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和运营模式均遇瓶颈 3D电视频道靴子难落地
相比国家广电总局、电视生产厂商以及消费者对3D电视的热望,各地方电视台推出3D电视频道的态度却是相当审慎。
“对于日渐流行的3D电视,希望通过广电系统内部的资源整合,为全国广大用户提供专门的3D电视频道。”
3D是下一代高清影视发展的方向,被业界寄予厚望。在此前不久的“3D技术发展与运营研讨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强调,作为重点规划项目,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有效发展并提高3D电视制播能力,开展技术实验和示范播出。当时,国家广电总局提出了“十二五末期将开播10个3D频道”的发展目标。
然而,在广电总局力推3D电视频道之后,各地3D电视频道却迟迟未能浮出水面。湖南方面称有望在年内开通国内首批3D电视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筹备推出的3D频道已进入招商阶段,北京电视台则称已经建立了3D实验小组,计划到2012年具备3D制作能力。公开资料显示,国内有多家3D频道在筹备,但不少规划项目落地时间推后,短期内均难上线。
行业分析认为,中国3D电视频道“难产”的背后实际上折射出整个3D电视产业链硬件技术发展缓慢,行业规范、节目内容缺失的状况。
市场销量看涨
一部《阿凡达》,彻底引爆了消费者对3D立体影像的热情。2010年,国内各大彩电企业相继推出了3D电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3D电视产业飞速发展。3D作为颠覆平板电视传统收看方式的新技术,以极具冲击力的画面效果和真实震撼的视觉体验取得消费者的一致认可,并迅速成为市场上的消费热点。
今年3月,中国3D产业研究院面向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重庆等六个主要城市做了抽样调查。数据显示,45.1%的消费者对3D电视节目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和需求,其中有35.1%的消费者对3D电视表现出购买意向。
消费者对3D电视如此捧场,厂商自然不会放过这块大市场。2010年,整个市场上只有三星和索尼有3D电视,今年的3D电视品牌则增加到了十多个,型号超过60款,康佳、长虹、LG、创维等品牌纷纷加入进来分一杯羹。
随着品牌的日渐丰富,3D电视的价格也不再高企。据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介绍,与去年相比,3D电视的价格普遍降低了两三千元,平均降幅达到三成左右。根据研究机构DIGITIMESResearch的统计数据,46/47寸的国产品牌3D电视的售价最高较外资品牌便宜40%以上。这相比此前动辄过万元的3D电视,价格已经相对平民化。
3D电视日渐丰富的品种以及较为亲民的价格带来了市场销量的飞速上涨。据奥维咨询(AVC)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3D电视销售量为3.7万台,仅仅占平板电视销售量的0.5%。2011年第一季度的3D电视销售量就达到11.7万台,占平板电视销售量的2.7%,截至6月底,3D电视市场份额则已经突破10%。依据市场增速,奥维咨询预测,到2011年,中国3D电视全年销量将达到577万台,年均渗透14%,年底冲至28%。
无米之炊
尽管消费者对3D电视表现出了相当的热情,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尴尬现实是:消费者能够收看到的3D电视节目屈指可数。
“买了3D电视回家却只能看《阿凡达》等少数片子,真不知道买来到底有什么用。”有消费者对买了3D电视却没有3D电视节目看表示很无奈。
其实,面对同样一块巨大的市场,心动的不只是彩电厂商,一些对市场动向敏感的电视机构也注意到了新机遇。
在今年6月举行的“中国3D内容发展研讨会”上,上海文广互动电视就宣布,在当月底,上海将拥有首个3D电视频道。但时至9月,本该在6月诞生的中国首个3D电视频道仍不见踪影。对此,上海三砥文化董事长高嵘无奈地表示,3D电视频道确切开通日期“很难说”。更让人吃惊的是,他甚至无法肯定首个3D频道是不是还能落户上海。有分析人士指出,高嵘在态度上的大转变体现了上海文广在建设3D电视频道上受到了来自外部更高管理层的阻碍。
另外,让人担心的是,在3D电视节目储备方面,目前国内总共大约只有150小时的3D电视内容,因而3D频道即使建立,也并不能够24小时播放3D电视节目。
相对于国内消费者,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消费者要幸运得多。美国卫星电视公司DIRECTV早在2010年即开通了全球首个3D高清电视频道,至今,DIRECTV已经提供了4个以上的卫星3D电视频道。欧洲各国也不甘落后,自2010年以来,已有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瑞典和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合计推出了12个专用的卫星3D电视频道。
国内3D电视节目的匮乏主要源于制作链条上的种种艰难现状。高嵘就认为,目前国内的制作公司中,面向3D电影制作的较多,从事3D电视节目制作的较少。他还指出,在专业的3D电视拍摄器材方面,国内还没有实现大规模的量产。三砥文化只是因之前与松下有合作,所以拿到了上海仅有的3台最先进的3D一体摄像机,全国目前也只有十几台这样的设备。一位曾参与过3D电视节目拍摄的人士证实,假如通过两台普通摄像机进行3D拍摄,在拍摄距离计算、后期剪辑等方面难度较高,稍出一些差错就需要重拍,一个镜头就可能需要拍半天,效率很低。因而,想要通过常见的普通摄像机承担起3D拍摄的重任,在实际操作上难度很大。而国内首辆3D转播车也才于刚刚过去的第二十届北京国际广播电视设备展览会上进入业内的视野。
3D电视专业器材的发展滞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原因是3D电视传播的模式和标准目前也未出台,这使得产业链上的企业在3D传播的信息格式、评测方法、压缩存储方式以及采集、编辑、制作等环节上无标准可循,制约了3D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以及运营。
现实情况是,尽管国内多家电视台均宣称自己的3D频道正在筹备之中,但无一不是“见风不见雨”。据悉,在2010年世界杯期间,中央电视台已向FIFA(国际足联)购买了部分比赛的3D信号转播权,限于安全隐患等原因,却只进行了内部试播。在今年上海的“3D春晚”上,上海东方卫视向全市观众派发了300多万副红蓝眼镜,以期让观众获得更好的观感。但由于红蓝眼镜的技术水平过于简陋,观感不佳。
有厂商尝试着在3D电视产品中自带一个3D片源库,并定时更新片源,但在资讯日新月异的今天,这无疑是治标不治本的行为。
盈利之困
面对3D电视产品的走俏与相关技术设备、行业标准以及节目内容发展不匹配所形成的矛盾,有业内人士告诉《IT时代周刊》,技术的革新以及行业标准的完善都是相对容易的事情,节目内容的丰富却取决于更深层次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