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电影:过于喧嚣的孤独
后来呢?电影公映,我身边却不止一个人抱怨:把3D眼镜摘了反而轻松些。这就回到那场热闹的口水仗:我们花了额外的钱,容忍了一副怎么都不算舒服的眼镜,究竟是为了看到什么?
自去年春季档的《爱丽丝漫游奇境》和《诸神之战》后,每一次当观众质疑3D影像“不够逼真”或“是否必要”时,创作者一定会把问题归结到技术层面。《爱丽丝漫游奇境》被诟病时,《哈利·波特7》笑了:后期合成的3D画面果然是先天不足的。《哈利·波特7》被评价“不过尔尔”时,《加勒比海盗4》在摩拳擦掌。海盗的牛皮像肥皂泡似的破掉以后,《变形金刚3》又俨然是埋伏在后的黄雀。后继的导演永远能把技术当作最好的靠山,重复着大同小异的说辞:把技术推到全新的层面,画面有了颠覆性的质感,拍摄是不同以往的,观影体验也会是新鲜的。事实上,这次迈克尔·贝在博客上滔滔不绝的论战,话题的核心仍然是技术,技术,技术!
技术是一条无限延伸的螺旋线,不可能有哪部电影呈现“完美的技术”。电影院里的观众大部分是技术的门外汉,对电影技术全无概念的女性观众抱怨“3D和2D究竟有什么区别”,或学龄儿童不耐烦地把3D眼镜摘掉,这些时候,是观众太刁太难伺候,还是,电影在商业和技术的驱动下没了方向?
在这一点上,皮克斯前后几部动画片是最好的案例。去年的《玩具总动员3》用2D拍摄,后期制作成3D,论视觉效果,它远不如之前的《驯龙高手》,也不比同期的《卑鄙奶爸》,但这不妨碍它被观众和影评人欣赏,甚至,它毫无意外地得了去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皮克斯工作室是不甘于落在梦工厂之后的技术先锋,在去年底迪斯尼的第50部动画长片《长发姑娘》里,皮克斯的技术狂人们证明了他们能干脆利落地解决技术问题,然而电影真正为人称道的是用传统的画风戏仿揶揄了一把经典童话。上周末,皮克斯今年的新片《赛车总动员2》上映,技术狂飙,画面炫目,3D影像流光溢彩,却丧失了我们在《玩具总动员》和《机器人瓦利》里感到亲切的温热内核,于是《赛车2》的喧闹和光璨只能让它无限接近一场眼花缭乱的电子游戏。在技术至上的指挥棒下,皮克斯的堕落也是这么容易的事儿。
关于3D电影,技术和观影需求未必是两个同比例进退的变量,太多时候当观众抱怨3D电影,不是因为技术不够炫,恰恰是,若只有技术,根本喂不饱饥饿的电影肠胃。除非像记者和影评人们揶揄的:3D必将在成人电影中焕发长久的青春,因为在看《肉蒲团》时,戴上了3D眼镜,周围的人就认不出你是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