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教学改革项目1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共计科研经费1500万元。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50多篇,被国际三大索引SCI、EI、ISTP收录50多篇,出版了一系列学术专著、全国性统编教材。该专业拥有固体力学硕士点(1978),华南唯一的固体力学博士点(2002),广东省唯一的固体力学重点学科(2002),力学博士后流动站(2007)。
该学科拥有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 , 包括MTS810材料试验机、INSTRON5567材料试验机、INSTRONnstron9250落锤式冲击试验机、SHPB实验系统和BraggStar准分子激光器、Agilent光谱分析仪、BDI桥梁结构测试系统、高速摄影机、红外摄像仪等。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
1 . 路桥力学
2 . 复合材料力学
3 . 工程材料与结构的疲劳、断裂
4 . 工程材料力学行为的模拟与仿真
5 . 非线性力学
6 . 现代测试技术
工程力学系教师紧扣广东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紧密结合工程实际,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尤其是广东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 )在工程力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批有重要理论价值的研究成果。如:纤维薄板与混凝土构件界面剥离断裂机理、疲劳裂纹扩展概率分析模型、疲劳裂纹随机扩展寿命预测方法、埋入式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应用原理分析、复合材料及其随机临界核理论、混沌运动特征及其判据以及应力波引起的屈曲问题等均得到国内同行们的一致肯定与好评,并处于国内先进行列;
( 2 )重点围绕着交通建设尤其是桥梁与道路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应用目的和工程背景明确。承担了许多工程研究课题,如旧危桥的评估检测与修补、大跨度桥梁的施工控制与健康监测、高速公路护栏安全防护有效性及结构优化研究、排水路面、新型桥面铺装材料等工程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 3 )学科内,注重不同研究方向间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学科之间,注重与材料学、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无损检测等其它学科的交叉。在相互渗透中萌发新思路,在交叉中寻求创新点。形成了 “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基础研究 ” 这样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技术开发与工程项目相结合的良性循环发展的研究局面。
1 .船舶与海洋工程系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现具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可以培养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本科生,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轮机工程、水声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是华南地区唯一可以培养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高水平专门人才的学科。
华南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现在专职教师14人,其中教授/博导2人(其中1人为华南理工大学“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副教授5人、高级工程师2人、讲师5人,其中8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已形成了具有老、中、青相结合,知识与职称结构合理的专业队伍,具有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并重,内河与海洋兼顾等研究特色。
华南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非常注重实验室建设,现设有华南地区最大的船模拖曳水池、海岸与近海工程实验室、船用材料试验中心,可以进行船舶快速性、耐波性、新船型、船体节能装置、新型螺旋桨推进器、船用材料试验、河道整治、工程泥沙及河流动力学、潮汐河口整治、防浪掩护与波浪对建筑物的作用等的试验工作。近年来,除完成多项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项目外,还承接完成了校内、外科研试验和技术服务项目70余项,涉及高性能船、特种运输船、渔船、游艇、工程船、新船设计、预研、旧船节能改造、海洋环境监测、近岸工程、海洋工程等诸多领域。各类客户遍及广东、广西、福建、海南、香港特区、东南亚、以及欧洲地区。现实验室正在积极筹备兴建船模试验水池造波机,进一步扩大实验室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技术涵盖范围。
为加强科学研究和对外技术服务,还设有具有广东省甲级船舶设计资质的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所,现正在筹建华南理工大学海洋工程研究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非常重视人才培养,目前在读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生120人,硕士研究生30人,博士研究生13人,并多次在各种国内、校内大学生科技比赛中获奖,“水下流场PIV测试集成系统”获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阵列振荡浮子式波能发电装置” 获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华南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设有华南理工大学船舶海洋工程科学与技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基地。
华南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新船型开发与设计、节能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先进设计与制造方法与技术、海洋能利用与水下系统、近岸工程、水运系统、近海工程等特色的研究方向。
近年来, 华南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发表科技论文多篇,其中SCI索引论文4篇、EI索引论文13篇、CSCD索引论文4篇。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纵向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拖曳式多参数剖面测量系统控制性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带缆遥控水下机器人水动力数学模型与控制特性研究”两项、广东省发改委/香港交通运输署“港珠澳大桥波浪研究”、广东省交通厅“超小型水下机器人水运工程调查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海上救助船载直升机稳定平台关键问题研究”、交通部“珠江水系货运船舶尺度系列标准化研究”等都多项;完成和正在进行的横向课题共40余项,实到科研经费总额共1050多万元、年人平均经费25万元。
开发设计了多种新型船舶,如178TEU沿海敞口集装箱船、2000立方/3300LPG船、2000立方绞吸挖泥船,36车/600客湛江-海口客滚船、258TEU-646TEU多用途集装箱船系列、18000吨重型甲板船等30余艘;改装20000t级-40000t级的油船、化学品船20余艘; “船舶节能补偿导管”已在70多艘船舶上推广应用,节能指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海洋环境与灾害研究、海岸演变与国土防护研究、海洋动力与工程建筑物的相互作用、新型近岸结构物开发与设计、近岸工程先进设计、建造方法与理论、离岸工程、海岸工程规划设计、海洋动力因素与建筑物的相互作用、海洋工程与环境生态的相互作用、海洋平台及港口与海岸工程减灾防灾等方面成果丰硕。负责港珠澳大桥前期研究、陆丰核电工程、中石油珠海30万吨码头工程关于水文泥沙气象研究等国内外项目多项。
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在波浪中的载荷、结构强度有限元分析、结构振动预报、大桥防撞等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面做出
该学科拥有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 , 包括MTS810材料试验机、INSTRON5567材料试验机、INSTRONnstron9250落锤式冲击试验机、SHPB实验系统和BraggStar准分子激光器、Agilent光谱分析仪、BDI桥梁结构测试系统、高速摄影机、红外摄像仪等。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
1 . 路桥力学
2 . 复合材料力学
3 . 工程材料与结构的疲劳、断裂
4 . 工程材料力学行为的模拟与仿真
5 . 非线性力学
6 . 现代测试技术
工程力学系教师紧扣广东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紧密结合工程实际,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尤其是广东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 )在工程力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批有重要理论价值的研究成果。如:纤维薄板与混凝土构件界面剥离断裂机理、疲劳裂纹扩展概率分析模型、疲劳裂纹随机扩展寿命预测方法、埋入式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应用原理分析、复合材料及其随机临界核理论、混沌运动特征及其判据以及应力波引起的屈曲问题等均得到国内同行们的一致肯定与好评,并处于国内先进行列;
( 2 )重点围绕着交通建设尤其是桥梁与道路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应用目的和工程背景明确。承担了许多工程研究课题,如旧危桥的评估检测与修补、大跨度桥梁的施工控制与健康监测、高速公路护栏安全防护有效性及结构优化研究、排水路面、新型桥面铺装材料等工程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 3 )学科内,注重不同研究方向间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学科之间,注重与材料学、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无损检测等其它学科的交叉。在相互渗透中萌发新思路,在交叉中寻求创新点。形成了 “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基础研究 ” 这样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技术开发与工程项目相结合的良性循环发展的研究局面。
4.船舶与海洋工程系
1 .船舶与海洋工程系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现具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可以培养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本科生,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轮机工程、水声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是华南地区唯一可以培养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高水平专门人才的学科。
华南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现在专职教师14人,其中教授/博导2人(其中1人为华南理工大学“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副教授5人、高级工程师2人、讲师5人,其中8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已形成了具有老、中、青相结合,知识与职称结构合理的专业队伍,具有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并重,内河与海洋兼顾等研究特色。
华南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非常注重实验室建设,现设有华南地区最大的船模拖曳水池、海岸与近海工程实验室、船用材料试验中心,可以进行船舶快速性、耐波性、新船型、船体节能装置、新型螺旋桨推进器、船用材料试验、河道整治、工程泥沙及河流动力学、潮汐河口整治、防浪掩护与波浪对建筑物的作用等的试验工作。近年来,除完成多项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项目外,还承接完成了校内、外科研试验和技术服务项目70余项,涉及高性能船、特种运输船、渔船、游艇、工程船、新船设计、预研、旧船节能改造、海洋环境监测、近岸工程、海洋工程等诸多领域。各类客户遍及广东、广西、福建、海南、香港特区、东南亚、以及欧洲地区。现实验室正在积极筹备兴建船模试验水池造波机,进一步扩大实验室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技术涵盖范围。
为加强科学研究和对外技术服务,还设有具有广东省甲级船舶设计资质的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所,现正在筹建华南理工大学海洋工程研究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非常重视人才培养,目前在读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生120人,硕士研究生30人,博士研究生13人,并多次在各种国内、校内大学生科技比赛中获奖,“水下流场PIV测试集成系统”获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阵列振荡浮子式波能发电装置” 获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华南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设有华南理工大学船舶海洋工程科学与技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基地。
华南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新船型开发与设计、节能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先进设计与制造方法与技术、海洋能利用与水下系统、近岸工程、水运系统、近海工程等特色的研究方向。
近年来, 华南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发表科技论文多篇,其中SCI索引论文4篇、EI索引论文13篇、CSCD索引论文4篇。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纵向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拖曳式多参数剖面测量系统控制性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带缆遥控水下机器人水动力数学模型与控制特性研究”两项、广东省发改委/香港交通运输署“港珠澳大桥波浪研究”、广东省交通厅“超小型水下机器人水运工程调查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海上救助船载直升机稳定平台关键问题研究”、交通部“珠江水系货运船舶尺度系列标准化研究”等都多项;完成和正在进行的横向课题共40余项,实到科研经费总额共1050多万元、年人平均经费25万元。
开发设计了多种新型船舶,如178TEU沿海敞口集装箱船、2000立方/3300LPG船、2000立方绞吸挖泥船,36车/600客湛江-海口客滚船、258TEU-646TEU多用途集装箱船系列、18000吨重型甲板船等30余艘;改装20000t级-40000t级的油船、化学品船20余艘; “船舶节能补偿导管”已在70多艘船舶上推广应用,节能指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在海洋环境与灾害研究、海岸演变与国土防护研究、海洋动力与工程建筑物的相互作用、新型近岸结构物开发与设计、近岸工程先进设计、建造方法与理论、离岸工程、海岸工程规划设计、海洋动力因素与建筑物的相互作用、海洋工程与环境生态的相互作用、海洋平台及港口与海岸工程减灾防灾等方面成果丰硕。负责港珠澳大桥前期研究、陆丰核电工程、中石油珠海30万吨码头工程关于水文泥沙气象研究等国内外项目多项。
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在波浪中的载荷、结构强度有限元分析、结构振动预报、大桥防撞等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面做出
上一篇: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 03-17 ]
下一篇: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