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3D>产业机构>产业观察

2012,家电业该何去何从?

文章来源:环球家电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5日 点击数: 字号:

  二十多年来,中国家电业从来不缺新闻和概念,行业竞争充分,自然卖点纷扰、故事也多。

  刚进2月,家电类上市公司2011年报业绩预告喜忧参半。美菱、海信科龙、万家乐等白电企业纷纷告急,发布业绩大幅下降或亏损预告。白电悲崔、厨卫行业也纠结,但黑电多少让人慰藉。TCL集团预计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9.5-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120%-150%;海信电器预告显示,2011年净利润将实现翻番增长。但个案的业绩短期回升并不能证明整个行业回暖,彩虹股份称由于传统彩电产业持续萎缩,彩管业务处于亏损状态;京东方由预亏30-32亿元,戏剧性地变为预盈3-5亿元,称业绩是因转让鄂尔多斯煤炭项目股权预计产生的36亿元收益;志高控股发布预亏公告,原因是政府补贴金额大幅下跌;深康佳2011年预计业绩同比下降64%-88%,主要是由于彩电、手机竞争激烈,价格下降以及工资、融资等成本上升。

  很长时间以来,家电行业呈现美欧日韩品牌“四足鼎立”的竞争态势。美国以惠尔普、GE、美泰克为首,主要立足于国内市场,同时通过购并重组和直接出口进军国外市场;欧洲家电受到中国小家电和韩国厨房用家电的冲击较大。其中,伊来克斯专攻白色家电,荷兰飞利浦不断巩固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重要地位;日本家电厂商在亚洲主要扮演技术提供者的角色,其本土竞争尤为激烈,市场很难被国外厂商打开;韩国厂商则以低价策略向亚洲和欧洲市场开拓。

  家电行业的发展史上,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亚洲一直扮演的重要的角色。而拥有世界最多人口的中国则成为世界各大家电厂家降低成本和抢占市场的焦点。这个家电行业在短短的二十年的发展时间内,通过引进生产线和技术,从基础薄弱、外部竞争对手极为强大的生存环境下发展到今天,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家电生产国,为我国其他行业的奋发图强树立了典范。

  然而,2000年以来,中国的家电行业开始陷入前路茫茫的状态。科龙,厦华、创维相继亏损、长虹经营转向引起轩然大波,洋品牌家电也在中国市场紧锣密鼓的准备下一轮攻城略地。

  同样,洋品牌的日子也不好过,欧美债务危机及全球需求放缓使全球家电业深陷动荡之中,曾经风光无限的合资彩电企业“亏声一片”。从已经公布的财务数据来看,亏损已成为日韩家电企业共同的基调。日系的索尼、松下、夏普纷纷下调彩电销售预期,亏损已成定局;韩系的三星、LG也沦为一对“难兄难弟”。

  中国家电亟需与世界家电电子市场领先者一起,共同出谋划策、战略合作,寻找一条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道路。

  从家电行业特性看亏损原因

  综合分析来看,2011年家电行业业绩不佳、增速放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受房地产业大环境影响,新购家电消费群体减少;其次是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等政府刺激政策逐步退出,部分需求已被提前透支;另外,收入预期不稳定和通货膨胀让部分消费者信心不足,更新换代速度延滞;还有,经过十几年来的持续快速增长,部分家电市场的增长已天花板,来自奥维咨询的数据看,冰箱、洗衣机2011年的国内销量已分别达4270万台、3100万台,成长空间已被封存,这也是近几年来家电企业“不务正业”、相继多元化寻求生存空间的主要原因。

  但我们不得不看到,影响家电业绩更为隐蔽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体制上的僵化导致企业创新滞后、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国企改革不彻底,企业中高层人士变动频繁,促使产品技术研发不能很好地延续,执行不力导致企业战略飘忽不定。

  我们应该承认,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家电行业的高度竞争性和高资本投入性逐渐突出,家电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由过去的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跨国集团之间的较量。在家电行业充分竞争的特性背景下,在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家电行业逐渐呈现出竞争加剧、价格战风行、效益持续下滑的趋势。

  欧债危机与需求放缓,行业重组不可避免

  去年以来,在欧债、美债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复苏变得遥遥无期,不确定性更加多变。金融危机以及欧美债务危机的蔓延拉低了全球家电市场需求,而美元过剩的流动性又持续推高了原材料价格,低迷的需求与高企的成本使全球家电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而无法应对这一变化的企业均陷入了市场衰退的尴尬境地:市场份额不断减少、企业规模持续萎缩。

  近年来全球电子业也不平静。先是美国IT巨头谷歌宣布收购全球知名通讯设备制造商摩托罗拉,而后PC巨头惠普公布了拟剥离个人PC业务的战略重组计划,而此时日本电子业深陷集体亏损尴尬,早在几年前已开始呈现出“日薄西山”的境地,开始逐步退出中国市场,在日本本土部分企业甚至通过出售资产来维持生存。而中国家电企业在家电下乡等内需刺激政策行将结束之际也陷入了一片恐慌中,伺机寻求更多的国家补贴或支持政策。

  不可否认的是,伴随着全球经济形势以及市场生态的变化,全球家电业生态也发生了颠覆式变革,摩托罗拉、惠普以及日本电子业的境遇不仅仅是反复波动的全球经济形势使然,更重要的是其发展战略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现状的客观反映。换句话说,家电企业的衰退、反复境遇是其自身战略衰退造成,一旦无法适时实现调整,未来被新兴的企业并购是在预期之内,而重组游戏大幕早已拉开。

  原材料等价格上涨,家电成本不堪重负

  以中国为例,2004年以来,投资的快速增长带动了能源和基础原材料需求的大幅度上升,使得全国能源、钢铁、铜、铝、化工等行业产品的价格出现持续的上升势头,同时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不断攀升进一步增进了能源成本和化工产品价格上涨势头。这些基础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都将转嫁到下游产品生产上。

  能源紧张也加剧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压力,并加剧了交通运输费用的增长,使得家电行业的能源原材料购进成本出现较大上涨,影响了行业经济效益的增速提高。家电行业频频爆发的价格战导致能源原材料成本的上涨难以通过产品价格的提升来转嫁给消费者,行业狭窄的利润空间在高成本和低价格的双重挤压下不断恶化,尤其是定位中低端市场的许多企业都出现了无可避免的亏损现象。家电传统渠道商国美、苏宁进军团购,海尔、海信、TCL、康佳、长虹等纷纷建设电子商务的事实证明,降低物流仓储成本、降低消费交易成本将成为今后家电企业经营的重要战略之一。

  自我保护意识强,但经营模式闭塞

  以日本为例,2011年以来,日本家电在中国市场上表现不佳,索尼、夏普等巨头上半年业绩报亏,进入第三季度,日本家电企业又纷纷开始缩减在中国的业务,进行大撤退。 2011年7月海尔与日本三洋电机达成重组并购协议,海尔以100亿日元收购其在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的冰洗资产及销售网络,三洋这一家电品牌以后将淡出市场。

  日本家电业企业保守的经营模式和日益微博的利润是其在中国市场纷纷撤退的原因。日本家电企业对核心技术的保护意识强,多采用垂直化的经营模式,研发多在本土进行,中国公司的产品开发需要向总部报告并获许可,复杂的产品开发流程往往使产品开发的周期较长,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海外市场。同时,垂直化的经营模式增加了国际化企业的经营成本,当中国一线家电市场日益饱和时,开发二三线城市市场成本更高,相对中国企业,日本家电企业缺乏渠道、价格和政策优势。

  硬性支出将挤占耐用消费品需求空间

  当前,中国城市市场家用电器的拥有量已基本饱和,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人们的收入预期不确定而支出预期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家电产品的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229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