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高等院校

西南大学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7日 点击数: 字号:
壁滩上的明珠";研究国宝大熊猫的专家胡锦矗,被国际上公认为大熊猫生态生物学的奠基人;以向仲怀院士为代表的家蚕基因组在蚕桑、遗传育种、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居世界同类研究前沿,并成功绘制家蚕基因框架图谱,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科学成就”。
  吴宓(著名学者钱钟书的老师),国学大学、著名红学家、中国比较文学先驱,曾在学校执教达二十八年之久(直至逝世),先生力主“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其通古硕今的文化精神正在这所校园无声的延续,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雨僧计划”,素质教育“雨僧讲坛”和文化素质教育期刊“雨声刊物”等等,正是吴宓先生博雅教育思想在西南大学的生根发芽。
  侯光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土壤学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把毕生精力献给了这所大学,养育出这方校园里深厚的精神土壤,“精心教书,诚心育人”既是侯老光辉一生的传神写照,也是今天的西南大学教师的默默追求,以侯老名字命名的创新人才培养“光炯计划” 正激励着年轻学子劝课农桑而造福黎民百姓。
  化学教育家郑兰华,当代著名诗人、文学翻译家方敬,国画家苏葆桢,数学家李孝传,我国著名教育家、教学论专家张敷荣,我国著名现代心理学家、美育心理学创始人刘兆吉等等,是这所学校学高身正的楷模。植物病理学家何文俊,鱼类生物学家施白南,首创水稻性状遗传方面之研究的水稻育种科学家管相桓(也是我校杰出校友世界著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老师 ),植物生理学家陈兆畦,我国近代蚕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蚕遗传及动物遗传学界泰斗、家蚕遗传生物学家蒋同庆,园艺学家陈世儒等等,一大批名家学者奠定了西南大学雄厚的教学基石。他们不仅是各门学科的开拓者,更是延续和发展了学校的教育文化和精神品格,确立和标注了这所大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基本风范,为今天的发展、研究和教学提供了不竭的源泉!一流的师资力量,为今天的教育和培养一流学生提供了坚强的保证,除学校历史上众多大家名师学者外,今天的西南大学,有国际知名蚕学育种专家、世界第一张家蚕基因图谱的绘制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教授,有国际著名岩溶地质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教授、有著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中国105颗上天卫星、近100架波音飞机材料研制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苏民教授,有首批国家级教学名师、世界人类时间认知研究创始人、我国享誉海内外的卓越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大师。


重点建设

  国家重点学科(5个):
  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心理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生态学、果树学
  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6个):
  “昆虫基因组学与现代蚕丝学”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心理学科创新建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发展研究”
  “三峡库区生态安全”
  “山地农业特色学科创新建设”
  “西南民族社会发展与西南研究”
  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个):
  “教师教育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国家教育部与农业部共建“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国家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家蚕系统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
  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培育基地):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


办学规模

  

学科发展


  西南大学充分利用西南之独特自然人文资源,经百年发展,学校学科齐全,现设有36个学院,专业涵盖了

哲、经、法、文、史、教、理、工、农、医、管等11个学科门类,并在教师教育和农业教育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学校拥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6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2个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教师教育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国家教育部与农业部共建“优势学科创新平台”)、36个省部(市)级重点学科、9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68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61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博士,我国15所首批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10个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艺术硕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社会工作硕士)授权点、98个本科专业,学科涵盖11个学科门类。学校的家蚕基因组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教育学、心理学研究居全国先进水平,教育学、心理学、农学、生命科学、管理学优势明显,人文社会科学、文学、理学实力雄厚。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约3500人(其中本部2650余人),教授、副教授(含研究员系列)1600余人(其中本部1320余人),博士生导师222人,硕士生导师约900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

士2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7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1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8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6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者16人,人事部"杰出专业技术专家及人才"112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二、三级杰出人才1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享受国务院和重庆市特殊津贴专家235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约100人),重庆市教学名师3人,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4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74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00人。
  

共8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74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