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树屏
许多海区生产的海带,达不到商品规格。朱树屏和黄海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通过1952年冬至1953年秋的调查与对比,确认是营养贫瘠问题,并于1953年冬率先在太平角开展了海带施肥养殖试验,验证了氮肥促进海带生长的作用,终于确立了今天以大面积泼洒施肥法为主的海带瘠区施肥养殖方法,从而在北方广大贫瘠海区养出商品海带,其成果获山东省科学大会奖。
1956年,在朱树屏等领导下进行的海带南移浙江试验成功后,海带养殖迅速发展。1957年,全国南部沿海海带养殖试验点有118处之多;其后,江、浙、闽、粤大面积生产试验均获成功。为解决生产所需大量人工幼苗,1957年6月水产部将这个关键课题交给朱树屏。为赶季节,没有试验条件,他就因陋就简,带领科技人员在临时赶建的玻璃房和山洞里,全力投入试验。1958年2月完成试验和理论探讨,7月利用自然光源、流水控温的自然光育苗室培育夏苗生产,当年育出大量健康海带幼苗,移入海面养殖。经过几年攻关,在朱树屏等领导下,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水产养殖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了此项研究开发的一整套全新的海带育苗方法,经水产部门在生产上推广以后,成为培育海带幼苗的唯一生产形式,解决了海带养殖大发展急需的苗种问题。海带自然光育苗技术在世界领先,是中国海水养殖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科研成果。
1958年,在青岛以“海带自然光育苗法”养殖出的一条大海带被送到正在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场,朱德委员长高兴地宣布说:“这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海带。”
1964年,朱树屏作为国家科委水产组副组长、“紫菜歼灭战”组长,组织领导了14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在福建沿海现场开展了坛紫菜人工育苗与养殖的攻关实验研究,该研究于1968年完成。1965年,紫菜分别在青岛、大连试养成功,实现了紫菜的北移。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紫菜全人工育苗能力达到7360万壳,可满足10余万亩养殖所需。紫菜养殖也由20世纪70年代初的养殖面积不到1万亩、年产量1000多吨,发展到养殖面积近10万亩、年产量超过1万吨,增长10倍以上。正是朱树屏领导的紫菜养殖攻关铺设了紫菜养殖业大发展的坦途,建立了中国的紫菜养殖业。这是朱树屏科学研究生涯的最后一项重要成果。由朱树屏领导完成的《海带施肥养殖》、《海带自然光育苗》、《坛紫菜人工育苗与养殖的研究》三项成果,均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在紫菜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以后,朱树屏又提出了紫菜“自由丝状体”的研究方案,这是紫菜研究中有决定意义的四个课题中的最后一个,在国际上是空白。他制定了一个一年内完成试验的方案,并信心百倍地投入了工作。正在此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工作的权力被剥夺,他受到批斗、摧残,很快身染重病,住进了医院。病危之时,他在病床上得知日本关于紫菜“自由丝状体”的研究已获成功的消息,感到无比痛惜。“我们中国人至少可以早他们三年夺得这个桂冠的啊!”这是朱树屏在科研旅程上一个深深的遗憾。
朱树屏身负重任,兼职较多,但毫不居位自尊,始终坚持与科研人员、学生同甘共苦,奋斗在科研第一线。他的办公室也是起居室,为了工作,经常在此过夜。他倡导因陋就简搞科研,亲自教科研人员研制仪器设备。他学习、工作惜时如金,常说:“我的时间不是以日、月而是以分、秒来计算的。”他很少休星期天和节假日,常因工作忙随便买个烧饼在办公室干嚼,办公室备有一张行军床,有时就在办公室或实验室过夜。除深夜回家休息,很少在家停留,三个子女的抚养教育和家务操劳都落到夫人王致平身上。在外出途中的汽车上或火车上也不闲着,不是看就是写。他生活简朴,一直是布衣布鞋,有时穿补丁衣服,满足于粗茶淡饭。他常说:“对工作要高标准,对生活要低水平。”有人说:“朱所长真不像在国外多年、世界知名的博士、学者。”所里备有吉普车,他是一所之长,但外出办公常骑自行车,很少坐车。“文化大革命”中,他坚持真理,刚正不阿。1967年,北京的“外调”人员提审他,交给他一份“调查提纲”,逼迫他写诬陷周恩来总理的材料,他严词拒绝了。朱树屏因受人身摧残而罹病,1972年他第一次病危,周总理获悉后直接指示中共青岛市委:“听说朱树屏同志病了,请认真治疗。”1975年5月,他第二次病重时,转上海中山医院就医,在手术时,为了保护大脑,以便出院后继续工作,甘愿忍受巨痛而不打止痛针。医生、护士们被他这种热爱工作,毫不顾惜个人的牺牲精神感动得落下泪来,以至把他的事迹编印成材料对医学院的学生进行教育。
他逝世前对家人说:“我还有许多工作要去做,也许我不能继续为人民工作了,这是我终生最大的遗憾……”“我踏遍了祖国的沿海和重要湖泊,请把我的骨灰撒到我到过的沿海和湖泊!”1976年7月2日,朱树屏在上海中山医院与世长辞。
1978年,中央对朱树屏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冤案作出了彻底平反昭雪的决定。
1987年4月,朱树屏的夫人王致平在黄海水产研究所的支持下,率领子女乘船赴沪,把朱树屏的骨灰撒到了黄海、东海、长江,然后又转往太湖撒放,终于实现了朱树屏的遗愿。
朱树屏将毕生精力全部献给自己热爱的科学事业、教育事业,以坚毅顽强的意志赢得了学术和事业上的光辉成就。1995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决定在百花苑为20位曾在青岛工作、生活并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化名人塑像,以此表达对他们的深切缅怀。朱树屏塑像是首批入园的20尊文化名人塑像之一。
2007年4月1日 朱树屏百年诞辰纪念大会在农业部黄海水产研究所举行,并举行了朱树屏铜像揭幕仪式,
同时《朱树屏文集》发行。
同年 11月《朱树屏传》 《朱树屏信札》《朱树屏日记》相继发行。
1956年,在朱树屏等领导下进行的海带南移浙江试验成功后,海带养殖迅速发展。1957年,全国南部沿海海带养殖试验点有118处之多;其后,江、浙、闽、粤大面积生产试验均获成功。为解决生产所需大量人工幼苗,1957年6月水产部将这个关键课题交给朱树屏。为赶季节,没有试验条件,他就因陋就简,带领科技人员在临时赶建的玻璃房和山洞里,全力投入试验。1958年2月完成试验和理论探讨,7月利用自然光源、流水控温的自然光育苗室培育夏苗生产,当年育出大量健康海带幼苗,移入海面养殖。经过几年攻关,在朱树屏等领导下,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水产养殖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了此项研究开发的一整套全新的海带育苗方法,经水产部门在生产上推广以后,成为培育海带幼苗的唯一生产形式,解决了海带养殖大发展急需的苗种问题。海带自然光育苗技术在世界领先,是中国海水养殖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科研成果。
1958年,在青岛以“海带自然光育苗法”养殖出的一条大海带被送到正在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场,朱德委员长高兴地宣布说:“这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海带。”
1964年,朱树屏作为国家科委水产组副组长、“紫菜歼灭战”组长,组织领导了14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在福建沿海现场开展了坛紫菜人工育苗与养殖的攻关实验研究,该研究于1968年完成。1965年,紫菜分别在青岛、大连试养成功,实现了紫菜的北移。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紫菜全人工育苗能力达到7360万壳,可满足10余万亩养殖所需。紫菜养殖也由20世纪70年代初的养殖面积不到1万亩、年产量1000多吨,发展到养殖面积近10万亩、年产量超过1万吨,增长10倍以上。正是朱树屏领导的紫菜养殖攻关铺设了紫菜养殖业大发展的坦途,建立了中国的紫菜养殖业。这是朱树屏科学研究生涯的最后一项重要成果。由朱树屏领导完成的《海带施肥养殖》、《海带自然光育苗》、《坛紫菜人工育苗与养殖的研究》三项成果,均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在紫菜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以后,朱树屏又提出了紫菜“自由丝状体”的研究方案,这是紫菜研究中有决定意义的四个课题中的最后一个,在国际上是空白。他制定了一个一年内完成试验的方案,并信心百倍地投入了工作。正在此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工作的权力被剥夺,他受到批斗、摧残,很快身染重病,住进了医院。病危之时,他在病床上得知日本关于紫菜“自由丝状体”的研究已获成功的消息,感到无比痛惜。“我们中国人至少可以早他们三年夺得这个桂冠的啊!”这是朱树屏在科研旅程上一个深深的遗憾。
死而后已
朱树屏身负重任,兼职较多,但毫不居位自尊,始终坚持与科研人员、学生同甘共苦,奋斗在科研第一线。他的办公室也是起居室,为了工作,经常在此过夜。他倡导因陋就简搞科研,亲自教科研人员研制仪器设备。他学习、工作惜时如金,常说:“我的时间不是以日、月而是以分、秒来计算的。”他很少休星期天和节假日,常因工作忙随便买个烧饼在办公室干嚼,办公室备有一张行军床,有时就在办公室或实验室过夜。除深夜回家休息,很少在家停留,三个子女的抚养教育和家务操劳都落到夫人王致平身上。在外出途中的汽车上或火车上也不闲着,不是看就是写。他生活简朴,一直是布衣布鞋,有时穿补丁衣服,满足于粗茶淡饭。他常说:“对工作要高标准,对生活要低水平。”有人说:“朱所长真不像在国外多年、世界知名的博士、学者。”所里备有吉普车,他是一所之长,但外出办公常骑自行车,很少坐车。“文化大革命”中,他坚持真理,刚正不阿。1967年,北京的“外调”人员提审他,交给他一份“调查提纲”,逼迫他写诬陷周恩来总理的材料,他严词拒绝了。朱树屏因受人身摧残而罹病,1972年他第一次病危,周总理获悉后直接指示中共青岛市委:“听说朱树屏同志病了,请认真治疗。”1975年5月,他第二次病重时,转上海中山医院就医,在手术时,为了保护大脑,以便出院后继续工作,甘愿忍受巨痛而不打止痛针。医生、护士们被他这种热爱工作,毫不顾惜个人的牺牲精神感动得落下泪来,以至把他的事迹编印成材料对医学院的学生进行教育。他逝世前对家人说:“我还有许多工作要去做,也许我不能继续为人民工作了,这是我终生最大的遗憾……”“我踏遍了祖国的沿海和重要湖泊,请把我的骨灰撒到我到过的沿海和湖泊!”1976年7月2日,朱树屏在上海中山医院与世长辞。
1978年,中央对朱树屏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冤案作出了彻底平反昭雪的决定。
1987年4月,朱树屏的夫人王致平在黄海水产研究所的支持下,率领子女乘船赴沪,把朱树屏的骨灰撒到了黄海、东海、长江,然后又转往太湖撒放,终于实现了朱树屏的遗愿。
朱树屏将毕生精力全部献给自己热爱的科学事业、教育事业,以坚毅顽强的意志赢得了学术和事业上的光辉成就。1995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决定在百花苑为20位曾在青岛工作、生活并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化名人塑像,以此表达对他们的深切缅怀。朱树屏塑像是首批入园的20尊文化名人塑像之一。
2007年4月1日 朱树屏百年诞辰纪念大会在农业部黄海水产研究所举行,并举行了朱树屏铜像揭幕仪式,
同时《朱树屏文集》发行。
同年 11月《朱树屏传》 《朱树屏信札》《朱树屏日记》相继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