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智能电视应追溯画质本源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电视内容的需求与日俱增,具有丰富功能和内容的电视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均在不遗余力的推广“三网合一”政策,智能化、网络化成为电视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并有望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为彩电企业打开另外一种生存商业模式。可以推测,未来3D技术和智能电视两股力量,将在传统电视领域掀起巨大波澜。业内专家表示,随着电视的功能和应用在未来越来越丰富,对电视产品在播放时的画质要求会越来越高,消费者在选考虑新功能和新应用的同时也应重视电视的基础性能-“画质”的表现。
3D电视蓝海变红海
去年以来,首部3D电影《阿凡达》在全球热映,后续一连串3D电影的推波助澜,3D电视一下子成为彩电业争相追捧的概念,市面上主流彩电厂商均推出了带有3D播放功能的3D平板电视,3D也被认为是电视行业最重要的一次技术升级。国内彩电企业采取了跟随策略,包括创维、康佳、长虹、海信、海尔、TCL等纷纷涉足3D电视领域,而抢先登陆中国市场的索尼、三星两大电视巨头也加紧布局,继续领跑中国3D电视市场。
无疑,3D电视这一曾被认为是利润丰厚的蓝海市场,正随着彩电企业的蜂拥而入,快速蜕变为肉搏的红海地带。同时,3D电视不仅面临着主动快门式和偏光式技术之争,还面临着片源少、价格高等一系列的瓶颈。因此诸多3D厂商都在通过多种手段期望捆绑其它应用,来驱动3D电视的销售:一方面是配套产品的丰富化,一方面是与智能电视嫁接在一起。
正如业内专家所言,3D电视不同于以往的LED、液晶电视,只有配套产品的丰富化和联通,才能实现最大用户体验和价值。今年1月美国消费电子展(CES)上各领先国际品牌纷纷展示了除3D电视外更多的3D消费级产品,随着旗下家用级3D高清数码摄像机HDR-TD10E及VAIO F系列3D笔记本电脑VPCF219FC的发布,一直以3D技术著称的索尼宣布其3D战略进入新阶段:面向个人终端用户提供更多个性化3D产品和内容。3D的民用普及在创造更多3D使用方式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3D电视的应用。
另一方面,3D技术与智能电视应用的结合,也进一步刺激了3D电视的销售。去年5月,索尼与谷歌宣布结成战略联盟共同基于谷歌Android开放平台开发产品,9月份索尼在美国发布了全球首款应用谷歌Android 系统的互联网电视(即Google TV),随后“网络化”、“智能化” 开始成为电视行业新的热点。三星、LG于今年4月同时宣布在中国推出智能3D电视产品;海信、TCL等国内电视厂商的智能电视也纷纷在国内开售。然而,由于目前智能电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定义,国内已上市的智能电视产品也是鱼龙混杂。严格意义上智能电视至少应具有3个条件:智能操作系统、强大的硬件配置、丰富的应用软件。由于目前最为流行的基于Android 开放平台的Google TV系统尚未对索尼外其他电视厂商开放,而谷歌Android Marketplace在中国除手机应用外也尚未推出针对电视的应用下载服务,因此如今中国市场上所使用的智能系统呈现出两种趋势:手机版的Android系统或是厂商自己设计的系统。然而这两种系统在不同层面都存有弊端,如手机版的Android系统无法全屏显示多数应用程序,高清化程度有所降低,用户在使用应用程序时可能连接到国内非法网站,出现盗版、法律纠纷等问题;使用厂商自己设计的系统直接导致运行速度较慢,容易死机,且相对于适合Android系统的20多万个应用软件,厂商自己设计的系统配套的软件只有几十个。可以看出,在今年这样一个智能电视元年里,智能电视的软件和内容还不是十分成熟。
智能、3D,画质为本
在3D技术、智能电视、网络功能纷纷被移植进电视中时,3D智能电视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如果一味地放大3D、智能等应用功能,而忽视电视产品最基础的“画质”指标的话,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误导。特别在电视跨入网络、3D的时代,新的内容和应用对电视画质的要求将变得更为苛刻,画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用户对3D和网络应用体验的感受,坚实的画质对于网络、智能和3D的基础保障作用将更加凸显。目前来看,国内彩电企业在新技术、新概念上的快速响应能力强,但在画质提升上缺乏积淀。相比之下,索尼等日资家电品牌却继续着眼于画质核心技术的提高。今年3月底,索尼在中国市场发布了5个系列17个型号3D高端液晶电视新品,在进一步提高3D型号的覆盖率的同时,索尼也大幅提高了全线产品的画质水平。据了解,除入门级BX系列外,2011索尼全线电视产品将搭载新的X-Reality和X-Reality PRO迅锐图像处理引擎,新的处理引擎被誉为索尼目前最高端的画质技术,除了在图像解析度、降噪、色彩还原上进一步提升,X-Reality PRO独有的智能数据库比对系统内置数万种图像模板,能够针对普通的电视节目、3D内容以及网络视频画面画面进行智能比对,修复信号压缩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细节损失。随着互联网视频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