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研究院

丁夏畦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8日 点击数: 字号:


中科院院士、数学家

  丁夏畦 (1928.5.25-)
  湖南省益阳县(今桃江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数学家,长期以来从事偏微分方程和函数空间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为发展我国的数学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而在国内外数学界知名。由于在偏微分方程和函数空间等研究方面的成果而获华罗庚数学奖。
  195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即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978年在数学研究所晋升为研究员。1985-1994年任原中科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为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丁夏畦的研究工作面很广,涉及偏微分方程、函数空间、数论、数理统计、调和分析和数值分析等,在偏微分方程和函数空间方面最有成就。在混合型方程、椭圆组和间断解方面的工作,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在函数空间及其嵌入定理方面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找出和纠正了国外有关经典著作中的错误。解决了强非线性变分问题、强非线性抛物型方程初边值问题。他建立了Ba空间的理论。特别是和合作者解决了等熵气流整体解研究的著名数学难题,完成了“补偿列紧原理与等熵气体动力学方程组”项目,在国际数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很多著名数学家包括P.D.Lax和J.Glimm等的高度评价,此成果获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1988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还获1980年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二等奖和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两项,科学大会院重大成果奖一项。
  近年来丁夏畦提出了一个应用勒贝格-斯提捷尔斯积分加上引进的势函数给出了广义解的新定义,给双曲型守恒律研究中新出现的δ波现象一个合理的数学基础。指导研究生解决了运输方程组的存在唯一性问题和获得了二维黎曼问题的新结果。最近又对华罗庚教授引进的广义函数论作出了新的发展和应用。
  丁夏畦多次出国访问、讲学和参加国际会议。担任在美国召开的以美国科学院院士J.Glimm任主席的“第五次双曲问题国际会议”的学术委员会成员。又和刘太平教授一起担任在香港召开的“第六次双曲总是佃际会议”的学术委员会主席。
  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应用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首批博士导师。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该会理论委员会主任;湖北省数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委;为“七五”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数学物理方程”负责人。他是新中国自己培养成长的第一代数学工作者,是偏微分方程方面卓有成就的数学家之一;丁夏畦在国内外著名数学杂志上共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和主编的论文集4种、科普读物3种。现在担任《应用数学学报》、《数学物理学报》和《经济数学》三个杂志的主编,1989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
  (一)
  早在中学时期,丁夏畦就对数学有着特殊的兴趣.1946年,他毕业于湖南长沙明德中学.由于经济困难,他连去武汉参加升学考试的路费都没有.明德中学有位数学老师曹赞华十分赏识丁夏畦的才华,借路费给丁去武汉考大学.结果丁夏畦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数学系.当时武汉大学有许多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在任教,例如李国平、熊全淹、张远达、路见可等教授.刚从美国纽约大学柯朗研究所深造回国的孙本旺教授(他是华罗庚教授的助手),也在武汉大学执教.在武汉大学,丁夏畦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51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并且写了学术论文“一个Frobenius定理的推广”.当时华罗庚教授刚从国外回来筹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华正从全国各地物色优秀的青年学者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由于孙本旺教授的推荐和丁夏畦写的学术论文,丁夏畦大学毕业后统一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
  (二)
  1951年,丁夏畦从武汉大学毕业来到正处于筹备阶段的全国最高研究学府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后来搬到清华大学内的一座小楼.来到这样一个学术空气非常浓厚的地方,丁夏畦如鱼得水.由于日夜苦读及工作,很快染上了肺病,住院治疗.但即使是在住院期间,他的学术研究也从未间断.1955年,他在吴新谋教授指导下发表了“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的论文,这是建国以后我国数学工作者所发表的第一篇偏微分方程的论文.该文讨论了两根蜕形线的混合型方程,后来为国内外许多学者所继续,并被美国人译成英文与苏联的索伯列夫(Sobolev)、奥列依里克()等名家的论文一同刊载在一本翻译选集中.同年,丁夏畦又和吴新谋教授发表了有关特立谷米(Tricomi)问题的唯一性的论文,提出了一个后来称之为abc PQR的方法.这一工作在国际上极受重视.美国科学院院士伯尔斯( L.Bers)教授在其专著《MathematicalAspects of Subsonic and Tansonic Gas Dynamics》第91页论述恰普雷金方程唯一性时写道:“abc方法:函数a、b、c的选择很困难,由吴新谋、丁夏畦提出,并由Protter所发展的一种拓展,彻底地给出了特立谷米问题唯一性证明.”此外,美国科学院院士,纽约大学柯朗(Courant)研究所前所长费里德里希(K.O.Friedrichs)在其名著《Symmetric Positive 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s》中多次对此文加以引用和讨论,实际上此文也是费里德里希正对称算子理论的源泉之一,他甚至用来指导博士论文.
  丁夏畦关于混合型方程的工作,还在比察捷(A.B.БипЛze,苏联通讯院士)著《混合型方程》和斯米尔诺夫(M.M.CMNPHOB)著《混合型方程》等专著和文献中被引用.
  1960年,在线性椭圆型方程组的研究中,在吴新谋指导下,丁夏畦等提出了一个常系数椭圆型方程组狄氏问题唯一性的充分必要条件,这个结果到目前为止在某种意义上仍是最好的.因为就方程的个数和自变数的个数大于2时均未有进展.此成果收录在意大利数学家Miranda的专著《椭圆型方程论》中,此书早就是这方面的经典著作.美国数学家特列维斯(Treves)教授曾称赞说:“这个结果很有创造性.”陈省身教授也称赞说:“这个结果很有意义.”华罗庚教授对这结果极为重视,与其学生在丁等工作的基础上又作了改进和推广,写成了中、英文的专著分别在国内外出版.
  (三)
  在史无前例的“十年动乱”中,丁夏畦同许多有为的科学家一样,不顾林彪、“四人帮”的淫威,刻苦钻研,奋发工作,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他接受了五机部下达的科研任务,担任组长.不管是天寒地冻,还是烈日炎炎,他和任务组的同志一起奔驰在祖国的东北靶场上.他们用数理统计方法提出的一个计算炮弹散布贡献率的方法,为实际工作者采用,此成果为军委所接受.在下放“五七”干校劳动期间,他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去思考数学问题.他坚信,“暴风雨”过后,党和国家一定还会把科学研究工作提到日程上来的.当时丁利用回北京探亲的机会,到图书馆去查阅有关资料,密切注意国际上的科研动向.当他在一本杂志上发现了一篇重要的论文以后,就敏感到这篇文章的重要性,立刻把这篇论文全文抄了下来(当时还没有复印设备),带回干校背着人偷偷研究.这在当时是要冒很大风险的,轻则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重则会当作对抗“五七”指示为由,加以批斗.
  1972年,丁夏畦从干校被调回数学研究所工作以后,他立刻领导了一个研究小组,系
共3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83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