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秉维
中国科学院名义致函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请调黄秉维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
1952年 39岁
10月底,出席中国科学院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志》座谈会,提出所用资料的标准化问题。
1953年 40岁
3月,调入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4月,携家眷从上海迁北京。
参加中国科学院召开的西北黄河水土保持考察团会议。
5月,中国科学院任黄秉维为研究员。
提出地理研究所的三大任务是黄河中游山陕之间峡谷土壤侵蚀的研究;南方山地利用和厂址选择。
随黄河水土保持工作队赴陕西考察,负责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土壤侵蚀与地形研究。
本年,编制1:400万黄河中游土壤侵蚀分区图和水力、风力侵蚀图。
在《地理学报》发表《陕甘黄土区域土壤侵蚀的因素和方式》。
1954年 41岁
本年,主持黄河流域规划的水土保持工作。
2月,中国科学院第四次院务会议决定任命黄秉维为地理研究所第一副所长,代理所长。
本年,在《科学通报》发表《关于西北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因素的问题》、《过渡时期地理学的任务与地理研究所改进工作的方法和办法》。
1955年 42岁
本年,主持《中华地理志》工作。
5月,主持接待苏联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格拉莫西夫访问地理研究所,并举行座谈。陪同苏联地理代表团赴西北考察。
6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学部,黄秉维当选为地学部学部委员。同月,出席中国科学院第一次学部委员大会。
9月,参加竺可桢率领的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工作检查组赴山西检查水土保持工作。
12月,中国科学院第五十次院务常务会议批准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人选。黄秉维当选为学术委员。
本年,在《科学通报》发表《编制黄河中游流域土壤侵蚀分区图的经验教训》。
1956年 43岁
3月—6月,参加《十二年(1956—1967)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编制工作,主持制定自然地理学部分,为主要撰稿人。
8月,中国地理学会第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竺可桢当选为理事长,孙敬之、黄秉维当选为副理事长(连任至1979年)。黄秉维任《地理学报》主编(连任至1984年)。
9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在北京成立,选举黄秉维为学术委员会主任(连任至1991年)兼自然地理组组长。
本年,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成立,竺可桢任主任委员,黄秉维任副主任委员,主持《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工作。
1957年 44岁
本年,主持中国自然区划研究。
1月,出席自然地理分区学术报告会。
2月,出席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
3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在南京召开会议,黄秉维致开幕词、闭幕词,并作《论自然区划的一些问题》的报告。
6月,出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大会,发言陈述地理研究所迁北京的理由。1958年11月,地理研究所由南京迁北京。
1958年 45岁
本年,主持中国自然区划研究。完成1:400万中国自然区划图及说明书。
7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大地图集》编纂委员会。竺可桢任委员会主任,白敏、黄秉维、孙冶方任副主任,黄秉维任自然地图集主编。
8月,参加中国科学院召开的地理科学与教学座谈会,作有关自然区划与新疆、西藏综合考察等问题的发言。
11月,邀请中苏专家讨论区划原则、方法、界线问题,率员与苏联专家列东洛夫等赴武汉、广州、海南岛考察。
出席中央农村工作部、国务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务院第七办公室召开的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六省(区)治沙规划会。
12月,出席中国科学院地理专业会议。
1959年 46岁
本年,主持西北干旱区水分平衡问题研究。
1月,参加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的治沙队工作计划会议,任中国科学院治沙队副队长,主持沙漠的成因类型、风沙移动规律与防风沙措施的研究。
4月,出席《国家大地图集》第二次扩大会议。
5月,出席由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友好协会,中国地理学会及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举行的纪念亚历山大·洪堡逝世一百周年纪念会,作洪堡生平及其贡献的发言。刊登于《地理学报》第25卷第3期。
7—8月,率员与来访的苏联沙风洞专家兹那明斯基考察榆林、灵武、磴口、沙坡头和民勤治沙实验站。
9月,中国科学院任命黄秉维兼任地理研究所自然地理研究室主任。
受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综合考察组组员。
11月,出席在洛阳举行的黄河七省水土保持会议。
出席中国科学院治沙工作会议。
12月,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主编《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国地貌区划》、《中国气候区划》、《中国水文区划》、《中国潜水区划》、《中国土壤区划》、《中国植被区划》、《中国动物地理及中国昆虫地理区划》出版。《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由黄秉维主编。
本年,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60年 47岁
本年,主持农田需水量研究。组建沙风洞筹建设计组。
1月,国家科委西北防旱组召开西北干旱区水分平衡问题会议,决定成立国家科委西北防旱组水分平衡分组,黄秉维、张更生分任正、副组长。
出席全国地理学术研讨会,作“关于综合自然区划的若干问题”的报告,载于《1960年全国地理学术会议论文选集》(1962,科学出版社)。
外交部通知,苏联地理学会提名竺可桢、黄秉维为该会外国会员。
2月,主持召开西北干旱区水分平衡工作会议,讨论西北水分平衡研究工作,拟定1960—1961年工作项目和计划、工作安排、决定水分平衡组人员名单。
4月,出席中国科学院第三次学部委员大会,作《自然地理学一些最主要的趋势》发言,刊登在《地理学报》第26卷第3期。
6月,中国科学院院务常务会议通过任命黄秉维为地理研究所所长。
8月,率员赴兰州、民勤、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地考察沙漠、水分平衡观测、用水定额问题等。指导民勤治沙站开展风沙移动、化学固沙和防止蒸发,以及土壤水分动态和植物蒸腾等重要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治沙研究所筹备委员会成立,黄秉维任筹备委员会委员。
组织出版《热水平衡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问题》文集。黄秉维撰写文集前言,提出要抓新理论,带动自然地理学的全面发展。至1963年共出版4集。
1961年 48岁
本年,主持华北平原农田水分平衡研究。
3月,主持召开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务会议。决定在地貌、自然、陆地水文、气候、经济地理、地图等研究室设立学科组,建立孢子花粉实验室、岩石矿物分析室、化学分析室、制图机械化半自动化组。
4月,出席在北京召开的西北地区防旱工作会议,作“西北干旱地区自然情况与水源”的发言。
1962年 49岁
本年,主持华北平原农田水分平衡研究。
2月,参加国家科委在广州召开的科学技术十年(1963-1972年)发展规划会议。
4月,中国亚非学会在北京成
1952年 39岁
10月底,出席中国科学院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志》座谈会,提出所用资料的标准化问题。
1953年 40岁
3月,调入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4月,携家眷从上海迁北京。
参加中国科学院召开的西北黄河水土保持考察团会议。
5月,中国科学院任黄秉维为研究员。
提出地理研究所的三大任务是黄河中游山陕之间峡谷土壤侵蚀的研究;南方山地利用和厂址选择。
随黄河水土保持工作队赴陕西考察,负责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土壤侵蚀与地形研究。
本年,编制1:400万黄河中游土壤侵蚀分区图和水力、风力侵蚀图。
在《地理学报》发表《陕甘黄土区域土壤侵蚀的因素和方式》。
1954年 41岁
本年,主持黄河流域规划的水土保持工作。
2月,中国科学院第四次院务会议决定任命黄秉维为地理研究所第一副所长,代理所长。
本年,在《科学通报》发表《关于西北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因素的问题》、《过渡时期地理学的任务与地理研究所改进工作的方法和办法》。
1955年 42岁
本年,主持《中华地理志》工作。
5月,主持接待苏联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格拉莫西夫访问地理研究所,并举行座谈。陪同苏联地理代表团赴西北考察。
6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学部,黄秉维当选为地学部学部委员。同月,出席中国科学院第一次学部委员大会。
9月,参加竺可桢率领的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工作检查组赴山西检查水土保持工作。
12月,中国科学院第五十次院务常务会议批准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人选。黄秉维当选为学术委员。
本年,在《科学通报》发表《编制黄河中游流域土壤侵蚀分区图的经验教训》。
1956年 43岁
3月—6月,参加《十二年(1956—1967)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编制工作,主持制定自然地理学部分,为主要撰稿人。
8月,中国地理学会第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竺可桢当选为理事长,孙敬之、黄秉维当选为副理事长(连任至1979年)。黄秉维任《地理学报》主编(连任至1984年)。
9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在北京成立,选举黄秉维为学术委员会主任(连任至1991年)兼自然地理组组长。
本年,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成立,竺可桢任主任委员,黄秉维任副主任委员,主持《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工作。
1957年 44岁
本年,主持中国自然区划研究。
1月,出席自然地理分区学术报告会。
2月,出席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
3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在南京召开会议,黄秉维致开幕词、闭幕词,并作《论自然区划的一些问题》的报告。
6月,出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会第二次全体大会,发言陈述地理研究所迁北京的理由。1958年11月,地理研究所由南京迁北京。
1958年 45岁
本年,主持中国自然区划研究。完成1:400万中国自然区划图及说明书。
7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大地图集》编纂委员会。竺可桢任委员会主任,白敏、黄秉维、孙冶方任副主任,黄秉维任自然地图集主编。
8月,参加中国科学院召开的地理科学与教学座谈会,作有关自然区划与新疆、西藏综合考察等问题的发言。
11月,邀请中苏专家讨论区划原则、方法、界线问题,率员与苏联专家列东洛夫等赴武汉、广州、海南岛考察。
出席中央农村工作部、国务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务院第七办公室召开的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六省(区)治沙规划会。
12月,出席中国科学院地理专业会议。
1959年 46岁
本年,主持西北干旱区水分平衡问题研究。
1月,参加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的治沙队工作计划会议,任中国科学院治沙队副队长,主持沙漠的成因类型、风沙移动规律与防风沙措施的研究。
4月,出席《国家大地图集》第二次扩大会议。
5月,出席由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友好协会,中国地理学会及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举行的纪念亚历山大·洪堡逝世一百周年纪念会,作洪堡生平及其贡献的发言。刊登于《地理学报》第25卷第3期。
7—8月,率员与来访的苏联沙风洞专家兹那明斯基考察榆林、灵武、磴口、沙坡头和民勤治沙实验站。
9月,中国科学院任命黄秉维兼任地理研究所自然地理研究室主任。
受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综合考察组组员。
11月,出席在洛阳举行的黄河七省水土保持会议。
出席中国科学院治沙工作会议。
12月,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主编《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国地貌区划》、《中国气候区划》、《中国水文区划》、《中国潜水区划》、《中国土壤区划》、《中国植被区划》、《中国动物地理及中国昆虫地理区划》出版。《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由黄秉维主编。
本年,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60年 47岁
本年,主持农田需水量研究。组建沙风洞筹建设计组。
1月,国家科委西北防旱组召开西北干旱区水分平衡问题会议,决定成立国家科委西北防旱组水分平衡分组,黄秉维、张更生分任正、副组长。
出席全国地理学术研讨会,作“关于综合自然区划的若干问题”的报告,载于《1960年全国地理学术会议论文选集》(1962,科学出版社)。
外交部通知,苏联地理学会提名竺可桢、黄秉维为该会外国会员。
2月,主持召开西北干旱区水分平衡工作会议,讨论西北水分平衡研究工作,拟定1960—1961年工作项目和计划、工作安排、决定水分平衡组人员名单。
4月,出席中国科学院第三次学部委员大会,作《自然地理学一些最主要的趋势》发言,刊登在《地理学报》第26卷第3期。
6月,中国科学院院务常务会议通过任命黄秉维为地理研究所所长。
8月,率员赴兰州、民勤、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地考察沙漠、水分平衡观测、用水定额问题等。指导民勤治沙站开展风沙移动、化学固沙和防止蒸发,以及土壤水分动态和植物蒸腾等重要基础研究。
中国科学院治沙研究所筹备委员会成立,黄秉维任筹备委员会委员。
组织出版《热水平衡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问题》文集。黄秉维撰写文集前言,提出要抓新理论,带动自然地理学的全面发展。至1963年共出版4集。
1961年 48岁
本年,主持华北平原农田水分平衡研究。
3月,主持召开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务会议。决定在地貌、自然、陆地水文、气候、经济地理、地图等研究室设立学科组,建立孢子花粉实验室、岩石矿物分析室、化学分析室、制图机械化半自动化组。
4月,出席在北京召开的西北地区防旱工作会议,作“西北干旱地区自然情况与水源”的发言。
1962年 49岁
本年,主持华北平原农田水分平衡研究。
2月,参加国家科委在广州召开的科学技术十年(1963-1972年)发展规划会议。
4月,中国亚非学会在北京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