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功能区划
全国生态功能一级区共有3 类31 个区,包括生态调节功能区、
产品提供功能区与人居保障功能区。生态功能二级区共有9 类67 个
区。其中,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
洪水调蓄等生态调节功能,农产品与林产品等产品提供功能,以及
大都市群和重点城镇群人居保障功能二级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三
级区共有216 个。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体系见表1,区划方案见附一和
附图4。
表 1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体系
生态功能一级区
(3 类)
生态功能二级区
(9 类)
生态功能三级区举例
(216 个)
水源涵养 大兴安岭北部落叶松林水源涵养
生态调节 防风固沙 呼伦贝尔典型草原防风固沙
土壤保持 黄土高原西部土壤保持
生物多样性保护三江平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调节
洪水调蓄 洞庭湖湿地洪水调蓄
农产品提供 三江平原农业生产
产品提供
林产品提供 大兴安岭林区林产品
大都市群 长三角大都市群
人居保障
重点城镇群 武汉城镇群
四、生态功能区类型及概述
全国生态功能三级区中水源涵养功能、土壤保持、防风固沙、
生物多样性保护、洪水调蓄、农产品提供、林产品提供,以及大都
市群和重点城镇群等功能区共216 个(表2)。各类生态功能区的空
间分布特征、面临的问题和保护方向概述如下:
表2 全国陆地生态功能区类型统计表
主导生态服务功能 三级区数量(个) 面积(万平方公里) 面积比例(%)
水源涵养 50 237.90 24.78
土壤保持 28 93.72 9.76
防风固沙 27 204.77 21.33
生物多样性保护 34 201.05 20.94
生
态
调
节
洪水调蓄 9 7.06 0.73
农产品提供 36 168.63 17.57
产
品
提
供 林产品提供 10 30.90 3.22
大都市群 3 4.23 0.44
人
居
保
障 重点城镇群 19 8.03 0.84
合 计 216 956.29 99.61
注:本区划不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其面积合计为3.71 万平方公里。
1.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全国共有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三级区50 个,面积237.90 万平方
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4.78%。其中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
用的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主要包括大兴安岭、秦巴山地、大别山、
淮河源、南岭山地、东江源、珠江源、海南省中部山区、岷山、若
尔盖、三江源、甘南、祁连山、天山以及丹江口水库库区等。
该类型区的主要生态问题: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大;生态系统结
构单一,生态功能衰退;森林资源过度开发、天然草原过度放牧等
导致植被破坏、土地沙化、土壤侵蚀严重;湿地萎缩、面积减少;
冰川后退,雪线上升。
该类型区的生态保护主要方向:
(1)对重要水源涵养区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对水源涵养
区的保护与管理,严格保护具有重要水源涵养功能的自然植被,限
制或禁止各种不利于保护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经济社会活动和
生产方式,如过度放牧、无序采矿、毁林开荒、开垦草地等。
(2)继续加强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治理土壤侵蚀,恢复与重
建水源涵养区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水源
涵养功能。
(3)控制水污染,减轻水污染负荷,禁止导致水体污染的产业
发展,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
(4)严格控制载畜量,改良畜种,鼓励围栏和舍饲,开展生态产
业示范,培育替代产业,减轻区内畜牧业对水源和生态系统的压力。
2.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
全国共有土壤保持生态功能三级区28 个,面积93.72 万平方公
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9.76%。其中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的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主要包括太行山地、黄土高原、三江源区、
四川盆地丘陵区、三峡库区、南方红壤丘陵区、西南喀斯特地区、
金沙江干热河谷等。
该类型区的主要生态问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特别是陡坡开
垦,以及交通、矿产开发、城镇建设、森林破坏、草原过度放牧等
人为活动,导致地表植被退化、土壤侵蚀和石漠化危害严重。
该类型区生态保护的主要方向:
(1)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加快农业人口的转移,降低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2)全面实施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严禁陡
坡垦殖和过度放牧。
(3)开展石漠化区域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协调农村经济发展与
生态保护的关系,恢复和重建退化植被。
(4)严格资源开发和建设项目的生态监管,控制新的人为土壤
侵蚀。
(5)发展农村新能源,保护自然植被。
3.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
全国有防风固沙生态功能三级区27 个,面积204.77 万平方公
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1.33%。其中,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
用的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主要包括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阴
山北麓-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黑河中下游、塔里木河流域,
以及环京津风沙源区等。
该类型区的主要生态问题:过度放牧、草原开垦、水资源严重
短缺与水资源过度开发导致植被退化、土地沙化、沙尘暴等。
该类型区生态保护的主要方向:
(1)在沙漠化极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严格
控制放牧和草原生物资源的利用,禁止开垦草原,加强植被恢复和保护。
(2)调整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草业,加快规模化
圈养牧业的发展,控制放养对草地生态系统的损害。
(3)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草、退牧还草,恢复草地植被。
(4)加强西部内陆河流域规划和综合管理,禁止在干旱和半干
旱区发展高耗水产业;在出现江河断流的流域禁止新建引水和蓄水
工程,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保护沙区湿地。
4.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全国共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三级区34 个,面积201.05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0.94%。其中,对国家生态安全具
有重要作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主要包括长白山山地、秦
巴山地、浙闽赣交界山区、武
产品提供功能区与人居保障功能区。生态功能二级区共有9 类67 个
区。其中,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
洪水调蓄等生态调节功能,农产品与林产品等产品提供功能,以及
大都市群和重点城镇群人居保障功能二级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三
级区共有216 个。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体系见表1,区划方案见附一和
附图4。
表 1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体系
生态功能一级区
(3 类)
生态功能二级区
(9 类)
生态功能三级区举例
(216 个)
水源涵养 大兴安岭北部落叶松林水源涵养
生态调节 防风固沙 呼伦贝尔典型草原防风固沙
土壤保持 黄土高原西部土壤保持
生物多样性保护三江平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调节
洪水调蓄 洞庭湖湿地洪水调蓄
农产品提供 三江平原农业生产
产品提供
林产品提供 大兴安岭林区林产品
大都市群 长三角大都市群
人居保障
重点城镇群 武汉城镇群
四、生态功能区类型及概述
全国生态功能三级区中水源涵养功能、土壤保持、防风固沙、
生物多样性保护、洪水调蓄、农产品提供、林产品提供,以及大都
市群和重点城镇群等功能区共216 个(表2)。各类生态功能区的空
间分布特征、面临的问题和保护方向概述如下:
表2 全国陆地生态功能区类型统计表
主导生态服务功能 三级区数量(个) 面积(万平方公里) 面积比例(%)
水源涵养 50 237.90 24.78
土壤保持 28 93.72 9.76
防风固沙 27 204.77 21.33
生物多样性保护 34 201.05 20.94
生
态
调
节
洪水调蓄 9 7.06 0.73
农产品提供 36 168.63 17.57
产
品
提
供 林产品提供 10 30.90 3.22
大都市群 3 4.23 0.44
人
居
保
障 重点城镇群 19 8.03 0.84
合 计 216 956.29 99.61
注:本区划不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其面积合计为3.71 万平方公里。
1.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全国共有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三级区50 个,面积237.90 万平方
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4.78%。其中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
用的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主要包括大兴安岭、秦巴山地、大别山、
淮河源、南岭山地、东江源、珠江源、海南省中部山区、岷山、若
尔盖、三江源、甘南、祁连山、天山以及丹江口水库库区等。
该类型区的主要生态问题: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大;生态系统结
构单一,生态功能衰退;森林资源过度开发、天然草原过度放牧等
导致植被破坏、土地沙化、土壤侵蚀严重;湿地萎缩、面积减少;
冰川后退,雪线上升。
该类型区的生态保护主要方向:
(1)对重要水源涵养区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对水源涵养
区的保护与管理,严格保护具有重要水源涵养功能的自然植被,限
制或禁止各种不利于保护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经济社会活动和
生产方式,如过度放牧、无序采矿、毁林开荒、开垦草地等。
(2)继续加强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治理土壤侵蚀,恢复与重
建水源涵养区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水源
涵养功能。
(3)控制水污染,减轻水污染负荷,禁止导致水体污染的产业
发展,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
(4)严格控制载畜量,改良畜种,鼓励围栏和舍饲,开展生态产
业示范,培育替代产业,减轻区内畜牧业对水源和生态系统的压力。
2.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
全国共有土壤保持生态功能三级区28 个,面积93.72 万平方公
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9.76%。其中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的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主要包括太行山地、黄土高原、三江源区、
四川盆地丘陵区、三峡库区、南方红壤丘陵区、西南喀斯特地区、
金沙江干热河谷等。
该类型区的主要生态问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特别是陡坡开
垦,以及交通、矿产开发、城镇建设、森林破坏、草原过度放牧等
人为活动,导致地表植被退化、土壤侵蚀和石漠化危害严重。
该类型区生态保护的主要方向:
(1)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加快农业人口的转移,降低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2)全面实施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严禁陡
坡垦殖和过度放牧。
(3)开展石漠化区域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协调农村经济发展与
生态保护的关系,恢复和重建退化植被。
(4)严格资源开发和建设项目的生态监管,控制新的人为土壤
侵蚀。
(5)发展农村新能源,保护自然植被。
3.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
全国有防风固沙生态功能三级区27 个,面积204.77 万平方公
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1.33%。其中,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
用的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主要包括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阴
山北麓-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黑河中下游、塔里木河流域,
以及环京津风沙源区等。
该类型区的主要生态问题:过度放牧、草原开垦、水资源严重
短缺与水资源过度开发导致植被退化、土地沙化、沙尘暴等。
该类型区生态保护的主要方向:
(1)在沙漠化极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严格
控制放牧和草原生物资源的利用,禁止开垦草原,加强植被恢复和保护。
(2)调整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草业,加快规模化
圈养牧业的发展,控制放养对草地生态系统的损害。
(3)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草、退牧还草,恢复草地植被。
(4)加强西部内陆河流域规划和综合管理,禁止在干旱和半干
旱区发展高耗水产业;在出现江河断流的流域禁止新建引水和蓄水
工程,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保护沙区湿地。
4.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全国共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三级区34 个,面积201.05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0.94%。其中,对国家生态安全具
有重要作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主要包括长白山山地、秦
巴山地、浙闽赣交界山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