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转制3D 分析称为集体敛财行为
uo;是一次集体敛财行为,在转制中肯定会冒出大量山寨3D作品。去年华纳兄弟推出的《诸神之战》由于仓促改制致使首映推迟一周,虽然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但其后期转制的3D视效却广遭诟病,被讽刺为“只有字幕是3D的”,同样的还有《爱丽丝梦游仙境》,就因为3D效果不佳招来一片骂声。而转制后的动画片《渔童》刚在网络上公布了几张3D剧照,就被网友们的口水淹没,“转制成3D的人形就像是塑料制作的,还不如传统的水墨画看起来舒服。”
当然,转制3D也有获得成功的,例如《狮子王》。《狮子王》之所以票房成功,还是因为影片本身经典,加上转制过程中技术过硬,最终影片才能通过3D技术焕发生机。如果3D技术粗制滥造,最终只能落下圈钱的嫌疑了,票价高、内容差的片子观众自然不会买账。转制3D也绝对达不到真实3D的效果,卡梅隆在转制《泰坦尼克号》时都只敢称是2.99D,那说明后期转制技术只能在效果上接近真正的3D,不可能超越。
老片改3D肯定是市场驱动,因为这改变了观众的观影习惯,观众是乐于捧场的。改编是满足3D市场的需求,会有人前赴后继地去改,但肯定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3D并不是所有片的灵丹妙药。诚然,当今时代是一个娱乐反刍的时代,各种作品都要进行重拍、翻拍和修复。娱乐反刍的结果有两个,一是激活经典,另一个就是夹生的炒冷饭。翻拍和修复的想法固然是好,然而,“炒冷饭”又能走多远呢?
影迷们对片商的3D转制风潮自然是心情复杂,一方面庆幸自己喜爱的经典电影有机会重返大银幕,一方面又隐隐担心片商仅以圈钱为诉求,不在技术上下苦工。要理性看待3D转制重映,诚意和技术把关才是至关重要的两大指标。关于3D影片到底是电影产业的“红海”还是“蓝海”的争论还在继续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掌握在每一位观众手中。
上一篇:新思科技3D-IC技术 提升运算速度降功耗[ 04-16 ]
下一篇:缅怀+传承 中共新闻网推出3D纪念馆[ 0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