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研究院

天津市耀华中学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的体育运动享有盛名,校长和体育教师十分重视体育教学,校内操场广阔,体育设备齐全,学校的篮球、排球、足球、垒球及田径队在全市比赛中均名列前茅。
  

三、耀华的新生 (1949~1966)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耀华学校的党员、“民联”、“民青”成员和进步同学,积极开展复校活动。1月16日,天津市军管会文教部派于之明、张星来校指导复校工作。成立了以地下党员马钺、阎桂芝、杨玉琳同志为核心的、马钺任主席的学生复校委员会,开展复校工作。
  1 月25日学校恢复招生, 26日耀华中学正式复课,27日耀华小学复课。2月建立了校务委员会,赵伯炎任主任委员,马钺任副主任委员,聘王仲之为教导主任。
  1950年党组织委派韩烽、白堤同志主持学校工作,韩烽任校长(韩烽1950-1952年校长,1952~1956、1958~1960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白堤任书记,他们将延安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带到耀华学校,使学校党团组织不断壮大,统一战线得到加强。
  解放后第一任校长:
  【韩烽(1918年10月~2004年4月26日),别名寒枫,海南省人,泰国归侨,1932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抗战初期到延安,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曾任教于陕甘宁边区陇东中学。抗战胜利后,历任《张家口日报》社总编辑、晋察冀边区联合中学语文教师、华北育才中学教导主任。解放初任北京师大附中教导主任,1950年受党组织委派接管天津耀华学校任校长至1952年,1952~1956、1958~1960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60年调至历史教学社,1985年10月离休。在任期间,天津耀华中学先后被天津市和中央教育行政领导部门授予天津市及国家级先进学校, 韩烽校长以先进工作者身份出席了全国文教系统群英会。】
  在韩烽校长的带领下将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民青”“民联”合并为一个组织,定名为“民主青年联合会”,建立支部,而且全体“民主青年联合会”成员转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成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耀华学校临时支部,阎桂芝任书记,李沧明任副书记。1949年9月,中共耀华学校支部成立,(1936年郝诒纯入党,1937年和陈肇源在耀华工作)10月,党支部由地下转为公开。支部班子由白堤任书记,韩烽任组织委员,李沧明任宣传委员。
  这一时期民盟组织也得到进一步加强,1953年10月9日,民盟十六中区分部成立,孙苹茹、孙哲森、马奔为负责人,有盟员20人,至1956年发展到26人,成为当时天津市中学盟员人数最多的基层支部。其成员大部分为老教师和教学骨干,在学校的各个岗位上都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可以说,在解放初期这一段学校工作恢复发展时期,党组织成为领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党员、团员、民主党派都发挥着各自的带头作用。
  在他们的带动下,耀华的同学们爱国热情空前高涨,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参军参干的号召,告别母校、家乡和亲人,奔赴武汉、广州、海南岛等地,1949年3月以“民联”成员为骨干的32名同学被批准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工作团,
  1950年,73位同学报名参加志愿军, 305人报名加军干校,师生为抗美援朝捐款一千一百一十一万四千一百二十一元(当时币制)。郑宗庆、李俊水、陈尔和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被授予“空军英雄”。同年为支援南下大军解放台湾,有120 多位同学参加了制作急救包工作。1951年暑假,54位同学为海军织围巾119条等等,表现出耀华学生极大的爱国热情。
  在解放后这段时间里,校领导把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发挥名师专长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鼓励、支持学校中一批有名望的老知识分子大胆进行教育改革,总结教学经验,帮助青年教师成长。老教师焕发青春,全心身投入到教育教学中,青年教师虚心学习,积极上进,在全市有影响的名师名家不断涌现。学科教研组、年级组在改革中应运而生,形成了教育教学密切结合的模式,学校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1952年12月23日,私立耀华学校由市 人民政府正式接办,中学部更名为天津市立第十六中学,小学部更名为天津市五区第五小学。从此,中小学分为两个独立单位。
  1956年韩烽校长调离本校, 1957年魏偕元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1958年~1960年,韩烽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59年4月,天津市根据中央和省教委会议关于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学校的指示,确定一批重点学校,十六中被定为市重点中学之一。
  1960年韩烽调离本校,王克仁任校长兼党支书记。
  1961年王克仁调离本校,于汝鲛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直至1966年。
  1962年 12月18日,教育部长杨秀峰同志视察十六中学,校长于汝鲛、副校长金秉真汇报了教学工作和教师情况。
  1963年2月2日~2月7日,教育部在津召开了京津七校座谈会。会上于汝鲛校长介绍了关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体会,金秉真副校长介绍了“严格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十六中,对学校规模、设备、教学秩序以及师生的精神风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先进单位,在社会上赢得了较高的声誉,1961年和1962年,初中和高中毕业生百分之百考入了高一级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节节攀升,成绩斐然。十六中学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四、十年文革时期 (1966~1976)


  十年动乱时期,我校同全国一样,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一些干部、教师被加上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受到批斗,仪器设备、规章制度都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以耿忱为首的市委文革工作组进入十六中学。 8月下旬学生自发将十六中改名为“毛泽东主义战校”。 9月红卫兵全国大串联形成高潮。文革期
共7页 您在第4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500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