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搜维尔虚拟现实超市! ,新用户?[免费注册]
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研究院

科学网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109 次 字号:
8226;科学周末》创刊,对开4版,每周一期。
  ▲2002年10月,《科学时报》开辟“知识创新工程在西部”专栏,组织一批记者深入我国西部地区采访报道重大科研课题所取得的成果、中科院为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的贡献、西部大开发中涌现出的优秀科研群体和典型人物。《中国科学周报》、《科学新闻》杂志也参与了报道。
  ▲2003年1月1日,《科学时报》首次彩色印刷出版,并由日报改为周五刊,周一至周五对开8版,4个版主报,4个版周刊。周一至周五的周刊分别是《创业周刊》、《大学周刊》、《中关村周刊》、《读书周刊》、《科学周末》。
  《科学新闻》杂志也由周刊改为半月刊。
  ▲2003年2月27日,中国科学院基建局下文调整中关村南一条乙三号建业大厦使用权,决定该大厦一、三、四、五、六层由科学时报社管理使用,科学时报社为该大厦管理委员会主任单位。
  ▲科学时报社参与承办的中国科学院网站,名列政府上网工程网站建设示范单位前10名。2003年2月28日,在由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和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主办、政府上网工程服务中心承办的优秀政府上网工程网站建设示范单位调查结果发布大会上,中国科学院网站获得了奖牌和证书。
  ▲2003年3月6日,《科学时报》推出“两院院士评选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部分成果展示特刊”,并向全国人大、政协两会赠送报纸。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对这期“特刊”作了批示,给予充分肯定。
  ▲从2003年4月21日起,《科学时报》每天的头版头条都是有关非典的报道,并推出了“讲科学战非典”、“特别关注”等大型专题栏目,刊登了《北京遭遇非典考验》、《愿以生死赴国难》、《非典暴露基础与公益性研究投入不足》等一大批高水平作品,采访稿件一百多篇,近40万字。“讲科学战非典”专版集中报道来自各领域专家的观点,钟南山、侯云德、赵销、洪涛、陈可冀等一大批活跃在抗击非典科研攻关一线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都有精彩观点通过本报记者的采访传达给公众,在社会上引起热烈
  反响,对正确舆论导向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3年7月10日,科学时报社2003年度大学工作站会议在长沙湖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50所大学工作站的代表出席会议。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郭传杰、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何岩、湖南省副省长甘霖、中国科学院院土俞汝勤、中国工程院院土汪旭光、何继善和中国工程院办公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办公厅、教育部科技司、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湖南大学的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从2003年8月6日开始,《科学时报》开辟“院士治学格言”专栏,每天刊登4~6位院士亲笔题写的治学格言手迹,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并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
  ▲2004年1月1日,《科学时报》由周五刊改为周六刊。
  ▲由科学时报社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部联合发起并组织的两院院士评选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活动连续进行了10年。2004年1月12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行“振邦杯两院院士评洗2003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发布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在会上分别对世界和中国十大科技进展项目进行精彩点评。
  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夏畦、严陆光,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周国泰,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沈保根,中国工程院副秘书长白玉良等。
  ▲ 2004年3月,由科学时报社征集、整理、编辑的《中国院士治学格言手迹》在京出版。
  ▲ 科学时报社2004年在岗职工约150人,其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总人数的85%以上,具有编采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超过编采人员总数的20%。
  ▲ 2004年,科学时报社充分发挥背靠两院一委的资源优势,加强选题策划和实施,顺利完成了全国两会、两院院士大会、国际国内重大学术会议等重大会议的科技报道工作。同时还与中国科学院有关部门联合组织了“西部之光”、“百人计划”、“科技副职”等系列报道,收到良好社会效果,受到读者的好评。
  ▲ 2004年8月,科学时报社顺利完成了行政领导班子的换届工作,12月3日召开了中共科学时报社第三次党员大会进行了党委班子的换届选举,顺利完成了报社党政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围绕报社的定位和发展战略进行了多次研讨,并就报社的编采、管理和经营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圆满完成了新一轮全员岗位聘任制的相关工作,为2005年报社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至2005年底,科学时报社共有职工129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21人,采编一线人员99人。
  ▲ 2005年科学时报社根据“科学时报的调整年、内部管理的深化年、广告经营的试点年、时报周刊的过渡年”的整体工作思路,全面推进报社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打造中国第一科学传媒”的奋斗目标。
  ▲ 2005年5月30日记者王学键采写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中国不能沦为外国建筑师的实验场》一文受到中宣部《新闻阅评》的表扬,并得到国内各大媒体的转载,引起很大反响。
  ▲ 科学时报社主办了第十二届两院院士评选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的活动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白春礼副院长和杜祥琬副院长在新闻发布会上,分别对2005年度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进行了精彩点评,几十家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报道,进一步提升了该项评选活动的品牌效应。
  ▲ 为提高办报水平,体现《科学时报》的特色,报社集中有限的资源和优势力量,在2005年推出了“拳头工程”和“头条工程”。“拳头工程”及开办“聚焦”版,定期围绕一个科技热点话题,用2-4个版面的篇幅进行深度报道和解读;“头条工程”即要重点办好每天的头版头条,加强头条的策划。“聚焦”和“精品头条”已经成为改版后的《科学时报》的新亮点。
  ▲ 中科院的创新研究单位进入“创新跨越、持续发展”的试点第三阶段。自2005年6月9日开始,科学时报社策划组织了“创新的脚步”大型系列报道,对7年来中国科学院的各方面成就展开了全景式报道。
  2007年1月18日,科学网正式上线。


历任领导

  科学时报社历届主要负责人
  刘洪海 1998.10~2000.6 中国科学报、科学时报社党委书记
  2000.6~ 科学时报社总编辑
  2004.6~ 科学时报社社长
  杨建华 2004.6~ 科学时报社副社长、党委副书记
  李占军 2004.6~ 科学时报社副总编辑
  郑千里 2004.6~ 科学时报社副总编辑
  李浩鸣 2000.6~2004.5 科学时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
  何岩 2000.6~2003.7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兼科学时报社社长
  罗荣兴 1997.11~1998.12 中国科学报常务副社长、总编辑
共6页 您在第4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502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