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其毅
教学、科研以及化学教育各个方面的贡献。在这里,我要补充两个遗缺:其一是他非常关注有机化学和化合物的命名,当我被中国化学会派任为有机化学命名评审小组成员时,他一再嘱托在开会时要通知他参加,在会上他经常积极地提供可贵的意见;另一个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他翻译了J.W.Baker所著的《有机化学电子理论》以飨读者,这是一册首次介绍英国物理有机化学Ingold学派学术成果的专著。另外,在期刊上也常能见到邢先生有关国际有机化学学术进展的评述。
邢其毅教授生于1911年,比我年长6岁。虽然年纪相差不大,但他是我的前辈。我们共事了半个世纪,他的为人宽厚、勤于所学、献身于师道的精神,是我的榜样,使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至今怀念难忘。极大的不幸是邢其毅教授因病在2002年11月4日离开了我们,我将永远怀念他。
无尽的思念——痛悼邢其毅先生(作者:郭保章)
邢其毅教授永远离我们而去了,我国失去了一位卓越的有机化学家,一位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他的逝世引起了我们无尽的思念。
笔者从学生时代起就认识邢其毅先生。他是我老师钱思亮先生的同学,关系十分密切,他常到北大化学系(景山东街)去。北平解放前夕,钱先生举家乘飞机出走,唯独把箱子托付给邢先生保管。不过,这时我跟邢先生充其量只是师生关系,我认识他,他未必认识我。
钱思亮先生教我们有机化学课时,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解放后改用中文化学名词,大家一时还不习惯。恰在这时,出版了邢先生用中文名词写的《有机化学》,帮了我很大忙。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可以说是邢先生的未及门弟子。这期间,邢先生还主动为我修改文章。我投到某杂志的稿件发表出来后,不仅原文的语句错误一扫而空,而且还补充进了一大段文字,文章获得了好评。经打听,原来是经过邢其毅先生的大手笔,为之增色不少。从那时起,我们之间便有了文字的交往。
最近十多年,我跟先生的友情逐渐升温。我搞中国现代化学史研究,邢先生的化学史知识又是异常的丰富,他本身的经历简直可以浓缩成一部生动的化学史。邢其毅先生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是R.Adams为中国培养的7位有机化学博士之一。随后他又到德国读博士后,凡是到过慕尼黑维兰德实验室做访问学者的,进修的,读博士的,都能跟先生挂起钩来。先生回国后先到中科院化学所,后来又到北京大学,故而先生对教育系统和中科院系统的化学家们都是耳熟能详。我写化学史遇有疑难问题请教先生,先生常能一语中的。可以说,先生是我的化学史顾问和不可多得的良师。
我们之间的谈话,不仅限于学术,还涉及时事和政治,经常交流观点和思想。我怕打扰先生,有一个时期没有给先生打电话,先生就开始想我了,问我是何原因。我们之间的友谊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我向先生提出的问题常是十分敏感或难以回答的。如萨本铁先生何以不随清华南迁而滞留北平?先生说,他的家庭负担重,除了几个儿子外还有一大堆孙子都要他供养。谈到诺贝尔奖,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合成维生素C就是一个能争取诺贝尔奖的科研项目。萨本铁先生合成维生素C的思路跟外国权威科学家是一样的,区别在于一个用的是酸,一个用的是酯。竞争的结果,人家首先合成了。不是我们的能力不行,而是试验条件不行,国力不行。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否够得上获诺贝尔奖,也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特别是从4个人当中挑出3个来推荐作为诺贝尔奖候选人更是敏感话题。对此先生并没有多说,他只是说推荐上去也评不上,因为我们用的是传统方法,没有源头上的创新,真正具有源头创新的梅里菲尔德的固相多肽合成法才够得上获诺贝尔奖。但是不容否认,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仍然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化学领域内最重要的成就。邢先生还补充说:“据我所知,建国以后,在大陆惟一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人是病毒微生物学家汤飞凡(在国际上首先分离并培养砂眼病原体成功),可惜此人在1958年去世”。
邢其毅先生不否认连接A、B两条肽链的二硫键拆合是人工合成胰岛素的关键,但A、B两条肽链的人工合成也是前无古人,需要斩关夺隘的,否则怎能称“人工合成”呢?更何况怎么能保证所合成的肽链在空间弯到指定的位置?故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结晶”二字必不可少,先生强调说,“要说接肽用的是传统方法,那么二硫键的拆合作用的作法也不是新的,前人已经做过的,只不过我们的反应条件掌握得好,收率比较高而已。因此,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成功,是生物化学家和有机化学家合作的结果。”
邢先生澄清说,“我们跟上海生化所是协作关系而非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据传由上海某生物化学家任组长之说是不确实的。具体协作分工是,上海生化所搞转肽,我们(北大化学系)搞接肽。最初是两个单位,两个系统(中科院和教育部)之间的协作,中间上海有机所加进来,形成3个单位两个系统之间的协作。后来把实验搬到上海有机所去做是我提议的,因为汪猷所长是我留德时的同学,彼此关系较好。”邢先生继续说:“要说领导嘛,有的,那就是党的领导,以聂荣臻同志为首的国家科委的领导。若是没有聂帅的坚强领导,要想完成结晶牛胰岛素全合成这样跨学科、跨单位,历经数年的巨大科学工程是不可想象的。”
至于每位科学家在其中的贡献,先生谈得不多,只是说“上海生化所投入的力量多些,这也是事实。”关于他自己,他很少谈。在我的追问下,他只是说:“我当时是北大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人工合成胰岛素是教研室的一个大的科研项目,参加的年轻教师多是我的学生,实验进行中发生的问题及一些事情,我不能不管。”邢先生的具体作用如何?我从《邢其毅文集》中查到如下8篇论文:
1.A 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Synthesis of the A-Chain of Bovine Insulin.Scientia Sinica,1964,13(12):2030-2031.
2.自合成A链与天然B链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科学通报,1965,(12):1111-1114.
3.从胰岛素A及B链重合成胰岛素以及A及B链肽段的合成.科学通报,1964,(11):943-962.
4.C14-标记牛胰岛素A链和C14标记牛胰岛素的合成.化学学报,1966 ,32 (3):284-290.
5.带保护基的胰岛素A 链羧端十二肽的合成.化学学报,1966 ,32 (3):262-273.
6.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Ⅰ),序言.中国科学,1966,15(4):544-561.
7.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Ⅲ),牛胰岛素A链的合成及其与天然B链组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化学学报,1966,(32):276-283.
8.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Ⅴ),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科学通报,1966,17(6):241-24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之谓也!
令人难以置信,先生并不把胰岛素的合成当成他个人成就的高峰,氯霉素的一种合成新方法[科学通报,10.302(1957)]也不是。先生的得意之作是战时在昆明对云南河口地区金鸡纳树皮中奎宁含量的研究。他说,在条件好的地方做出成绩,应该肯定;但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出色地完成任务,才显出真本事。正可谓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仇方迎写词——调寄《浣溪沙》盛赞先生:
烽火连天动荡时,青春热血赴戎机,也曾孤胆走天池。
药是解民新生曲,书为学子后蒙诗,芬菲成果等身齐。
针对社会上称他为化学
邢其毅教授生于1911年,比我年长6岁。虽然年纪相差不大,但他是我的前辈。我们共事了半个世纪,他的为人宽厚、勤于所学、献身于师道的精神,是我的榜样,使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至今怀念难忘。极大的不幸是邢其毅教授因病在2002年11月4日离开了我们,我将永远怀念他。
无尽的思念——痛悼邢其毅先生(作者:郭保章)
邢其毅教授永远离我们而去了,我国失去了一位卓越的有机化学家,一位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他的逝世引起了我们无尽的思念。
笔者从学生时代起就认识邢其毅先生。他是我老师钱思亮先生的同学,关系十分密切,他常到北大化学系(景山东街)去。北平解放前夕,钱先生举家乘飞机出走,唯独把箱子托付给邢先生保管。不过,这时我跟邢先生充其量只是师生关系,我认识他,他未必认识我。
钱思亮先生教我们有机化学课时,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解放后改用中文化学名词,大家一时还不习惯。恰在这时,出版了邢先生用中文名词写的《有机化学》,帮了我很大忙。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可以说是邢先生的未及门弟子。这期间,邢先生还主动为我修改文章。我投到某杂志的稿件发表出来后,不仅原文的语句错误一扫而空,而且还补充进了一大段文字,文章获得了好评。经打听,原来是经过邢其毅先生的大手笔,为之增色不少。从那时起,我们之间便有了文字的交往。
最近十多年,我跟先生的友情逐渐升温。我搞中国现代化学史研究,邢先生的化学史知识又是异常的丰富,他本身的经历简直可以浓缩成一部生动的化学史。邢其毅先生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是R.Adams为中国培养的7位有机化学博士之一。随后他又到德国读博士后,凡是到过慕尼黑维兰德实验室做访问学者的,进修的,读博士的,都能跟先生挂起钩来。先生回国后先到中科院化学所,后来又到北京大学,故而先生对教育系统和中科院系统的化学家们都是耳熟能详。我写化学史遇有疑难问题请教先生,先生常能一语中的。可以说,先生是我的化学史顾问和不可多得的良师。
我们之间的谈话,不仅限于学术,还涉及时事和政治,经常交流观点和思想。我怕打扰先生,有一个时期没有给先生打电话,先生就开始想我了,问我是何原因。我们之间的友谊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我向先生提出的问题常是十分敏感或难以回答的。如萨本铁先生何以不随清华南迁而滞留北平?先生说,他的家庭负担重,除了几个儿子外还有一大堆孙子都要他供养。谈到诺贝尔奖,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合成维生素C就是一个能争取诺贝尔奖的科研项目。萨本铁先生合成维生素C的思路跟外国权威科学家是一样的,区别在于一个用的是酸,一个用的是酯。竞争的结果,人家首先合成了。不是我们的能力不行,而是试验条件不行,国力不行。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否够得上获诺贝尔奖,也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特别是从4个人当中挑出3个来推荐作为诺贝尔奖候选人更是敏感话题。对此先生并没有多说,他只是说推荐上去也评不上,因为我们用的是传统方法,没有源头上的创新,真正具有源头创新的梅里菲尔德的固相多肽合成法才够得上获诺贝尔奖。但是不容否认,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仍然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化学领域内最重要的成就。邢先生还补充说:“据我所知,建国以后,在大陆惟一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人是病毒微生物学家汤飞凡(在国际上首先分离并培养砂眼病原体成功),可惜此人在1958年去世”。
邢其毅先生不否认连接A、B两条肽链的二硫键拆合是人工合成胰岛素的关键,但A、B两条肽链的人工合成也是前无古人,需要斩关夺隘的,否则怎能称“人工合成”呢?更何况怎么能保证所合成的肽链在空间弯到指定的位置?故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结晶”二字必不可少,先生强调说,“要说接肽用的是传统方法,那么二硫键的拆合作用的作法也不是新的,前人已经做过的,只不过我们的反应条件掌握得好,收率比较高而已。因此,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成功,是生物化学家和有机化学家合作的结果。”
邢先生澄清说,“我们跟上海生化所是协作关系而非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据传由上海某生物化学家任组长之说是不确实的。具体协作分工是,上海生化所搞转肽,我们(北大化学系)搞接肽。最初是两个单位,两个系统(中科院和教育部)之间的协作,中间上海有机所加进来,形成3个单位两个系统之间的协作。后来把实验搬到上海有机所去做是我提议的,因为汪猷所长是我留德时的同学,彼此关系较好。”邢先生继续说:“要说领导嘛,有的,那就是党的领导,以聂荣臻同志为首的国家科委的领导。若是没有聂帅的坚强领导,要想完成结晶牛胰岛素全合成这样跨学科、跨单位,历经数年的巨大科学工程是不可想象的。”
至于每位科学家在其中的贡献,先生谈得不多,只是说“上海生化所投入的力量多些,这也是事实。”关于他自己,他很少谈。在我的追问下,他只是说:“我当时是北大化学系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人工合成胰岛素是教研室的一个大的科研项目,参加的年轻教师多是我的学生,实验进行中发生的问题及一些事情,我不能不管。”邢先生的具体作用如何?我从《邢其毅文集》中查到如下8篇论文:
1.A 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Synthesis of the A-Chain of Bovine Insulin.Scientia Sinica,1964,13(12):2030-2031.
2.自合成A链与天然B链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科学通报,1965,(12):1111-1114.
3.从胰岛素A及B链重合成胰岛素以及A及B链肽段的合成.科学通报,1964,(11):943-962.
4.C14-标记牛胰岛素A链和C14标记牛胰岛素的合成.化学学报,1966 ,32 (3):284-290.
5.带保护基的胰岛素A 链羧端十二肽的合成.化学学报,1966 ,32 (3):262-273.
6.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Ⅰ),序言.中国科学,1966,15(4):544-561.
7.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Ⅲ),牛胰岛素A链的合成及其与天然B链组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化学学报,1966,(32):276-283.
8.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Ⅴ),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科学通报,1966,17(6):241-24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之谓也!
令人难以置信,先生并不把胰岛素的合成当成他个人成就的高峰,氯霉素的一种合成新方法[科学通报,10.302(1957)]也不是。先生的得意之作是战时在昆明对云南河口地区金鸡纳树皮中奎宁含量的研究。他说,在条件好的地方做出成绩,应该肯定;但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出色地完成任务,才显出真本事。正可谓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仇方迎写词——调寄《浣溪沙》盛赞先生:
烽火连天动荡时,青春热血赴戎机,也曾孤胆走天池。
药是解民新生曲,书为学子后蒙诗,芬菲成果等身齐。
针对社会上称他为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