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加快3D产业标准化进程 中国紧急跟上
在终端显示方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正在制定相关标准,其中已经有两个3D标准立项,分别是国家标准《立体电视术语》和行业标准《立体电视图像质量测试方法》,目前正在对产品做针对性测试。
当然,目前我国标准的竞争者主要有日本和韩国。近日,日本经济产业省日前决定制定有关标准,以使3D影像制作者不要制作过于强调立体感的图像。日本经济产业省还准备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建议,在全世界普及日本的标准。日本经济产业省准备把3D内容市场的规模由2008年的15万亿日元增加到2020年的20万亿日元,就业人数由31万人增加到36万人。
亟待标准规范市场
3D终端市场的推广效果之所以不理想,原因主要有三:首先,相关3D行业标准尚未制定,导致3D产品无法量产,推广效果一般;其次,3D内容的严重缺乏,现在3D设备基本已经具备,但是缺乏内容支持,无法大面积推广应用;最后,戴眼镜的观看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部分消费者(弱视、散光等消费者)的使用,如果裸眼3D显示技术能广泛应用,对3D终端市场的发展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这其中,标准的制定尤为关键。
标准和产品市场化,可以说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种情况是有些产业在发展之初,掌握先进技术的一家或几家企业垄断了市场,制定了对自己发展有利的标准并成功推广,在保证产品质量、功能等方面整齐划一的同时,杜绝了竞争对手反超的可能性。还有一种情况则是在产业发展初期,各企业各自为政,发展自己的技术和独创的功能,等到市场上已经有若干家企业参与其中,已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保有这一产品之后,国家才会推行适应市场现状的标准和管制措施。
很显然,目前3D市场应属于后者。现在有关3D技术的标准并不统一,标准问题成为继内容问题之后又一制约市场发展的瓶颈。积极推进3D技术和相关设备的标准制定工作,对产品的成熟、市场的稳定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