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育事业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
管理学和农学门类所占比例偏低。高层次研究开发人才培养能力有待加强,全省每万人口在校研究生数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约60%。学科领域性别分布结构老化,高层次、复合型女性专业人才培养亟待加强。高等教育的产学研结合尚未形成良性互动机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转变。
(4)民办教育发展和规范问题并存。全省各类教育中民办教育所占比例偏低。各级政府对民办教育监管和服务工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有些民办学校短期行为比较明显,内部管理和教学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
(5)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偏低。2004年,我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为2.55%,远低于4%的要求,同时也低于全国3.26%的平均水平,普通高校生均拨款为2582元,在全国排名落后。“十五”期间,全省财政支出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17.98%逐年下降至2004年的17.52%,其中省本级由2000年的13.18%下降到2004年的11.2%。
(6)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学历和学科结构不能适应新的需求,2005年普通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28.38%、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只占51.08%,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仅为14.09%。农村中小学合格的音、体、美和英语、计算机教师普遍缺乏,教师年龄老化趋势日渐明显,农村地区教师培养与培训体制亟待进一步完善。
(7)教育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够,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建设进展缓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程度不高,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有待加强。
3、发展形势和要求
----国际竞争不断加剧,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越来越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建立功能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当今社会经济和人的发展的战略选择。
----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教育实现新的发展。我国人均GDP已越过1000美元的重要关口,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黄金发展期,社会对教育的支撑能力逐步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特别是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为实现教育多层次、多样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教育协调均衡发展,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公平。突出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化教育的前瞻性和服务性,是“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依法治教,加强宏观统筹和教育科研,建立教育公共治理结构,将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教育更好地发挥其知识与智力服务功能。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推进我省“三化”进程,不断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实现社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需要教育培养培训大量多层次、多类型的专门人才,需要教育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文与科技支持。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大幅度提高学校的培养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依托人才强省,是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
----人口结构变动对教育需求和资源配置产生直接影响。“十一五”期间,我省学龄前儿童和小学学龄人口数逐年增加,初中学龄人口缓慢下降,高中阶段学龄人口在“十一五”后期下降较快,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处于高峰期,2008年到达峰顶。同时,我省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长,老龄人口基数较大,农村女性劳动力比例较高,对成人继续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和老年教育的需求不断上升。这些都需要我们根据人口变化趋势,把握教育发展节奏,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积极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二、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建设教育和人力资源强省作为战略目标;坚持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宗旨,努力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坚持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加强教育与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为我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湖南与创新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2、战略重点
----全面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和水平。巩固提高农村地区“普九”工作,积极发展农村学前三年教育,大幅度提高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程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加强职业教育资源建设,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明确办学目标定位,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增强职业学校教育与培训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大量技术型、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构筑良好平台。
----加强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建设。改善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条件,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孵化能力,为科技攻关与创新提供根本保障。
3、教育事业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国民教育体系,增强教育供给能力,促进长株潭及“一点一线”地区、大湘西地区等区域教育协调均衡发展,人均受教育年限和人口整体素质较大幅度提高,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初步实现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变。
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是:
(1)学前教育获得较大发展
加快发展学前三年教育,3~5岁幼儿毛入园率达85%以上。形成以政府办园为骨干,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教育相结合的幼儿教育体系,不断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多层次需求。每个县市区继续办好一所示范性幼儿园,每个乡镇继续办好一所中心幼儿园,有条件的村可以举办形式多样的学前教育。
(2)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以上,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8%以上,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5%以上,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5%以上;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90%以上。90%的乡镇达到“双高”普九标准。
----小学年辍学率控制在0.5%以下,初中年辍学率控制在2%以下。
----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与城镇居民子女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益。
----全省所有乡镇建成卫星接收或宽带接入的多媒体教室,所有村小建立接收点。
(3)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左右,保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4)民办教育发展和规范问题并存。全省各类教育中民办教育所占比例偏低。各级政府对民办教育监管和服务工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有些民办学校短期行为比较明显,内部管理和教学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
(5)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偏低。2004年,我省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为2.55%,远低于4%的要求,同时也低于全国3.26%的平均水平,普通高校生均拨款为2582元,在全国排名落后。“十五”期间,全省财政支出中预算内教育经费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17.98%逐年下降至2004年的17.52%,其中省本级由2000年的13.18%下降到2004年的11.2%。
(6)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学历和学科结构不能适应新的需求,2005年普通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28.38%、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只占51.08%,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仅为14.09%。农村中小学合格的音、体、美和英语、计算机教师普遍缺乏,教师年龄老化趋势日渐明显,农村地区教师培养与培训体制亟待进一步完善。
(7)教育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够,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建设进展缓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程度不高,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有待加强。
3、发展形势和要求
----国际竞争不断加剧,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越来越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建立功能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当今社会经济和人的发展的战略选择。
----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教育实现新的发展。我国人均GDP已越过1000美元的重要关口,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黄金发展期,社会对教育的支撑能力逐步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特别是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为实现教育多层次、多样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教育协调均衡发展,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公平。突出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化教育的前瞻性和服务性,是“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依法治教,加强宏观统筹和教育科研,建立教育公共治理结构,将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教育更好地发挥其知识与智力服务功能。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推进我省“三化”进程,不断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实现社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需要教育培养培训大量多层次、多类型的专门人才,需要教育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文与科技支持。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大幅度提高学校的培养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依托人才强省,是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
----人口结构变动对教育需求和资源配置产生直接影响。“十一五”期间,我省学龄前儿童和小学学龄人口数逐年增加,初中学龄人口缓慢下降,高中阶段学龄人口在“十一五”后期下降较快,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处于高峰期,2008年到达峰顶。同时,我省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长,老龄人口基数较大,农村女性劳动力比例较高,对成人继续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和老年教育的需求不断上升。这些都需要我们根据人口变化趋势,把握教育发展节奏,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积极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二、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建设教育和人力资源强省作为战略目标;坚持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宗旨,努力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坚持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加强教育与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为我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湖南与创新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2、战略重点
----全面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和水平。巩固提高农村地区“普九”工作,积极发展农村学前三年教育,大幅度提高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程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加强职业教育资源建设,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明确办学目标定位,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增强职业学校教育与培训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大量技术型、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构筑良好平台。
----加强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建设。改善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条件,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孵化能力,为科技攻关与创新提供根本保障。
3、教育事业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国民教育体系,增强教育供给能力,促进长株潭及“一点一线”地区、大湘西地区等区域教育协调均衡发展,人均受教育年限和人口整体素质较大幅度提高,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初步实现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变。
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是:
(1)学前教育获得较大发展
加快发展学前三年教育,3~5岁幼儿毛入园率达85%以上。形成以政府办园为骨干,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教育相结合的幼儿教育体系,不断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多层次需求。每个县市区继续办好一所示范性幼儿园,每个乡镇继续办好一所中心幼儿园,有条件的村可以举办形式多样的学前教育。
(2)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以上,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8%以上,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5%以上,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5%以上;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90%以上。90%的乡镇达到“双高”普九标准。
----小学年辍学率控制在0.5%以下,初中年辍学率控制在2%以下。
----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与城镇居民子女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益。
----全省所有乡镇建成卫星接收或宽带接入的多媒体教室,所有村小建立接收点。
(3)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左右,保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上一篇:黑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03-17 ]
下一篇:湖北省机械传动与制造工程实验室[ 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