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3D>产业机构>产业观察

解读中国彩电业的双重隐忧

文章来源:商业价值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9日 点击数: 字号:

  在国际市场,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进入彩电领域是早晚必然要发生的事情。这主要是由于互联网拥有大量的内容资源,而彩电无疑是最好也是最广泛的内容输出渠道,两者的结合属于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其中以苹果、谷歌等IT和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相继推出了各自的智能电视,随后国内外企业相继跟进,比如英特尔、联想等。这类企业虽然不具备垂直化的产业链,也不具备从事家电行业的经验,但是它们具备大量的优质资源和平台,具有良好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这些是传统彩电企业所不具备的。

  以成功的“苹果模式”为鉴,彩电企业完全可以摆脱显示技术产业链的控制,通过代工制造出最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电视机,再通过开放资源平台出售内容、服务等来不断地获取利润。“‘苹果模式’的成功,使得彩电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商业模式。”金晓峰表示,“中国企业发现不在硬件上比拼,也可以做出很好的产品。”

  这给中国彩电企业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思路,中国彩电企业比如创维的“酷开”等开始模仿“苹果模式”,通过后台“内容平台”的建设,不断地输出“内容”和“服务”,彩电企业也逐步过渡为“内容服务商”。

  表面看起来,这对于一直处于技术追赶的中国彩电企业来说是件非常好的事情,毕竟可以跳出产业链的约束,将竞争带入另外一个战场。再者,相比较外企,中国彩电企业更加了解和熟悉中国消费者的习惯和爱好,容易在新的商业模式上超越外资企业,实现中国彩电的弯道超车。

  但遗憾的是中国的三网融合看起来热闹,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特别是国家广电总局对互联网电视的视频节目实施管制,只给少数几家比如杭州华数、百事通等颁发了互联网电视牌照,而彩电企业只有通过这几家才能传输互联网节目。这极大地限制了彩电企业向应用和内容转型,对中国彩电企业向应用方向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羁绊。如果整个行业不能在这个方向寻求整体性的政策突破和推动自身商业模式的变革,最终面对的将是更加被矮化的产业地位。

  虽然中国彩电企业极力对上游面板进行投资,以期能够补缺中国彩电产业链的最短板。但是,忽然发现竞争环境和条件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彩电企业的竞争已由原来单纯显示技术的竞争逐步提升到新商业模式的竞争,这对于中国彩电企业来说,无疑是双面夹击。它们在下一代显示的技术上与三星、LG等差距明显,产业链能力与索尼等尚无法匹敌;而在商业模式上,如今又被锁死在“中国制造”的模式不得解脱。

  今天,在硬件上,中国企业既要尽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努力抓住第3次显示技术升级的机会;商业模式上,中国彩电企业则亟需政府更有力度的政策来支持其变革的空间。对于这样一个曾经对中国意义重大的行业,是到了“喊一声”、“扶一下”和“放一马”的时候了。


共2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1213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