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
师培养计划”,对35岁以下具有研究生学历和良好培养前途的优秀青年教师进行定额资助和重点培养。继续实施基础教育“百千万人才工程”。继续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技工学校培养“800位名教师工程”。
2. 多渠道扩充教师队伍。大力引进一批国内外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有计划地选拔一批优秀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充实中小学和高校教师队伍。通过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吸引社会优秀人才到各级各类学校任教。建立校际有序流动机制,盘活教师资源。建立高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切实解决引进教师住房 难问题。建立企业优秀技术人才到职业技术院校任教制度。
3. 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水平。切实加强师德和学术道德建设。优化教师学历结构,形成学前和小学教师以专科生为主、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本科生为主且硕士生占一定比例、高校新聘专任教师具备硕士以上学位的新三级专任教师学历学位结构体系。小学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80%以上;初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60%以上;高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95%以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基本达标,“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60%以上;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教学科研型高校达到80%以上,教学为主的本科高校达到70%左右,高职高专院校达到35%以上。努力优化各级各类学校教师职称和年龄结构。
4.健全城乡教师队伍交流机制。实施“教育人才智力扶持山区计划”,积极推行城镇、经济发达地区优质学校教师对口支援山区、农村薄弱学校的制度,逐步实行区域内学校教师轮岗制度。从2006年开始,全省城镇中小学教师首次聘任高级职务时,必须具有在山区、农村薄弱学校工作1年以上经历。制订优惠政策和措施,引导和鼓励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5.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新一轮全员培训。继续加强职业技术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职业技术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财政拨付教师培训经费的制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教师培训经费的 扶持力度。加强各类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推进教师职前职后培训一体化。
(十二)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
1.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快农村中小学计算机室建设,2010年,全省小学从四年级开始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
2.加强教育科研网建设。改造省教育科研网的主干网,提升省教育科研网的带宽和速度。推进全省高校和中小学网络建设,提升高校网络建设和应用水平。2010年,实现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网络互联。
3. 加强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加强中小学教育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展高校网上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基于网络资源的课程教学改革试验。不断提升教育科研网教育信息资源在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积极稳妥推进职业技术教育信息网络和专业教学资源库 建设。
(十三)扩大教育的区域和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1. 积极促进泛珠三角区域教育交流与合作。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泛珠三角区域教育交流合作的框架协议》,争取一批合作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健全泛珠三角区域教育部门教育交流合作的组织和工作机制,积极发挥常设秘书处作用。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的交流与合作。鼓励高校开展校际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 作。构建区域教育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交流,实现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网络链接。
2.积极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吸引国外、境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学校与国外、境外学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到境外办学。
3. 着力推进粤港澳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与港澳地区教育部门、高校、中小学和教育社团的联系,大力推动与港澳地区各个层次的双向交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与港澳地区青年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工作。以开展民间教育交流为重点,拓展对台教育交流的渠道,积极推动校际合作和两岸学生的双向交流。
4. 积极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坚持“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保证质量、积极稳妥发展”的方针,不断扩大各级各类学校招收留学生的规模,进一步完善留学生教学、生活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汉语国际推广,办好国际孔子学校。进一步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开展对外汉语教学。
四、重大建设项目
(一)基础教育领域。
主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危房校舍改造、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和普通高中扩招校舍建设等工程。
(二)职业技术教育领域。
2. 多渠道扩充教师队伍。大力引进一批国内外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有计划地选拔一批优秀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充实中小学和高校教师队伍。通过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吸引社会优秀人才到各级各类学校任教。建立校际有序流动机制,盘活教师资源。建立高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切实解决引进教师住房 难问题。建立企业优秀技术人才到职业技术院校任教制度。
3. 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水平。切实加强师德和学术道德建设。优化教师学历结构,形成学前和小学教师以专科生为主、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本科生为主且硕士生占一定比例、高校新聘专任教师具备硕士以上学位的新三级专任教师学历学位结构体系。小学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80%以上;初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60%以上;高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95%以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基本达标,“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60%以上;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教学科研型高校达到80%以上,教学为主的本科高校达到70%左右,高职高专院校达到35%以上。努力优化各级各类学校教师职称和年龄结构。
4.健全城乡教师队伍交流机制。实施“教育人才智力扶持山区计划”,积极推行城镇、经济发达地区优质学校教师对口支援山区、农村薄弱学校的制度,逐步实行区域内学校教师轮岗制度。从2006年开始,全省城镇中小学教师首次聘任高级职务时,必须具有在山区、农村薄弱学校工作1年以上经历。制订优惠政策和措施,引导和鼓励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5.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新一轮全员培训。继续加强职业技术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职业技术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财政拨付教师培训经费的制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教师培训经费的 扶持力度。加强各类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推进教师职前职后培训一体化。
(十二)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
1.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快农村中小学计算机室建设,2010年,全省小学从四年级开始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
2.加强教育科研网建设。改造省教育科研网的主干网,提升省教育科研网的带宽和速度。推进全省高校和中小学网络建设,提升高校网络建设和应用水平。2010年,实现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网络互联。
3. 加强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加强中小学教育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展高校网上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基于网络资源的课程教学改革试验。不断提升教育科研网教育信息资源在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积极稳妥推进职业技术教育信息网络和专业教学资源库 建设。
(十三)扩大教育的区域和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1. 积极促进泛珠三角区域教育交流与合作。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泛珠三角区域教育交流合作的框架协议》,争取一批合作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健全泛珠三角区域教育部门教育交流合作的组织和工作机制,积极发挥常设秘书处作用。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的交流与合作。鼓励高校开展校际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 作。构建区域教育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交流,实现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网络链接。
2.积极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吸引国外、境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学校与国外、境外学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到境外办学。
3. 着力推进粤港澳台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与港澳地区教育部门、高校、中小学和教育社团的联系,大力推动与港澳地区各个层次的双向交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与港澳地区青年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工作。以开展民间教育交流为重点,拓展对台教育交流的渠道,积极推动校际合作和两岸学生的双向交流。
4. 积极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坚持“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保证质量、积极稳妥发展”的方针,不断扩大各级各类学校招收留学生的规模,进一步完善留学生教学、生活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汉语国际推广,办好国际孔子学校。进一步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开展对外汉语教学。
四、重大建设项目
(一)基础教育领域。
主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危房校舍改造、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和普通高中扩招校舍建设等工程。
(二)职业技术教育领域。
上一篇:西藏自治区2008~2015年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 03-17 ]
下一篇: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