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3D打印、机器人成热门
有了做市商点选成交,尽管其成交过程在某些方面类似柜台交易,但经过40多年的发展、完善,做市交易在成交效率上与竞价方式差别已经不大了,可以不需要竞价方式,因此,我们建议实行纯粹的做市商制度,即不同时实行竞价交易。
上海证券报:对于诸多小微企业而言,上“新三板”除了彰显自我价值之外,还有一大目标是想通过该平台实现再融资。之前由于流动性差,交易清淡以及不能转板等因素,导致新三板公司再融资数目少得可怜。你觉得未来如何做才能解决这些挂牌企业再融资难题?
程晓明:目前,新三板市场交易非常不活跃,几乎没有定价功能,自然就没有融资功能,新三板融资数量当然就少得可怜,解决办法就是活跃二级市场的交易。
上海证券报:《办法》授权股转系统公司自主制定挂牌条件,你认为最终新三板门槛会变成怎样?是否应该大幅降低门槛,让大量企业上来“赛马”?券商在这方面应有的权责是什么?
程晓明:门槛肯定不会太高,但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门槛,而是新三板市场的挂牌上市节奏,即每年挂牌多少家企业,我们希望每年至少1000家。
另外,新三板的上市门槛,要理解为挂牌后不退市的门槛,挂牌环节不必过于纠缠,宽进严出,挂牌上市后,如果交易量、股价上不去,就立即退市,以退市来倒逼上市,这里,做市商的估值、报价至关重要。
上海证券报:全国新三板扩容今年是个关键年。按照目前的进度,你认为今年有哪些园区有望进入?在园区扩容后,企业的扩容数量会否也不再控制?
程晓明:我认为今年可能会有20家左右园区入围,明年全部放开,至于哪些园区,我难以预测,就我所了解的情况,成都、西安、深圳、长沙、苏州、郑州、哈尔滨、青岛、昆明等准备得比较充分。
上海证券报:明年若是所有国家级高新区都纳入新三板,你觉得其最大影响将会表现在哪些方面?比如,会否产生一批专门投资炒作新三板的私募机构?PE、VC如何应对或者抓住其中的机遇?
程晓明:最大的影响就是,将会有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的科技企业争相来上新三板,证券市场对我国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大大增强。
至于私募、PE、VC,现在已经有很多先知先觉的机构积极参与新三板了,抓住机遇的关键是超强的眼光。
上海证券报:800多家IPO企业“堰塞湖”能否通过新三板来分流?从你了解的实际情况看,有没有企业(有多少)愿意放弃直接IPO,转而挂牌新三板?这是否是券商争夺或者引导的重点?
程晓明:不论IPO企业是否来分流,都不能改变新三板为创新服务的定位,那些不符合新三板定位的企业来新三板挂牌,只能理解为暂时“借读”,而非“转学”。至于现在有多少企业来新三板,我们不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