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发熹
壤学的发展状况。他对研究生的培养,注重启发式教学,注意认真选题,注意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注意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能力。
陆发熹不仅投身于教学和科研工作,而且热心于社会活动。他先后被当选为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一、二届主席团委员,书记处书记,第三届荣誉委员;中国土壤学会第二、三届理事;国际土壤学会会员;中国农学会土壤肥料研究会第一届副理事长,第二届荣誉委员;广东省土壤学会、土壤肥料研究会、农学会、农业生物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他还是广东省第五、六届人大代表,广东省综合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农业顾问组成员。他经常到农村调查研究,曾就农村滥用耕地导致耕地减少、滥伐森林和不合理开采矿产而引起水土流失、乡村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德庆县的水土保持工作等问题,提出建议,受到有关部门的好评。
陆发熹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关心农业生产建设,关心农业科学教育。他为我国土壤科学事业和农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地耕耘。他的辛勤劳动获得丰硕成果,先后发表50多篇论文,培养了大批人才,为我国土壤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恩师陆发熹教授赞
(广东省科学院土壤研究所陈南光校友)
(一)
首赞恩师陆发熹,教书育人五十秋;
辛勤耕耘结硕果,万千英才布神州。
(二)
二赞恩师陆发熹,土壤科学扛大旗;
南方资源与分类,区划利用立奇功。
(三)
再赞恩师陆发熹,敬业乐群众人钦;
为人师表好品德,高风亮节铸丰碑!
1912年10月23日 出生于广西容县。
1932年 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高中部。
1936年 毕业于中山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获农学士学位。
1938年 毕业于中山大学研究院土壤学部,获硕士学位。
1938—1940年 由中英庚款会资助,在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
1940—1942年 任四川农业改进所技士,土壤股股长。
1942—1948年 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技士。
1948—1952年 历任中山大学副教授、教授,农业化学系主任。
1952年以后 历任华南农学院(1983年后改为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副教务长,土壤农业化学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及学位委员会委员,学报常务编辑。
1956—1958年 在前苏联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进修。
1958年以后 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土壤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中南土壤研究室主任;广东省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顾问。
1958年以后 先后兼任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团委员、常务委员、书记处书记、荣誉委员。
1958年以后 先后当选为中国土壤学会第二、三届理事,中国农学会土壤肥料研究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土壤学会第一届至第四届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广东省农学会土壤肥料研究会第一、二、三届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广东省农业生物物理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广东省土地学会名誉理事。
1 陆发熹.广东重要土壤中可交换氮可交换盐基及盐基交换量之研究.中华土壤肥料学会,土壤与肥料(季刊),1937,1(3):58—87.
2 陆发熹.彭县什邡之土壤.成都:四川农业改进所土壤专报甲种第一集,1942.
3 陆发熹.成都平原区土壤肥力之概性.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季刊,1943,3(4):43—55.
4 陆发熹.陕西中部及南部土壤概要.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季刊,1946,5(4):163—175.
5 陆发熹.陕西植棉土壤概述.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季刊,1946,5(4):187—190.
6 陆发熹.泾渭渠诱致土壤盐渍之情况及改良建议.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季刊,1947,6(1):13—17.
7 陆发熹.广东西沙群岛之土壤及鸟粪磷矿.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季刊,1947,6(2):67—76.
8 陆发熹.广东水稻田水稻深耕深度问题.广州中国科学院广州土壤研究所,土壤汇刊第一集,1959:11—13.
9 陆发熹,沈梓培.中国农业土壤的熟化过程及肥力演变规律.中国农业土壤论文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34—52.
10 陆发熹.怎样培养和提高广东土壤肥力.广东农业所,农业简报,1962(27).
11 陆发熹.红壤的利用和改良.人民日报农业科学文选第二辑,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64:163—167.
12 陆发熹,何金海,朱世清等.湛江及钦州地区土壤农业分区.中国科学院中南土壤研究室,中南土壤季报第Ⅸ号,1965.
13 陆发熹.土壤肥力发生的机制和培肥关键.广东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土壤肥料资料汇总——红壤第5期.
14 陆发熹,朱世清.广东省主要水稻土肥力状况和培肥措施.广东农业科学,1979(6).
15 陆发熹,朱世清.广东土壤农业分区.广州:广东土壤研究所,科研成果汇编(1),1981:1—105.
16 陆发熹,袁焕祥,沈道英等.珠江三角洲沙围田区水稻土养分含量状况研究.广州:广东土壤研究所,科研成果汇编(1),1981:151—159.
17 陆发熹,朱世清,户家诚.珠江三角洲土壤资源评价及土壤农业利用区划.广州: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1984.
18 陆发熹主编.珠江三角洲土壤.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8.
19 Lu Fa—sxi.A Study of Soil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London:Elsevier Applied Science,《Soils and Their Management——A Sino—European perspective》,1989:91—108.
热心社会工作
陆发熹不仅投身于教学和科研工作,而且热心于社会活动。他先后被当选为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一、二届主席团委员,书记处书记,第三届荣誉委员;中国土壤学会第二、三届理事;国际土壤学会会员;中国农学会土壤肥料研究会第一届副理事长,第二届荣誉委员;广东省土壤学会、土壤肥料研究会、农学会、农业生物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他还是广东省第五、六届人大代表,广东省综合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农业顾问组成员。他经常到农村调查研究,曾就农村滥用耕地导致耕地减少、滥伐森林和不合理开采矿产而引起水土流失、乡村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德庆县的水土保持工作等问题,提出建议,受到有关部门的好评。陆发熹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关心农业生产建设,关心农业科学教育。他为我国土壤科学事业和农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地耕耘。他的辛勤劳动获得丰硕成果,先后发表50多篇论文,培养了大批人才,为我国土壤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恩师陆发熹教授赞
(广东省科学院土壤研究所陈南光校友)
(一)
首赞恩师陆发熹,教书育人五十秋;
辛勤耕耘结硕果,万千英才布神州。
(二)
二赞恩师陆发熹,土壤科学扛大旗;
南方资源与分类,区划利用立奇功。
(三)
再赞恩师陆发熹,敬业乐群众人钦;
为人师表好品德,高风亮节铸丰碑!
陆发熹先生简历
1912年10月23日 出生于广西容县。1932年 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高中部。
1936年 毕业于中山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获农学士学位。
1938年 毕业于中山大学研究院土壤学部,获硕士学位。
1938—1940年 由中英庚款会资助,在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
1940—1942年 任四川农业改进所技士,土壤股股长。
1942—1948年 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技士。
1948—1952年 历任中山大学副教授、教授,农业化学系主任。
1952年以后 历任华南农学院(1983年后改为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副教务长,土壤农业化学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及学位委员会委员,学报常务编辑。
1956—1958年 在前苏联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进修。
1958年以后 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土壤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中南土壤研究室主任;广东省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顾问。
1958年以后 先后兼任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团委员、常务委员、书记处书记、荣誉委员。
1958年以后 先后当选为中国土壤学会第二、三届理事,中国农学会土壤肥料研究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土壤学会第一届至第四届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广东省农学会土壤肥料研究会第一、二、三届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广东省农业生物物理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广东省土地学会名誉理事。
陆发熹先生主要论著
1 陆发熹.广东重要土壤中可交换氮可交换盐基及盐基交换量之研究.中华土壤肥料学会,土壤与肥料(季刊),1937,1(3):58—87.2 陆发熹.彭县什邡之土壤.成都:四川农业改进所土壤专报甲种第一集,1942.
3 陆发熹.成都平原区土壤肥力之概性.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季刊,1943,3(4):43—55.
4 陆发熹.陕西中部及南部土壤概要.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季刊,1946,5(4):163—175.
5 陆发熹.陕西植棉土壤概述.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季刊,1946,5(4):187—190.
6 陆发熹.泾渭渠诱致土壤盐渍之情况及改良建议.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季刊,1947,6(1):13—17.
7 陆发熹.广东西沙群岛之土壤及鸟粪磷矿.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季刊,1947,6(2):67—76.
8 陆发熹.广东水稻田水稻深耕深度问题.广州中国科学院广州土壤研究所,土壤汇刊第一集,1959:11—13.
9 陆发熹,沈梓培.中国农业土壤的熟化过程及肥力演变规律.中国农业土壤论文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2:34—52.
10 陆发熹.怎样培养和提高广东土壤肥力.广东农业所,农业简报,1962(27).
11 陆发熹.红壤的利用和改良.人民日报农业科学文选第二辑,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64:163—167.
12 陆发熹,何金海,朱世清等.湛江及钦州地区土壤农业分区.中国科学院中南土壤研究室,中南土壤季报第Ⅸ号,1965.
13 陆发熹.土壤肥力发生的机制和培肥关键.广东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土壤肥料资料汇总——红壤第5期.
14 陆发熹,朱世清.广东省主要水稻土肥力状况和培肥措施.广东农业科学,1979(6).
15 陆发熹,朱世清.广东土壤农业分区.广州:广东土壤研究所,科研成果汇编(1),1981:1—105.
16 陆发熹,袁焕祥,沈道英等.珠江三角洲沙围田区水稻土养分含量状况研究.广州:广东土壤研究所,科研成果汇编(1),1981:151—159.
17 陆发熹,朱世清,户家诚.珠江三角洲土壤资源评价及土壤农业利用区划.广州: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1984.
18 陆发熹主编.珠江三角洲土壤.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8.
19 Lu Fa—sxi.A Study of Soil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London:Elsevier Applied Science,《Soils and Their Management——A Sino—European perspective》,1989:9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