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3D>产业机构>产业观察

解读中国彩电业的双重隐忧

文章来源:商业价值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9日 点击数: 字号:

  2011年4月21日下午,三星电子LCD事业部在北京主办的“FHD全高清3D合作伙伴论坛”现场,最兴奋的可能就是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了。

  原因在于TCL成为即将获得商务部正式批文的苏州三星7.5代线的小股东,而三星电子也从深超科技手中拿到了深圳华星光电15%的股权。

  这是继创维数码参股广州LGD8.5代线后,国内彩电企业与韩国面板巨头的又一合作。

  实际上,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世代面板线生产地。

  2010年京东方兴建国内第一条第8代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TFT-LCD生产线,项目总投资280亿元,其中项目公司注册资本172.17亿元,京东方需要自行筹资85亿元投入项目公司。LG Display、三星已决定分别在广州和苏州投建8.5代线和7.5代线。

  总投资接近800亿元,以穗、深、禅为核心的珠三角高世代液晶线“破冰”路线图渐趋成型。深超与TCL宣布联手启动8.5代线液晶面板生产线,投资245亿元;佛山广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上马的8.5代线,投资236亿元。资料显示,全国有超过10个城市共计划新建13个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所涉及的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

  “大规模的投资史无前例,但彩电的商业模式已经由原来单纯依靠显示技术,发展成为显示技术创新和应用技术创新为两大主轴的商业模式。” 奥维营销咨询公司副总经理金晓峰在接受《商业价值》采访时这样说道。

  实际上,国内彩电企业的确也正在面对从面板技术到商业模式被“伏击”的风险,因为一些国际巨头已经迂回到了他们的前面。

  面板技术换代:昨日重现?

  众所周知,对于彩电来说,显示技术从来都是引起产业变革的最大驱动力,每一次显示技术的更替都会引起全球和中国彩电企业座次的变化。比如在LCD取代CRT的时候,三星取代了索尼,中国则是创维、海信取代了长虹、康佳、TCL等。而今天,彩电企业又站在显示技术更替的关键时刻,OLED将成为下一代的核心显示技术。这预示着新一轮的显示技术战争即将开始。

  不可否认,中国彩电的发展史一直都是永不止步地在追赶,但总是比产业发展慢半拍。当彩电进入到平板时代时,中国彩电还沉醉于CRT的辉煌中;当彩电真正进入到LED时代时,中国彩电才开始大举进军LED产业链建设。

  比如在LED取代LCD时,三星就是这场变革的“预谋者”。

  其实,早在1995年,三星就开始潜心研究LED,希望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直到2009年市场和产业都相对比较成熟了,三星立刻在全球范围内上市大尺寸LED电视。当时很多人惊讶于三星速度,也有人认为是三星为了树立高端形象的产品。谁知,2009年销售要比想象好很多,达到260万台;到了2009年年底,三星预计2010年销量达到1000万台。此时,整个业界才恍然大悟——LED时代真的来了。 

  三星的谋略算得很清楚。当三星CCFL液晶已经与竞争对手没有差距时,利润率非常低,为了甩开竞争对手,只能利用更高端的产品,这就是LED电视。而中国彩电企业也是在2009年起开始大规模布局LED电视生产线。如此一来,产生了很大的时间差和产品差,减缓了中国LED电视的发布时间,作为上游的面板在此受制于人。三星则依靠LED产品主打高端市场,而CCFL产品则与中国企业进行价格战,使得中国彩电企业焦头烂额。

  可以说,中国彩电企业在面板上是吃尽了苦头。早在CRT年代,长虹依靠倪润峰对CRT的囤积居奇,使其一跃成为中国彩电的老大,而倪润峰也被中国彩电业视为大佬级人物。今天看来,倪润峰只不过看准了产业链的上游才是竞争核心这一点,也要感谢当时技术进步的缓慢。

  但是,现在的技术变化太快了。2002年LCD兴起,2005年LCD爆发,成为普及型产品;随后两年中,又出现了LED和PDP之争。谁知道2009年又成了LED兴起的元年,而2010年3D已经占据了主流。技术更新换代得太快,让处于追赶状态的中国彩电企业一直疲于奔命。

  历史上,中国显示产业历经了CRT、LCD两个阶段。二十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是CRT技术从核心技术突破到产业化成熟的关键时期,错失了显示产业的第一次战略发展机遇;90年代,中国没有认识到LCD将替代CRT这一全球产业升级的新动向,错过了液晶显示产业发展的最佳机遇期。虽然本世纪初,中国企业做出了向TFT-LCD产业进军的艰苦努力,但由于产业化起步晚,缺乏技术积累和关键原材料的国产化能力,整个产业的发展被局限在产业链的末端。中国与第二次显示产业的战略发展机遇失之交臂。

  OLED已经成为下一代核心显示技术,世界上主要的国家把目光投向OLED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韩国和日本。中国自然也面临第3次全球显示产业升级。

  三星不仅计划在2011年或2012年投建第8代OLED测试生产线,而且其5.5代OLED生产线正在装机,预计2011年5月量产;CES2011上,LG公司展示了一款31英寸的OLED电视样品,具备3D立体显示功能,LG计划2011年内在美国和欧洲量产31英寸3D-OLED面板,2012年的目标是55英寸产品;同样在CES2011上,索尼推出了OLED的3D影院产品;2011年4月13日,三菱率先将OLED技术应用到大屏拼接商用显示领域,剑指高端市场。市场研究数据也显示了OLED美好的前景——全球OLED显示器将以每年33%的复合增长率快速成长,到2016年将达到62亿美元的规模。

  但与此同时,中国彩电业各大企业仍在积极布局液晶生产线。据相关人士透露,日韩的液晶生产线已经基本上收回投资成本,剩下的就是收获纯利的时代;中国台湾的液晶生产线最多需要两年时间,也可迈入纯利时代;而大陆正在建设的一条高世代面板线收回投资成本则大概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这意味着未来10年显示技术的巨大变化对“捆”上了液晶面板的中国彩电企业来讲,都将是极大的危险。如果按国际研究机构的预测,OLED极有可能在2015年进入普及期,那么国内彩电企业将再次重现CRT时代的尴尬。

  那时候,中国彩电企业将再次面临在高端产品上被外企压制,只能在中低端产品上获取非常可怜的利润。OLED像极了昨天的平板,这无疑是中国彩电企业面临着的战略“埋伏”。

  有业内专家评论,中国彩电企业对于LCD生产线的大规模投入,从1-2年的行业趋势看是没有问题的选择,但是从5-10年的趋势来看其实是一次令人担忧的赌博:其赌的是新技术的普及、换代速度低于其占领市场和收回成本的速度。

  但是这场赌博的赢面让人担扰,毕竟在上一次LCD替换CRT的大潮中,谁都没有料到技术的换代会那样摧枯拉朽。

  被锁死的“中国制造” 

  显示技术的换代仅仅是一个埋伏,另一个埋伏则来自于互联网时代对电视业带来的商业模式的变革。
  “原来是‘看’电视,现在是‘用’电视,‘玩’电视。”金晓峰一针见血地指出彩电所面临的巨大变化。

  虽然仅仅一字之差,可是彩电本身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一直觊觎在彩电门外的“野蛮人”:IT、互联网企业的加入使得彩电企业面对的竞争更加变幻莫测。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354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