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研究院

侯祥麟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前言

  侯祥麟是一位可亲可爱可敬的世纪老人。
  侯祥麟是中国化学工程学家,燃料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他的一生始终将个人命运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也是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特点;他的一生也在中国的石油石化事业的发展中得到推进。


侯祥麟 - 人物简介

  侯祥麟,中国化学工程学家,燃料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院士)。
  曾名侯波,广东汕头人,1912年4月4日生。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随后任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学所研究实习员,重庆西南运输处炼油厂副工程师,云南光华化学公司精制部主任,重庆兵工署炼油厂正工程师等职。1945年赴美国留学,在卡内基理工学院当研究生,发表煤、焦反应活性指数的测定和微型填料的液液萃取等论文,获该院化学工程博士学位。1949年任麻省理工学院燃料研究室副研究员。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石油研究所研究员,石油工业部技术司副司长,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在此期间,主要负责石油工业科研队伍、机构的组建和科研计划的管理;参加历次国家和部门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以及实施过程中的部署和协调;组织领导重大炼油新技术的科研攻关会战,这些新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使中国炼油技术接近当时世界水平,并实现了石油产品立足于国内;领导解决了中国喷气燃料的特殊技术问题;组建队伍,研制并及时提供导弹、原子弹等尖端武器所需的各种润滑材料。1978~1982年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主管科技工作兼管炼油生产。后任石油工业部科技领导小组副组长、科技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第一届技术经济顾问委员会首席顾问、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并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委员。曾当选为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第一届主席团成员,中国石油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曾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数篇、文章多篇。主编出版了《中国页岩油工业》一书。
  2008年12月8日,侯老於北京逝世,享年96岁。
  侯祥麟遗体14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侯祥麟病重期间及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王刚、王乐泉、王兆国、王岐山、刘淇、刘云山、刘延东、李源潮、汪洋、张高丽、张德江、薄熙来、李鹏、朱镕基、曾庆红、吴官正、何勇、路甬祥、韩启德、华建敏、陈至立、蒋树声、马凯、张梅颖和吴仪、曾培炎、雷洁琼、周光召、成思危、盛华仁、宋健、钱正英、陈锦华、徐匡迪等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侯祥麟 - 人生计事

  侯祥麟 - 人生计事1912年出生于广东汕头
  1931年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湖南、四川、云南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1944年赴美留学 获得美国卡乃基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博士学位
  1948年获美国卡乃基理工学院研究生院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后任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燃料研究室副研究员。
  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石油工业部生产技术司副司长、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副部长,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技术经济顾问委员会首席顾问,中国石油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石油工业部科技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
  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为发展中国炼油工艺新技术,研制航空煤油和合成油脂等新产品作出了贡献。
  中国石油化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他是一位鹤发童颜、目光坦荡的九旬老人,也许我们可以用下面的两个比喻来概括他的人生:如果说二十世纪是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一处“险滩”,他就是挺立在这段激流中勇敢的弄潮儿;如果说石油是共和国生生不息躯体里的“黑色血液”,他就是源源不断为之输送“新鲜血液”的“造血人”……
  2008年12月8日,侯老於北京逝世,享年96岁。


侯祥麟 - 个人自述

  《我与石油有缘———侯祥麟自述 》
  编者按: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连载《我与石油有缘———侯祥麟自述》。侯老说:“我知道我所经历的人生道路,也是相当多的中国知识分子走过的路,我的一生无处不打下深刻的时代烙印。所有这些,对未来的人们或许能有一点点启示。这就是我最真诚的愿望。”让更多的人从中得到启示和教育,也是我们连载这本书的愿望。
  自序
  1912年4月我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的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
  那一年正是民国元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满清政府被推翻,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从而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然而,革命果实迅速遭到践踏,代之以连年的内乱和军阀混战,中华民族陷入了更深重的苦难。我从孩提时代起,就亲眼目睹了这一切。这种经历帮助我形成了最初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和残暴压迫,培养了我的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社会的不公和民众的苦难,激发了我寻找真理的热情。我曾经一心执著于工业救国和科学救国的理想,但残酷的现实打破了我青春的向往。大学毕业后,在进步同学的影响下,我读了大量英文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书中阐述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和科学真理,使我茅塞顿开,首先从理论上心悦诚服地接受了马列主义,并终生信仰,不曾动摇。
  在日本对中国的大举侵略下,我亲眼看到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和蒋介石的两面派行为,大失所望,决心要寻找坚持抗日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初期,我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决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贡献毕生。我也曾渴望到延安去,也曾争取奔赴抗日战争的第一线,由于种种因素未能如愿。当时抗战前线严重缺少油料,作为一个青年科技工作者,种种机缘使我一直辗转在后方从事与炼油化工有关的工作,同时,秘密做党的工作。
  抗战胜利前夕,在党组织的支持下,我去美国继续学习化学工程学,获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不久,我回到了祖国,投身于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科学研究事业。可以说,我的后半生与国家新兴的石油化工事业紧密相连。我在自己的岗位上,与中国共产党、全体人民一道经历了风风雨雨,一道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亲身参与了国家在变革中的重大历程,直到新的世纪来临。
  《我与石油有缘———侯祥麟自述》不是一本文学传记,也不是历史事件的记录,只是我在世纪之交的回顾。站在新世纪的起点,回望过去,我和中国一起走过了20世纪几乎全部的历程,往事历历在目。能够见证历史,以个人微薄的力量参与其中,是我的幸运。作为一个老共产党员,一个科技工作者,我为中国今天取得的巨大进步和欣欣向荣而激动,对更加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
  我知道,我所经历的人生道路,也是相当多的中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路,我的一生无处不打下深刻的时代烙印。所有这些,对未来的人们或许能有一点点启示。这就是我最真诚的愿望。
  是为序。侯祥麟2000年9月21日


侯祥麟 - 所获奖项

  石油加工科学技术奖
  侯祥
共7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91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