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加快3D产业标准化进程 中国紧急跟上
随着3D市场的迅速扩大和3D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美国、日本、韩国都在根据本国的情况加紧制定标准,一场3D领域的标准战正在上演。
国外加快标准化进程
现阶段,全球各个联盟和组织已经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了相关的标准体系。
在立体显示技术国际标准制定方面,IEC/TC110列出了未来几年立体显示技术的标准制定路线图,并开始按计划推进路线图中各项标准的制定工作。
目前,IEC/TC110在立体显示器参数测试方面已经提出了草案,在术语、性能参数与规范方面提出了若干项提案,并正在讨论立体电视标准的相关提案。
在立体内容制作方面,有两种技术标准实现方式:偏光式和色分法。
推行偏振技术方案的公司主要有RealD和Imax公司,但两家公司采用了不同的极化技术制作3D图像。RealD技术通过圆极化光线来生成3D图像,而Imax采用线性极化技术。和RealD的圆极化技术相比,Imax的3D技术要求观看者必须在图像的正前方的很小范围内观看画面,否则看到的立体图像是不清晰的两幅画面或者是黑屏。
推行Color色分技术标准的公司是杜比公司,这种技术为每只眼睛提供不同的图像,在显示端采用特殊的眼镜技术实现立体图像的显示。
在立体视频图像编码技术标准制定方面,MPEG的3DAV工作组于2003年至 2005年对MVC(多视角视频编码)的编码理论框架、方法、算法、验证以及方法的更新等进行了多次的意见征集,经分析、讨论、评估后提交了相应报告,并于2006年1月对其所递交的其中9个提案进行了主观测试和核心实验。测试和实验表明,不论相同编码率下的编码质量还是相同编码质量下的编码率,所有进行测试的 MVC提案均比H.264/AVC独立编码有显著的增强。随后,JVT于2006年7月接手MVC的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并在H.264/AVC基础上继续进行技术扩展,目前已发布了多个MVC的校验模型(简称JMVM)。
另外,MPEG-4在编码标准方面也有所进展,其通过视频对象层 (VOL,VideoObjectLayer)数据结构来实现分级编码。MPEG-4提供了两种基本分级工具,即时域分级和空域分级,此外还支持时域和空域的混合分级。每一种分级编码都至少有两层VOL,低层称为基本层,高层称为增强层。在随后增补的视频流应用框架中,MPEG-4提出了FGS(精细可伸缩性)视频编码算法以及PFGS(渐进精细可伸缩性)视频编码算法。
在电视接口技术标准方面,目前全球只有美国、日本、欧洲的企业提出的HDMI1.4和DP1.2两个接口标准,它们都支持时分立体显示方式,因此可以实现1080p的全高清立体电视信号传输。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外其他标准制定方面,多个组织也正积极开展标准的制定工作。第一,SCTE、ATSC正在探讨3D节目分发标准,在有线及地面数字电视上进行3D信号的传输,解决如1080p/60、3D和双向交互等格式的发送问题;第二,3D@HomeConsortium成员包括迪斯尼、飞利浦、三星和索尼等30家成员,其将目标锁定在3D电视需求方面;第三,南加州大学 (USC)娱乐技术中心(ETC)3D工作组重点是定义“3D内容到家”的核心问题;第四,3-D4YOU项目成员包括BBC、法国电信、飞利浦和汤姆逊,其旨在定义3D电视的采集、编码和格式等规范;第五,BDA蓝光协会提出蓝光光盘、播放机是3D立体内容进入家庭的第一种载体;第六,HDMI协会在接口上支持了BD内容的传输。
中国标准紧急跟上
在谈及中国3D产业的发展现状时,我国台湾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MIC)产业分析师叶贞秀告诉记者:“虽然3D内容丰富不少,但目前影片格式、压缩方式等标准仍有分歧,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共同的3D标准,在统一的标准下,企业才有依据进行内容的拍摄、影片压缩、信号传输、硬件译码等。”对此,我国在标准制定方面更是加紧了步伐。
在内容方面,目前国家广电总局正在进行3D电视标准的调研,内容将针对3D传播的信息格式、评测方法、压缩存储方式以及采集、编辑、制作等环节。对此,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日前专门举行了一场“闭门会议”,就立体电视标准化需求、 3D电视技术发展问题及解决途径、3D实验及试验问题、3D电视运营模式及发展可行性进行探讨。
在编解码方面,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编解码技术标准AVS已经涉足3D技术标准。“目前,AVS中的一个应用是做三维视频编码,这个技术是2008年开始的。”AVS工作组秘书长黄铁军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说,“在国际上,标准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就是专利管理的问题,专利管理已经成了标准应用和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AVS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