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研究院

侯祥麟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的石油制品就全部实现了自给,从此结束了中国人使用“洋油”的历史。
  隔断:
  他亲历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创业年代
  侯祥麟:我们的天然油当时只有玉门油田一点点,整个没油。
  科技救国的梦想奠定了他一生的信仰
  侯祥麟:我们就要拥护他,到死为止。
  动荡时代 他将如何实现人生理想?
  侯祥麟:我到美国去目的是学一些技术,在为新中国服务。
  侯祥麟,一位世纪老人的报国情怀 一部共和国石油工业的奋斗历史
  解说:
  随着一系列科研难题的攻克,新中国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石油工业。而侯祥麟与石油化工专业的结缘,却是缘于中学时代一堂化学课的影响。
  记者:对您有什么影响呢?
  侯祥麟:给我们讲原子核里头有非常大的能量,要把原子核中的能量被释放出来,那这个威力无穷,我们那时候理想主义者以为要是把原子核能量释放出来,打日本就很好了,所以也想从事化学,将来来探讨怎么样释放原子核。
  记者:原子核是物理里面的范畴啊?
  侯祥麟:因为是化学老师告诉我们这个事,所以我就以为这是化学的事,物理,那个时候还不知道是物理的事,直到我上大学以后才知道原来这个是物理学的领域。
  解说:
  1931年,19岁的侯祥麟怀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考入当时的燕京大学化学系。在大学期间,他开始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并逐渐了解中国共产党。
  侯祥麟:“9.18事变”之后,共产党号召抗日,这点对我们就有很大的影响。
  记者:共产党当时是一个小党,你就看到他的光明前途了?
  侯祥麟:那个时候只是认为他主张抗日,所以我们就拥护了,他是否能够掌握政权,我们那时候根本没有考虑这个事,只是抗日,我们就要拥护他,到死为止。
  解说:
  1935年,从燕京大学毕业的侯祥麟又考取了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的研究生。这期间,侯祥麟阅读了我国著名的马列主义哲学家艾思奇所著的《大众哲学》,这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而这些理论让侯祥麟的思想发生了社会意义的“化学革命”。
  侯祥麟:后来我就尽量找这方面,社会主义方面、马列主义方面的书,包括《反杜林论》、《资本论》,好多经典的著作,我从1935到1937年这两年的时间,白天在化学室工作,晚上就是看书,我是看了两年的著作。
  记者:这样就坚定你一生的信仰?
  侯祥麟:就通过这些书树立了我的信念,坚定了,我一生就不变了。
  解说:
  1938年,27岁的侯祥麟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全面爆发。由于日本的封锁,中国军队抗战所需的汽油非常紧张,到了“一滴油一滴血”的状况。当时正在长沙参加抗日运动的侯祥麟就和同事们研究从植物油中、从煤炭中炼制燃油,供应抗日前线。
  1944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侯祥麟按照党组织的安排,决定赴美留学。
  侯祥麟:我到美国去目的是学一些技术,在为新中国服务,我出去的时候最后到夜里到红岩村去看董老,董必武,他就给我们讲,说现在看形势越来越好了,日本可能不久就要垮台了,咱们党也需要一些科技人才,所以说希望我们这些出去留学的人好好学些技术回来好好为新中国建设服务。
  解说:
  1944年12月,侯祥麟前往美国匹兹堡的卡乃基理工学院攻读化学工程学。
  侯祥麟:我们一般同学去了就埋头念书,我觉得我要了解一些美国的社会,所以我开头跟中国同学住在一起,后来我就跟美国同学住在一起,我到过一些美国的不同阶层的同学,我还到过一个矿工的儿子家里去作客,看到矿工那时候因为煤矿挖得比较快挖完了,所以他们很困难,在煤矿里头的矿工,在冬天的时候家里在客厅搞一个大火炉,四周围睡觉的房子都没有火炉。
  记者:这说明什么呢?
  侯祥麟:说明美国那么富,还是有穷人,还是很穷的。
  记者:不平等。
  侯祥麟:很不平等。大概有两年时间我是尽量了解美国的社会,我通过对美国社会的了解,我对美国崇拜的心理是越来越淡了。
  记者:但是我从您的书中间看到,您年轻的时候还是非常活跃的,你的生活还是很西化的,比如说你很喜欢跳舞,舞也跳得很好。您对美国,对西方生活方式的某些认同,它没有影响你的革命思想?
  侯祥麟:美国有好多生活很方便的地方,但是作为一个政权来讲,我就看到他一些腐败的一面。他也有民主,不能否认,但是他有好多是假象。
  隔断:
  为实现报国理想 他远赴美国留学
  侯祥麟:我到美国去目的是学一些技术,在为新中国服务。
  繁华世界 他的信仰是否有所改变?
  侯祥麟:我在那儿带头跳舞,大家很亲热。
  面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他又会作出怎样的人生选择?
  侯祥麟:为祖国的建设那是我的信念,必须做的事。
  侯祥麟,一位世纪老人的报国情怀 一部共和国石油工业的奋斗历史
  解说:
  1949年春,已经博士毕业的侯祥麟受聘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系燃料研究室副研究员,同年,在他和几名共产党员的推动下,在波士顿发起成立了 “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侯祥麟被选为常务干事。
  侯祥麟:那时候党内是想要做一些学生工作,所以要我除了念书之外,也要做一些学生工作。记者:效果怎么样?
  侯祥麟:起作用的,我们不光光是政府宣传,我们还联络,你说我为什么会跳舞,我在那儿带头跳舞,大家很亲热,我会,我在美国学会好多东欧的跟美国的民间舞,所以我就会带他们去跳舞,大家就觉得很亲热,我们讲得话他比较能听得见,所以用各种形势来影响大家,是起作用的。
  记者:你在美国,在大洋彼岸那么遥远的地方,那么多年,您一直没有改变过这个信念?
  侯祥麟:一点儿都不动摇。
  解说: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了大洋彼岸。1950年6月,侯祥麟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终于回到了阔别6年的祖国。而同期回国的人员中,“留美科协”的科学家和学者就有300多名。
  记者:当时的状况是,新中国用一穷二白来形容一点儿都不过分,美国已经是发达国家了,为什么愿意回国呢?
  侯祥麟:因为我本来就是为了要建设中国才去学习,我出去的目的就是为回国,不是说随便出去,我不是羡慕美国才去,到美国去,我是为了祖国的建设到美国去。
  记者:当时除了回国之外有别的选择呢?
  侯祥麟: 1950年回来的时候,我是在麻省理工学院当个副研究员, 1949年底签1950年的合同,我不愿意留下,我要是留下很简单,我签合同就留下工作。
  记者:今天侯老您的成就大家觉得您成功了,您回来是对的,但是当年不一定能看到这一点儿?
  侯祥麟:我自己认为回国总有贡献的,总会做一些事,做什么事我当然说不出来,能够有什么样的成就我说不出来,但是为祖国的建设那是我的信念,必须做的事。所以这没有什么考虑的,所以也没有什么犹豫的。
  隔断:
  祖国的需要让他毅然回国
  侯祥麟:我出去的目的就是为回国。
  文革中的遭遇, 他是否后悔自己的选择?
  侯祥麟:我宁可去劳动我也不承认,违心的话我是不说的。
  93岁的高龄,他将如何应对能源战略研究的历史性课题?
  侯祥麟:油是一个战略物资,所以这里头牵涉到政治,牵涉到经济。
  侯祥麟,一位世纪老人的报国情怀 一部共和国石油工业的奋斗历史
共7页 您在第4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504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