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田晴康:技术创新应随生活而变
在过往的60余载,索尼通过持续的产品和技术创新,成功塑造了Sony这一消费电子领导品牌。在当下这个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竞争环境和消费者需求已发生巨变。在此背景下,索尼如何把握技术创新的方向、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打造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对此,索尼中国总裁永田晴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立体化布局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记者:近年来索尼打造差异化核心竞争力的主题可概括为:由2008年的“高清”延伸演变为2009年的“蓝光”和2010年的“3D”。那么,你如何看待索尼差异化核心竞争力的演变?
永田晴康:其实,高清、蓝光、3D这3个概念是密切相关的,并非彼此孤立。索尼从研发电视开始,就一直在关注高清,而蓝光是索尼实现HDWORLD(高清世界)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认为“BD”也可以是“HD”的一部分。当前并非所有的消费者都能在家里收看到高清电视节目,而蓝光可以使消费者体验到完全不同于DVD的更高品质的视听感受,索尼很早就开始了蓝光的研发和推广。
高清的高分辨率和蓝光的大容量存储,对3D来说都很重要。对于当下索尼实施的3D战略而言,我们之前实施的高清战略和蓝光战略都非常必要。只有高清、蓝光和3D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够实现高品质的3D。几年以前,索尼提出了HDWORLD战略,现在索尼提出了3DWORLD(3D世界)战略,虽然战略一直在演变,但核心战略一直是追求画质的提升。
记者:电子消费品最大的效用在于它的日常化,当年索尼推出划时代的标志性产品,如WALKMAN(音乐播放器)等,其最大的成功正在于日常化。3D系列产品是否具有这种日常化的潜质?现在虽然很多人在家看电影、打游戏,但3D的体验可能主要是在电影院等场所进行的,索尼认为3D产品是否可以在家庭中全线普及?索尼在中国将如何打造3D的竞争优势?
永田晴康:3D产品是否有日常化的潜质,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我想通过打比方来表明我的观点。以前,人们是看黑白电视,后来进入彩电时代,如果你习惯了看彩电,就很难再接受看黑白电视了;如果你习惯了看52英寸屏幕的电视,就很难再接受以前20英寸屏幕的电视了;如果你习惯了看蓝光影碟,那么再看DVD,就会感到画面有些粗糙。3D是否会像这些例证一样,能让消费者有如此不同的感受,现在还不是很明确。
但是,3D是消费者过去没有体验过的产品,3D有可能成为消费者的关注点。消费者现在还不习惯3D影像,所以看了以后眼睛会疲劳,但是习惯了以后,可能会喜欢上或者习惯这种方式,眼睛也不会有不适应的问题。你提出的3D产品是否有日常化潜质的问题,十分切重3D的要害。也就是说,3D产品能否进入日常生活,是推广的关键所在。
实现3D产品日常化,内容相当关键。对看电影而言,人们看2D和3D的临场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消费者会对3D表现出非常想看的欲望。内容带来的价值被展现,成为消费者选择3D的理由。
索尼在3D方面的竞争优势其实和索尼在高清方面的竞争优势是一样的。索尼可能是唯一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公司,无论在高清时代还是3D时代,索尼都有内容和硬件来配合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技术创新与生活环境变化相结合
记者:科技创新的最大风险是什么?在当今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应如何把握技术创新的方向?在斯金格先生的改革中,索尼停止了一系列高端电子产品的生产,如智能机器狗Aibo、Qualia系列售价高达4000美元的数码相机和售价1.3万美元的70英寸电视机等。索尼如何判断产品的发展前景?
永田晴康:与其说技术创新存在巨大的风险,不如说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技术的创新如何与消费者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结合在一起,是我们在技术创新上面临的难题。当然,索尼的研发投入并没有减少,比如索尼在提升电视画质方面的研发投入一直都在增加。
索尼对Aibo机器狗这样的产品已经停止了研发,我个人感觉十分遗憾,但是通过开发Aibo机器狗,索尼获得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游戏等其他领域被充分应用。Qualia数码相机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几年前确实有4000美元的数码相机产品,但当时售价4000美元的数码相机可能还不如现在售价2000元人民币的数码相机功能好。技术的变革和飞速的发展,使我们能以更低的成本制造出更优秀的产品。几年前,Qualia这个高端子品牌产品的技术是最顶尖的,现在这些顶尖的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比如Qualia系列产品阵容中的4K投影机,现在上海世博会也有展示和应用。虽然Qualia这个子品牌产品的生产已经停止了,但Qualia所使用的优秀技术,我们一直沿用至今。
记者:有人提出,索尼可能会放弃或淡化工程师主导文化,是这样的吗?如果是,东方文化素来讲求“破与立”相结合,那么替代工程师主导文化的是哪一种文化?
永田晴康:我个人不太认同索尼文化是工程师主导文化这种提法。索尼确实是工程师创立的公司。当时索尼的工程师要做的是研发出前所未有的、从来没有企业挑战过的技术,创造“触动消费者心弦”的产品。如果工程师主导文化指的是这种精神,那么这种精神一直传承至今。
索尼创始人井深大之后的掌门人盛田昭夫,大学所学的专业是物理,他并非制造产品的专家,之后的掌门人是学声乐出身的大贺典雄——— 著名的音乐家,再之后索尼没有工程师出身的掌门人了。这些掌门人的共同之处是做别人不做的事情,一直在挑战新事物。
当然索尼在过去一段时间,一直是独立研发产品和技术,现在这种研发方式有所改变,这主要是因为整个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发生了变化。在互联网时代,产品与产品之间需要互连,这种互连只能通过社会上广泛认同的、共通的技术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