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研究院

蔡邦华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自带领助手在安徽滁县、皇甫山等地,探索马尾松毛虫综合治理的途径,采用营造混交林、改造纯松林林相,强调自然状态下的天敌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求是精神”的典范

  蔡邦华在近60年间,除了教学之外,在昆虫学多方面的研究都做出了巨大成绩。主要学术论文和著作已经发表的有100篇。他在工作中和在处理学术上不同意见,都能发扬民主。他主张在学术上,无论老少亲疏,人人都有发言权。他能容纳不同的观点,允许别人有自己的看法,并且一旦发现别人的意见是正确的,他绝不会由于自己是师长而拒绝。关于松干蚧学名的争论一直是很激烈的,他认为我国沿海的松干蚧雌性成虫触角为9节,与日本桑名伊之吉鉴定的不同。但他的学生杨平澜教授却认为两国松干蚧是同一种。1980年蔡邦华亲自从日本带回原产地松干蚧的标本,重新进行检查,才发现桑氏记载确有错误,结束了这场争论。1981年初,蔡邦华在云南昆明召开的森林昆虫学术讨论会上,公开修正自己的观点,并且宣布杨平澜先生的论点是正确的。这一行动给了在坐的同志很深的教育。
  蔡邦华对祖国怀有强烈的感情,热切希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的统一。1983年他病重住院,当听到中央领导同志提出愿与国民党再次合作,以实现统一祖国大业时,心情十分激动,命家人寻找在台湾亲友的地址,并亲自写信呼吁,以表老一辈科学家的赤子之心。


蔡邦华先生简历

  

 1902年10月6日 生于江苏省溧阳县。
  1917年 毕业于溧阳县立小学。
  1920年 毕业于江阴县南菁中学。
  1924年 毕业于日本鹿儿岛国立高等农林学校(现称鹿儿岛大学)。
  1924—1926年 任国立北京农业大学(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1927—1928年 第二次赴日本,在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研究蝗虫分类。
  1929年 任浙江省昆虫局高级技师,不久转入浙江大学农学院任教。
  1930—1936年 赴德国,在德意志昆虫研究所和柏林动物博物馆研究昆虫学,并在国立农林生物科学研究院学习昆虫生态学。在此期间考察欧洲九国。随后入慕尼黑大学应用昆虫研究院研究实验生态学。
  1937年 回杭州,任浙江省昆虫局局长。
  1938年 在浙江大学任教。
  1940—1952年 任浙江大学农学院院长。
  1953—1962年 任中国科学院原昆虫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1962—1983年 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1983年8月8日 逝世于北京。


蔡邦华先生主要论著

  1 蔡邦华.我国当设植物检查所之管见.中华农学会报,1923,29.
  2 蔡邦华.螟蛾类概说.中华农学会报,1926(50):1—11.
  3 蔡邦华.鳞翅目幼虫研究纪要.中华农学会报,1927,58:39—52.
  4 Tsai Pang-hwa.Descriptions of three new species of Acridids from China,with a list of the species hither to recorded.jous.Coll.Agr.Imip.Univ.Tokyo,1926,Ⅹ(2):139—149.
  5 Tsai Pang-hwa.Zwei new Oxya-Arten aus China(Orth.Aerid)Mitt.Zoo.Mus.Berlin 1932,17(3):436—440.
  6 蔡邦华.应用昆虫学最近的趋向.昆虫与植病,1933,1(1):5—12;1(2):40—44;1(3):58—62;1(4):87—93.
  7 Tsai Pang-hwa.A Note of some Chinese grouse locusts(Subfam,Tetliginae)in British Museum and authors Collection.jaus.Ags.As.,1933,China,118:96—103.
  8 蔡邦华.害虫猖獗之预测.农报,1934,1(7):158—161;1(8):182—184,1934.
  9 Tsai Pang-hwa.Experimentelle untersuchungen iiler den Einfluss der Temperutus und Luftfeuchtigteit auf die Eiablage der Calandsia granaria.Agr.Sini.,1934,1(1):1—34.
  10 蔡邦华.中国螟虫问题.农报,1935,2(19):651—653.
  11 蔡邦华.本年浙江省扑灭松毛虫实施步骤.昆虫与植病,1937,5(15—16):314—317.
  12 蔡邦华.竹蝗与蛗螽之猖獗由于不同气候所影响之例证.病虫知识,1941,1(1):3—9.
  13 蔡邦华.米象猖獗受营养之影响.病虫知识,1941,1(2):26—31.
  14 蔡邦华.五倍子之研究(二)共栖倍之观察.广西农业,1946,6:46—47.
  15 Tsai Pang-hwa.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Chinese gall aphids with desciptions of three new genera and six new species from Meitan,Kweichow(与唐觉合作).Tsans.Roy.Ent.Soc.London,1946,97(16):405—418.
  16 蔡邦华.关于防治松毛虫的研究工作.科学通报,1955,4:43—45.
  17 蔡邦华.昆虫分类学(上册,278页).财经出版社,1956.
  18 蔡邦华.罗马尼亚昆虫和生物科学界访问记(1—50页).科学出版社,1957.
  19 蔡邦华.中国松毛虫研究和防治现状.昆虫学集刊,1959,118—149.
  20 蔡邦华.中国三化螟预测预报研究现状.昆虫学集刊,1959,150—170.
  21 蔡邦华.害虫根治策略的商讨.文汇报,1961,5,4;遗传问题讨论集,1961:171—177,复旦大学.
  22 蔡邦华,殷惠芬,黄复生.小蠹科分类系统的修订和我国产两新种的记述(小蠹研究之一).昆虫学报,1962,11(增刊):1—18.
  23 蔡邦华,刘友樵.中国松毛虫属的研究及新种记述.昆虫学报,1962,11(3):237—252.
  24 蔡邦华,陈宁生.中国南部的白蚁新种.昆虫学报,1963,12(2)167—198.
  25 蔡邦华,陈宁生.中国经济昆虫志(第八册 等翅目 白蚁).1964(1—7):1—141,科学出版社,1964.
  26 蔡邦华,黄复生.华北稻区灰稻虱的研究.昆虫学报,1964,13(4):552—571.
  27 蔡邦华,黄复生.中国锉小蠹属的二新种(小蠹研究之六).动物分类学报,1965,2(2):121—124.
  28 蔡邦华,侯陶谦.松毛虫的种间杂交及杂种生物学的初步观察.昆虫学报,1965,14(4):347—359.
  29 蔡邦华,殷惠芬.中国四小蠹属的
共7页 您在第3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508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