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3D>产业机构>产业观察

2012年我国平板显示现状及趋势分析

文章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5日 点击数: 字号:

  平板显示产业是电子信息领域的核心支柱产业之一,是年产值超过千亿美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了光电子、微电子、化学、制造装备、半导体工程和材料等多个学科,具有产业链长、多领域交叉的特点,对上下游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我国与显示技术相关的产品产值约占信息产业总产值的30%,彩电制造能力已占全球彩电产业总加工能力的47%,我国已成为新型显示相关产品的制造大国,已具备跨越式发展的技术和产业基础。

  平板显示技术指以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为代表的显示技术,还包含PDP(等离子体显示)、OLED(有机发光显示)、FED(场发射显示)以及E-PAPER(电子纸显示)及其他新型显示技术。平板显示技术总体趋势将朝着高画质高临场感、互动式多功能一体化、节能降耗和健康环保的发展。

  我国平板显示技术发展现状

  近年来,相关企业、大学、科研机构都在为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发展做着积极有效的努力,在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下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

  1、TFT-LCD技术方向

  科技部在“十一五”期间非常重视TFT-LCD技术和产业发展,围绕上游原材料、设备、屏、模组及整机等全产业链进行了开发,到目前为止已比较完整地自主掌握了TFT-LCD生产工艺技术及产品设计技术,通过自主创新和交叉授权等方式,骨干企业掌握了如AFFS等核心专利技术和GOA、ODF、4Mask、120Hz驱动、动态背光等新技术,具备了一定的专利和技术风险防范能力,从产品开发上看已经覆盖了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脑显示器和电视以及特种应用等所有领域。

  2、PDP技术方向

  在等离子体显示屏制造方面,我国主要采用国际上主流的表面放电障壁式等离子体显示技术,在收购韩国Orion公司的等离子体显示技术和结合国内有关企业近十年的等离子体显示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以量产为目标,通过本地化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不断提高显示性能,目前已经基本全面掌握量产技术和模组产品的开发技术,量产良率水平已超过90%,42英寸、50英寸高清晰度系列模组成功实现规模量产,全高清模组完成试制即将量产。目前国内等离子体显示产业上游的材料、器件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大部分已经进入试制验证阶段,尚未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

  3、OLED技术方向

  我国在OLED机理研究、材料开发、器件结构设计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尤其在材料和工艺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我国在蓝光配合物材料、有源有机发光显示驱动技术、小分子发光材料、界面材料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和研究工作,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系列红色荧光材料,寿命超过15000小时(初始亮度1000cd/m2),具有产业化应用前景。我国开发的单层结构器件突破了传统的双层和多层结构,简化了材料、设备和工艺制备过程,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在阴极结构上,突破了柯达公司核心专利之一的LiF/Al阴极结构技术壁垒,开发了碱及碱土金属的氮化物和胺化物材料的新型阴极结构。国内的高分子发光材料主要依靠自己研制,虽然国内材料总体性能还低于国外产品,但是发展很快,发光材料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但稳定性还需要大幅度改善。我国在有源有机发光显示用硅基、金属氧化物基的TFT基板技术研发和驱动IC开发方面也取得较大的进展。

  4、FED技术方向

  我国自1985年开始研究场发射冷阴极,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新型场发射材料、场发射理论、场发射显示器件的设计与制备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具有较好的基础和研究特色,特别是在低逸出功印刷型LWF场发射显示、新型纳米线冷阴极场发射显示和类金刚石场发射显示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低逸出功印刷型和微纳材料两条技术路线上,已研制出彩色场发射显示器和背光源原理性样机。我国在场发射显示阴极材料、阴栅结构、器件制备等方面获取重要知识产权,为“十二五开展场发射显示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5、电子纸技术方向

  我国大陆在上世纪90年代就出现采用液晶显示面板的电子书商品,由于液晶显示面板类纸显示特征较差而不被人们所接受。随着新型液晶材料的发展,将有可能推动新一代的液晶电子纸的产生。

  电泳显示由于其类纸显示性能较好得到人们较好的认同,成为目前电子纸显示商品化产品的主流技术。我国大陆的电泳显示面板技术研究起步晚,但进步快,国内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生产企业也积极投入TFT有源电泳显示电子纸面板技术研发。中国大陆采用电泳显示电子纸显示面板的电子书商品出现是在2006年,市场规模扩展迅速。此外,随着新型液晶材料的发展,将有可能推动新一代的液晶电子纸的产生。

  平板显示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1、TFT-LCD技术方向

  全球TFT-LCD的发展正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变,稳步扩大产能规模,继续抢占TFT-LCD显示的主流市场(如笔记本电脑显示器面板、台式电脑显示器面板和液晶电视面板)的同时,积极向应用市场靠近,注重向个性化和专用化产品拓展。TFT-LCD实现产业化已近二十年,工艺技术和设计技术构成相对成熟,但在降低成本和提升产品性能方面仍存在科技创新空间。

  (1)产品性能提升技术:为了获得高画质(色彩更丰富、亮度更高、对比度更大)、高临场感(尺寸更大;画面更清晰;视角更宽;响应速度更快)以及更节能(更薄、更轻、更省电)产品,目前已将LED背光技术、120Hz驱动技术等新技术导入到大规模量产线上,大尺寸超高分辨技术、240Hz驱动、场序显示等技术也在研发过程中。

  (2)低成本技术:通过简化工艺、提高良品率等方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Mask减少技术、GOA技术等工艺技术的改进,可以简化工艺、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另外,光取向技术也正在逐步进入量产化研究的阶段。

  (3)TFT阵列技术:TFT是TFT-LCD屏的核心技术,目前均匀性和迁移率还有待提高。轻薄型TFT-LCD产品通过功能集成增加产品附加值来拓展应用,为实现更高的集成度,高迁移率的TFT技术是业内研究的重点,氧化物TFT、有机TFT等新型结构也在研究中。

  2、PDP技术方向

  与TFT-LCD技术相比,PDP技术主要问题在高分辨率和高发光效率,特别是在高分辨率上难以和TFT-LCD技术竞争,加上其它因素,目前PDP在50英寸以上领域才有优势。

  PDP正在向高亮度、高分辨率(全高清/高清)、高画质、长寿命、低功耗方面发展。高发光效率是目前PDP亟待解决的问题,发光效率的提高可使模组成本和能耗显着下降,据测算,发光效率从2.5(lm/W)提高到5(lm/W)时,模组成本可降低约20%,能耗降低50%;发光效率提升到10(lm/W)时,模组成本可降低约50%,能耗降低75%。目前PDP产品的发光效率在1.5-2lm/W,发光效率的提升还有大空间。四川长虹公司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自主研发,通过使用低介电常数透明介质技术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227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