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景坤
郭景坤院士
基本资料
姓 名:郭景坤[1] 籍 贯:广东新会
工作单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职 务:研究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常务委员,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新材料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曾任上海市政协第六,七,八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上海硅酸盐学会理事长和上海古陶瓷研究学会理事长。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所在学部:中国科学院 化学部
专业特长:从事高性能陶瓷及其超微结构研究等
人物简介
郭景坤,男,1933年11月生,广东新会人。材料科学家。广东新会人。 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国家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世纪60年代在高铝氧高频绝缘瓷与金属的真空气密封接工作中,在深入研究陶瓷/金属封接机理的基础上,提出的活化钼锰金属郭景坤 院士(中)
化方法,适合于多种氧化物陶瓷以至兰宝石单晶与金属的封接,提出的铂金属化法适应于酸碱环境中应用。70年代起从事陶瓷材料的强化与增韧研究,所提出的纤维补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已在我国空间技术上应用。80年代末期,从事多相复合陶瓷及陶瓷发动机材料的研究,在此期间更注意陶瓷材料的设计。90年代着手纳米陶瓷的研究。从事高性能陶瓷及其超微结构研究, 参加和组织了中国第一台有若干陶瓷部件的柴油发动机的研究开发工作。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现为《无机材料学报》、《硅酸盐通报》和《Ceramics Internationals》主编。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长、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863”新材料领域第二届首席科学家、第二届和第三届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曾担任中国材料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1990年被选为世界陶瓷科学院(WAC)院士,199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学术成就
郭景坤院士是我国高温结构陶瓷材料研究领域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20世纪60年代他从事陶瓷与金属封接的研究,系统研究了高铝氧瓷金属化工艺,解决了两种大型高铝氧瓷与金属的封接件的工艺,获得了国家发明奖和国家新产品二等奖。70年代他主要从事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系统研究了各类纤维与陶瓷在化学上的相容性和物理上的匹配行为,成功研制出一种综合性能极为优异的碳纤维补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上的空白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1981年获国家发明一等奖。之后他从事陶瓷的强化与增韧以及陶瓷发动机材料的研究,使我国成为在国际上继美、日、之后无水冷陶瓷发动机行车试验成功的国家之一,1992年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提出了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原则,提出了陶瓷多相复合的概念和陶瓷材料的多种强化与增韧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5年获得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80年代末在我国最先主持和开拓纳米陶瓷的研究,近年来在碳纳米管补强陶瓷材料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好的进展。先后发表论文360余篇,其中约有半数为SCI所收录,与他人合著、编、译书和会议文集14本,培养博士生和招收博士后50余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