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研究院

天津市耀华中学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王夔——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家。
  周尧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冶金学家。
  孙家锺——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家。
  冯士笮——中国科学院院士,海洋学家。
  王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与通讯系统专家。
  金怡濂——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大型计算机专家。
  王静康——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结晶可以专家
  聂壁初——天津市原市长,人大常委会主任
  陈克潜——苏州大学原校长
  侯自新——南开大学前任校长
  赵天麟——天津大学(当时的北洋大学)前任校长,耀华学校前任校长,革命烈士
  周南——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诗人,外交家
  郑必坚——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
  方惠坚——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副校长
  汪磊——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耳鼻喉科专家
  黄宗江
  石挥——著名演员
  鲍国安——著名演员
  蒋大为——著名歌唱家
  刘欢——著名歌手
  陈李婉若——美国蒙特利公园市长,美国国务院东西方研究中心董事


耀华学校校史馆介绍:耀华回眸

  天津市耀华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校风淳朴,融中西文化为一体,富有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荣革命传统,享有崇高声誉的学府。
  耀华中学始建于1927年,至今已有78年的悠久历史,近80年厚重的历史留给后人的是光荣的耀华传统,优秀的文化传承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一个耀华人了解耀华的历史、感悟耀华的传统、学习耀华的精神是必修的一课,为方面大家了解耀华历史,下面从六个方面向大家作一简要介绍。
  一、学校的创办 (1927~1938)
  二、艰难的发展 (1938~1949)
  三、耀华的新生 (1949~1966)
  四、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
  五、耀华的腾飞 (1976~2000)
  六、迈向新世纪 (2000~ 今)
  

一、学校的创办 (1927~1938)


  前言
  二十年代的中国被践踏在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他们瓜分天津,施行愚民政策,中国人饱受列强欺辱。"五四"运动的兴起和北伐战争的进展,使国人进一步觉醒,居住在天津英租界的中国人,为争取中国纳税人子弟上学的权益,于1926年11月,由庄乐峰先生出面,向英租界工部局提出筹建中国人学校的要求。1927年4月,由中国人集资三万四千两白银筹办的中国人自己的学校终于成立了,定名"天津公学",即耀华中学的前身。1927年9月,天津公学正式开学,庄乐峰先生出任校管理委员会委员,聘请前北洋大学校学监王龙光,亦名王紫虹为校长,在戈登路(今湖北路)租赁校舍,从此耀华学校走上了她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发展之路。
  庄乐峰简介
  庄乐峰(1873-1949),名仁松,江西丹阳人。曾任职开平矿务局,后与黎元洪等筹办山东枣庄中兴煤矿,任董事。20世纪20年代,在天津任英租界华人纳税会董事多年,他呼吁各界首次募得捐款三万四千两白银,并商定由工部局从中国人所纳税款中的万分之十八补助学校经费,1927年创办“天津公学”,学校的权利机构为管理委员会(即董事会),庄乐峰先生任主任委员,王龙光先生为第一任校长。
  学校成立初期,有男女生33人,合班分座授课。教员6人,有王龙光、苏克勋、安绩问、唐钟英、汤泽清、于士林。右图为创业初始租赁戈登路(今湖北路)之房屋,名天津公学。
  1928年7月学校迁址至红墙道(今和平区新华路体育场对过消防大队之房屋)天津英文学校旧址,增设小学高级班。后又选墙子河畔围墙道(今南京路106号)为新校址,占地五十二亩。
  严松章简介
  严松章(号东牧),1901年考入北洋大学堂,1906年选派官费留学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建筑工程博士学位。1928年7月,严松章继任校长,任职六年。在任期间,广求贤师,唯才是用,优先聘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学府的毕业生任教。他一方面主持校内教学,一方面亲自设计绘制新校舍建筑图纸,亲临工地指挥,监督建造校舍。1934年6月30日因患腰疾辞去校长之职。1933-1934年间天津公学取"光耀中华"之意,更名为耀华学校。
  1931年初,耀华学校管理委员会建立,起董事会作用,为本校最高决策及监察机构,第一任主席团成员为庄乐峰、钟慧生、吴连珀,其他三名委员为裴恩德、郑慈荫、德辅廊(英籍)。
  化雨春风
  1930年8月, 第一校舍落成,英国建筑师安德森设计,用银二十多万元,作为中学男生部。1931年10月,又用银二十多万元建成第二校舍,作为小学部。
  由于英人设计、英商承包、造价较高,后改为中国建筑师阎子亨设计,由中国营造厂承包,仅用银十五余万元,于1933年10月,建成第三校舍,作为中学女生部及化学、生物等实验室之用。此时学生已达800人。
  为解决学校在教育局立案问题(因当时规定立案不能以所在城市的名称作为校名,私立学校更不能以“公学”命名),1933年10月经教育部核准立案,改名为河北省私立耀华初级中学。1934年1月4日,本校小学部经天津市教育局核准立案,改名为天津市耀华小学校。1934年9月经教育部核准,定名为河北省私立耀华中学校。
  赵天麟简介
  赵天麟(1886-1938),字君达,天津人,爱国教育家。1934年7月1日,管理委员会聘赵天麟为校长。原修业于北洋大学,1906年官费留美,在哈佛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洋大学校长,他将在美国哈佛大学所获取的先进科学思想带入学校,在中国传统教育中融入了西方教育观念,确立了“勤、朴、忠、诚”的校训和智德体美群五育的教育原则。“七七”事变爆发后,于耀华学校设特别班以收容、安排被迫停课而失学、失业的南开中学师生。面对日寇威胁利诱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1938年6月27日晨,于伦敦道(今成都道)昭明里遭日本宪兵操纵之“暗杀团”刺杀,年仅52岁。1991年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1995年10月,耀华中学师生敬立铜像,以纪其功。
  赵天麟先生具有丰富的教学和治校经验,制定了学校管理的一整套规则,行政工作三制度:一切事物持集思广益的会议制度;一切工作持通工合作的制度;一切财政持绝对公开的制度。教学工作三特色:利用自学辅导间视情形偶用直输;取手脑并用之做学教;一切科学注意试验创作。在他的努力下学校发展纳入有序化、法规化的轨道。下图为五位董事会成员。
  1937年七七事变不久,天津也告沦陷,大批难民涌入租界。9月,赵天麟校长毅然决定开办“特班”,收纳南开中学及全国各地因日军轰炸而失业、失学的师生达1000余人,学生分成二部制上课。上图为“特班”学生合影。
共7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65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