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3D>产业机构>产业观察

3D电视:等待捂热的冷板凳

文章来源:数字商业时代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15日 点击数: 字号:

  国内首部3D电视剧耗时三年,耗资亿元。这让刚刚开播的3D电视频道不免面对一锅尴尬的“夹生饭”。

  1058个“非常规镜头”,9家世界顶级特效公司,筹备近2年,耗资达2亿,当影坛怪侠徐克在2011年岁末将《龙门飞甲》这部 “全球首部IMAX3D武侠片”呈现在12亿国人面前的时候,不仅徐克收获了上映10天,票房过3亿的影坛奇迹,中国的3D电视产业也迎来了其鼎盛时期。

  其实早在电影《阿凡达》热映时,3D就像一股龙卷风席卷整个家电行业。看看下面的数字,你就知道这并非是夸大其词。据中国电子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的两年中,不仅松下、三星、索尼等外资品牌都先后推出3D电视产品,TCL、长虹、创维、康佳等国内彩电制造商也纷纷发布3D电视战略,就连IT外设厂商比如液晶显示屏制造商也将3D作为下一轮产品的主要驱动力量。这造成的结果是,到了2011年,中国3D电视的销量不仅突破600万台,而且现在这股3D风潮还未有丝毫“偃旗息鼓”的迹象。

  最新的消息是,苏宁电器(002024,股吧)2012年仅元旦期间3D电视销售比重已高达50%。由央视和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深圳五家地方电视台联合开办,各电视台分栏目制作3D电视节目,中央电视台统一播出,已于2012年春节正式播出,有分析称,3D频道开播将加速3D智能电视的市场规模放量增长,预计2012年中国平板电视消费需求4200万台,其中3D电视需求2000万台。

  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就在各分析机构、市场、厂家纷纷对3D产品大唱赞歌的时候,年初从CES(全称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上传出的消息却给这股风潮泼了一盆“冷水”。后者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消费科技产品交易会之一,每年各家公司在该展会上推出的产品,常被看作是判断下一年市场走向的风向标。

  据说,在2012年CES展会上,从Samsung、Panasonic、Sharp到Sony,都展示了新款3D电视;不过与去年不同的是,3D不再是它们宣传的最大焦点。以电视巨头Samsung(三星)为例,尽管该公司高阶主管表示Samsung仍在投资3D,希望将高品质的3D技术带入市场,但是在此次CES上,他却说电视产品的连结能力,包括应用程序与服务,才是该公司的重心;Panasonic(松下)也表示,该公司的焦点也不是3D产品而是Myspace TV,后者的主要使命是将社交电视(Social TeleVision)的观赏体验带给消费者,中国的电视巨头也不例外,比如海信、创维、海尔、TCL、长虹,去年还一直鼓吹3D浪潮,今年就纷纷将矛头转向云电视、智能电视。

  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也就是在这次的CES上,在3D大潮来袭时,一直按兵不动的苹果、联想、宏基等传统IT厂商也开始一致看好智能电视业务,纷纷宣布进军该市场。“未来电视会像手机市场一样,智能取代传统是大势所趋。”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甚至如此断言。

  智能而非3D,是什么让3D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从各家电巨头们的必不可少“主食”变成了锦上添花的“甜点”,这是所有人关心的问题?

  技术之困

  一部3D电视剧耗资亿元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副主任张素兵一句话点中了要害。

  尽管即便是TCL、海信等国内电视厂商已具备生产3D电视的技术能力,3D市场是一个产业链,仅靠终端制造商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比如3D如果最重要的内容得不到解决,3D电视“飞入寻常百姓家”并非易事。

  事实确实如此,3D是三维立体的英文缩写,由于人的双眼观察物体的角度略有差异,因此能够分辨物体远近,产生立体的视觉。3D电视正是利用这个原理,把左右眼所看到的影像分离,让观众体验立体的感觉,它并不是一个新技术,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出现。据说,这次3D大行其道是第二次浪潮,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的好莱坞制作了400部左右的电影,但是由于制作技术难度高,成本巨大,迟迟不能产生利润,最后走向夭折。

  现在3D电视依然没有解决这一难题。据《数字商业时代》了解,3D电视节目和普通电视节目的制作有着很大的区别,比如,拍摄方面,3D摄影机和2D摄影机不同的是有两个镜头,拍摄两路,记录两路,来模仿人类双眼看这个世界,对器材的要求极高。

  以《阿凡达》为例,当时卡梅隆为拍摄此片,专门从美国飞往日本东京,向索尼公司研发总部的高清晰相机部工程师寻求帮助;为这台机器花费了至少1200万美元,甚至不惜违背“永远别用自己的钱拍电影”的好莱坞传统,大部分的钱是自己掏的腰包。在拍摄之前的三个月,摄影师佩斯与索尼的研发工程师通过将8台Sony HDC-F950和8台Sony CineAlta F23两两组合成8套双机3D拍摄系统,并将其从处理芯片分离出来,用缆线把庞大的CPU与镜头相连的方式,才满足了他的要求,原本一两个人就足够的外拍任务,如今至少需要3~4人。

  不仅如此,3D电视内容后期也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对此,国内首部3D电视剧《吴承恩与西游记》著名导演阚卫平感受深刻。

  据他介绍,这部他花了三年时间,耗资1亿元拍摄的作品,一个3秒钟的孙悟空“冲出屏幕”画面就花费了整整4个月时间,一根小草他花三天时间来抠像。而在拍摄电视剧的过程中,为了表现逼真的3D效果,他创造了200余个场景、万余人次、100多只猴子、拍摄近180天、800余平方米特技大棚、13个山洞等若干数字纪录。其中光制作立体效果就花费了9000万元。“无疑是一场豪赌。”熟悉阚卫平的人透露,这次拍摄,其在人力、时间和设备的投入基本上是制作普通电视节目的2~4倍。

  事实上,即便是3D产业发达的日本,这一问题也依然存在,樱井孝人,日本3D节目最大的制作公司Q—TEC的技术顾问,后者目前日本有一个3D专业频道,曾实况转播过幸田来未演唱会、剧场表演等,在全日本拥有惟一一辆3D转播车。他说:“在制作3D电视剧时我们发现,由于存在诸多技术难题,最后的制作周期、成本比预期长了很多,因此至今为止还没有制作第二部3D电视剧的计划。”

  普及障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正是因为制作技术难度大,成本高,这导致的结果是,虽然中国6家电视台开播3d频道,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内容源,只能播放一些制作成本低的戏曲、新闻、体育赛事直播等节目,用户很难从中得到乐趣,3D频道几乎成了摆设。

  “我家的3D频道整天就播戏剧。如果想看自己喜欢的3D节目,还是得购买片源。朋友说,即使找到片源,3D内容制式标准不统一,也常常是不能播放。”一位3D电视的用户在微博上如此抱怨。

  据了解,目前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334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