校党委副书记:张跃
上一篇: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03-17 ]
下一篇:吉林大学药学院[ 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