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视角:3D电视接下去的路该怎么走
液晶面板的1个像素相当于通常二维(2D)影像的9个像素。采用了将RGB三色子像素沿纵向配置,然后将其沿9视差横向排列的特殊像素排列方式。通过这些措施,在左右15度的视角范围内,“能够观看到既有锐度又很少有干涉条纹的3D影像”(东芝)。 3D显示的构造显示3D影像时,20英寸产品的像素数为1280×720(总像素为829万4400),12英寸产品的像素数为466×350(总像素为147万)。由于显示2D影像时,1个像素的9视差上都被分配到相同影像,所以影像的精细度极高。
显示影像的内容方面,通过图像处理,可将已有的2D影像和3D影像(左眼和右眼的两视差)转换为9视差影像。20英寸产品上配备了微处理器“Cell Broadband Engine”和基于多视差转换用LSI的图像处理电路。根据输入影像来推定景深信息、生成9视差影像。
但是12寸和20寸的电视是无法满足目前消费者的正常需求的,而且价格方面20寸的GL1定价为24万日元,折合人民币2万多元,经过半年多的销售后价格依然维持在18万日元,折合人民币1万5千元左右,且目前东芝的产量也不是很大,当然东芝也在逐步拓展大屏幕裸眼3D电视的市场,2011年7月14日,东芝在北京发布首台裸眼3D笔记本电脑 F750的同时展示了目前最大的56寸裸眼3D电视原型机。
本次展出的56英寸裸眼3D电视机应用了东芝特有的完整成像技术,向不同位置和角度的观众同时放映出复数影像,使得观看者无需佩戴特殊眼镜就可以在左右眼中分别看到不同的画面,并在大脑中形成立体影像。同时通过高性能图像处理引擎和柱面透镜屏,实现了高画质的裸眼3D显示,在3D效果、清晰度、亮度等画质表现上均非常出色。
但东芝的裸眼3D电视也有自己的缺点,因为表面的柱状透镜式还是有视角限制,正面观看的3D画面的清晰度,亮度,立体感和景深都十分完美,但是在侧面观看的话3D画面的亮度虽然没有改变,但是3D画面的立体感和景深都会略有损失。
3D技术的现状和未来设想
目前看来无论是主动快门式3D还是偏振式3D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裸眼3D目前还有些技术问题且制造成本太高所以暂时还不能普及。
编者看来3D功能必将成为今后电视机的基本功能之一,未来销售的电视机应该都将把3D作为电视机必备的一项功能,但是3D电视现在面临的问题也还有很多,比如说必须制定3D标准,快门式和偏振式经过不断的改进和竞争后只留存一种方式,这样对3D技术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只有标准统一了才能把3D技术稳步向前发展,还有3D眼镜的标准,目前偏振式和快门式的眼镜标准完全不能统一不说,快门式3D的各厂商推出的3D眼镜也不能相互通用,甚至同步信号的传输方式也有红外线和蓝牙等2种,红外线传输不同厂商又采用了不同的速率,这个问题上就在这个月索尼、松下、三星、XPAND 3D在8月9日联合宣布将合作进行名为“FULL HD 3D GLASSES INITIATIVE”(全高清3D眼镜行动)的民用主动式3D眼镜技术标准的推进工作,并将推出基于蓝牙的RF(射频)及IR(红外)的民用主动式3D眼镜技术的联合授权。这也就意味着快门式3D眼镜即将有统一的通用标准了。
还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3D片源,现在消费者购买了3D电视回家后只有再购买3D蓝光播放器才能收看真正的高清3D画面,不然只能使用电视机本身的2D转3D功能把2D的画面转换成效果并不是很好伪3D画面,但是毕竟3D蓝光碟的数量有限,用户买回家也不可能只看3D蓝光碟,所以没有片源的支持消费者会把3D功能当做是鸡肋。在3D片源方面国外早就有在高清数字电视里传输高清的3D电视信号的先例,2010年世界杯就曾经用高清3D来进行转播,日本索尼在本月初向旗下BRAVIA 3D电视用户开设了一个体验3D体验的网络频道“3D Experience” 3D Experience提供了电影、音乐、纪录片、体育赛事等栏目的3D内容,通过BRAVIA的网络功能(网络频道)来进行免费的下载,由于网络等原因多数提供的3D内容为720P的清晰度,索尼官方推荐在12Mbps的网络环境下使用该功能。而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主办方也希望用2D和3D信号同时像全世界转播所有比赛项目。
由于3D画面必须要由3D摄像机拍摄而成,所以现有节目必须全部要由3D摄像机拍摄获得,之前的2D节目内容都不能制作成真正的高清3D电视节目。所以节目源也必须要经过日积月累才能达到一定的量,目前也有许多电视厂商开始和新生的网络新媒体合作推出互联网电视,相信只要网络传送速度的提升,在互联网电视中转送高清晰3D电视绝对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