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3D>产业机构>产业观察

中国3D产业亟需重视知识产权问题

文章来源:网络收集 作者:www.c3dworld.com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8日 点击数: 字号:

  我国DVD产业因知识产权问题曾面临覆灭的危机,但在对3D技术研发机构以及3D企业采访中,笔者发现对知识产权问题依然不够重视,3D产业的发展存在潜在的危机。

  中国电子知识产权中心田正国先生介绍,截至2 0 1 0年7月3 1日,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欧盟(EP)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共公开3D专利申请7482件。日本企业是3D专利的主要持有者,在3D专利申请数量前十位的申请人中,日本企业共有8位,占有优势地位。此外,韩国三星公司和荷兰飞利浦公司也是重要的专利持有者。同国外专利申请人以企业为主的局面相比,在国内申请人中,大学、科研机构和个人的专利申请所占比重较大,企业申请人较少,只有天津三维显示技术有限公司(39件)和北京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25件)申请专利数量相对较多。

  而北京康信知识产权顾问丁志新认为,早在1985年我国就已有3D显示相关专利申请,2000年后专利申请数量开始较大增加,中国一共受理3D专利申请700件,其中中国申请人申请了282件。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国外企业开始在中国大量申请专利知识产权,占到中国专利总量的2/3,这对于未来中国相关3D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这与当年DVD行业相较虽有一定改善,但由于国内专利申请人主要集中在小企业、个人以及科研机构,其中蕴含的风险不言而喻。

  本刊就3D技术专利布局以及3D产业的知识产权问题采访了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知识产权顾问丁志新。

  《3D立体世界》:丁先生,您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与您探讨3D产业的知识产权问题。

  丁志新(以下简称丁):您好,我也非常荣幸与您探讨相关问题,我是在09年初开始关注3D技术,尝试从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角度提供一些浅见供各界参考讨论。我的研究方向是专利信息的检索、预警分析、专利价值评估等领域。2009年8月曾组织撰写了《2009年3D全球专利布局分析报告》。

  《3D立体世界》:那么您如何看待3D产业的发展呢?什么是专利布局?

  丁:3D的发展势头迅猛,可以看到很多的市场分析报告,国内外厂商也纷纷将3D电视推向了市场。

  在相同的检索条件下,2 0 0 9年8月统计的3D相关的全球专利为12380件,而到2010年8月统计,累积的公开专利达到16200件。在中国申请的情况2009年8月统计的结果是2524件,而2010年统计,已经达到3142件。以中国国内状况来看,申请人有国内的企业、高校和个人。国外申请人在中国申请的专利也占到总量的50%,而且99%的专利都是发明专利。概括来讲3D技术的专利布局速度惊人,国外厂家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因此在知识产权上也是不遗余力。

  专利布局就象与对手下围棋,通过申请保护自己限制对手,强占优势地位。申请人通过专利的形式将技术的所有权使用权保护起来。当持有的专利得到授权后,申请人的技术可以直接使用或者通过转让获取收益。另外对于侵权行为,专利持有者则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索要赔偿和制止侵权。

  《3D立体世界》:那么从专利布局的情况,有什么新的发现?

  丁:首先布局最集中的是3D显示技术,其他如3D摄像、3D医学等等都申请了大量的专利。以3D显示来讲,裸视技术、2D/3D、信号合成等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领域。以2D/3D技术为例,国外的三星、夏普、皇家飞利浦等公司和国内的北京超多维等公司都有大量专利公开。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专利数量的只是体现专利布局的密集程度,关键还是看关键的核心专利掌握在哪些厂商的手中。

  但是有一个现象需要引起注意:国内的申请人普遍集中在中小型企业、高校和个人,而国内彩电企业如TCL、长虹等申请的3D相关专利并不多。能有财力将技术转变成产品上市的申请人屈指可数,这就形成了一种“错位”。对于持有专利的发明人需要尽快将技术应用到产品上,否则这些专利和技术被埋没闺中最终被新技术替代。

  还有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是,国外厂商在中国申请的专利量多势猛,而国内的发明人去国外申请专利的非常少。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意识欠缺,另一方面也和国外申请专利费用高难度大有关

  无专利保护的产品将来面临的潜在风险非常巨大,早年的DVD就是前车之鉴。

  《3D立体世界》:那么能与当年DVD的产业倒退比较一下异同吗?

  丁: DVD的产业损失已经引起国内各界的重视和深度思考,由于当时国内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远不及现在,所以当国外厂家通过技术标准和专利形成壁垒后,高额的专利许可费给国内整个产业的发展带来难以逾越的鸿沟。

  与现在的3D产业有类似也有不同,隐忧的是一些技术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并且国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和重视程度非常高。不同的是国内的厂商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也已经提高,如何能在各方的博弈中找到平衡点,就需要各方专家学者、厂商和政府共同协力,引导和促成产业的良性发展。

  如果忽视知识产权问题,听之任之,那么重蹈覆辙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77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