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
研究生20名。2008年在读博士25人,硕士50余人。已毕业的研究生,大多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学术带头人,为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研究院自建室以来,在几代学者的辛勤耕耘下,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编撰出版农史研究专著80余部,辑佚、校释出版古农书18部,编辑《中国农学遗产选集》甲类(上编)丛书14册,在一、二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
在已出版的农史著作中,《齐民要术校释》、《东鲁王氏农书》、《中国农学史》、《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中国耕作制度史》、《中国畜牧兽医史》、《中国农田水利史》、《中美农业发展比较研究》、《旧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等著作,代表着二十世纪中国农史研究的最高水平,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自1987年以来,该院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其中国家优秀科技著作三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教委首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中国优秀图书二等奖1项,亚太图书荣誉奖1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5部专著被译成日文和英文分别在日本和香港出版。
为适应信息科技发展的需要,研究院聚合多种资源,建立了一刊一网的传播格局。
* 《中国农史》
《中国农史》是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的会刊。她创刊于1981年,已出版82期,发表论文1400多篇,成为学术界公认的国内三大经济史杂志之一。自1992年以来,《中国农史》一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也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此外,《中国农史》刊登的文章还被美国《史学文摘》、《美国历史与生活》和《中国地理科学文摘》等杂志摘录和转载,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农史》倡导对中国农业历史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固定栏目有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和农村社会史,同时开设区域农业史、农业文化史、农业文化交流史、生态环境变迁史及农史文献整理研究等栏目,及时登载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
* 中华农业文明网
中华农业文明网是一个以农业历史和文化为主题、学术性与普及性兼顾的专题文化网。在栏目设置上,以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农村社会史、农史文献、区域农业史、世界农业史、农业文化、中外农业交流、农业现代化等学术性专栏为经,以该院概况、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信息中心、中国农业遗产数据库、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万国鼎学术讲座、江苏省农史研究会等专栏为纬,同时设有专家论坛、新书介绍、科普园地等窗口。将学术研究与信息动态融为一体,兼具知识性、趣味性,是中华农业文明网的主要特色。
研究院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就先后与英国、日本、荷兰、美国及港台地区学术同行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
1956年,英国皇家科学院李约瑟博士专程来到该院,与万国鼎、陈恒力、胡锡文、李长年、陈祖槼等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对该院的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1972年,李约瑟博士的助手、著名学者白馥兰女士也前来该院进行学术交流。
1980年以来,研究院与国外学术交流活动更加频繁。美国农史学会主席丹尼尔博士、加州大学农史研究中心主任林彼德教授、威斯康星大学赵冈教授,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天野元之助博士、东海大学渡部武教授、日本大学陈仁端教授、宫崎大学滕原宏志教授、一桥大学马德斌教授、荷兰瓦赫宁根农业大学淮波多斯教授、香港大学马楚坚教授、台湾大学江荣吉教授、台湾清华大学陈良佐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刘石吉、陈秋坤、陈慈玉研究员等曾多次来院进行学术交流。
本着双方互动的原则,研究院也多次选派研究人员赴美国、荷兰、日班、韩国学习和交流。1994年,王思明教授应邀赴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从事访问研究;1999年,再次获美国史密森研究院和中国农业部资助,赴美国加州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从事客座研究;1996年,张家炎先生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和莱顿大学进修学习。1996年,郭文韬教授应邀前往韩国汉城,参加第八届东亚科学史国际学术讨论会。2000年,朱自振教授应邀前往日本京都大学、静冈大学进行学术交流。2003年8 月,王思明教授应邀参加在韩国庆州举行的“第三届东亚农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在会议在作“16世纪以来中国农业与农村变迁”的主题报告,10月和12月盛帮跃教授和周中建副教授分别赴日本、韩国参加经济史学术研讨会和园艺史学术研讨会。
科学研究
研究院自建室以来,在几代学者的辛勤耕耘下,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编撰出版农史研究专著80余部,辑佚、校释出版古农书18部,编辑《中国农学遗产选集》甲类(上编)丛书14册,在一、二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在已出版的农史著作中,《齐民要术校释》、《东鲁王氏农书》、《中国农学史》、《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中国耕作制度史》、《中国畜牧兽医史》、《中国农田水利史》、《中美农业发展比较研究》、《旧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等著作,代表着二十世纪中国农史研究的最高水平,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自1987年以来,该院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其中国家优秀科技著作三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教委首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中国优秀图书二等奖1项,亚太图书荣誉奖1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5部专著被译成日文和英文分别在日本和香港出版。
信息传播
为适应信息科技发展的需要,研究院聚合多种资源,建立了一刊一网的传播格局。* 《中国农史》
《中国农史》是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的会刊。她创刊于1981年,已出版82期,发表论文1400多篇,成为学术界公认的国内三大经济史杂志之一。自1992年以来,《中国农史》一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也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此外,《中国农史》刊登的文章还被美国《史学文摘》、《美国历史与生活》和《中国地理科学文摘》等杂志摘录和转载,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农史》倡导对中国农业历史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固定栏目有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和农村社会史,同时开设区域农业史、农业文化史、农业文化交流史、生态环境变迁史及农史文献整理研究等栏目,及时登载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
* 中华农业文明网
中华农业文明网是一个以农业历史和文化为主题、学术性与普及性兼顾的专题文化网。在栏目设置上,以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农村社会史、农史文献、区域农业史、世界农业史、农业文化、中外农业交流、农业现代化等学术性专栏为经,以该院概况、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信息中心、中国农业遗产数据库、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万国鼎学术讲座、江苏省农史研究会等专栏为纬,同时设有专家论坛、新书介绍、科普园地等窗口。将学术研究与信息动态融为一体,兼具知识性、趣味性,是中华农业文明网的主要特色。
学术交流
研究院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就先后与英国、日本、荷兰、美国及港台地区学术同行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1956年,英国皇家科学院李约瑟博士专程来到该院,与万国鼎、陈恒力、胡锡文、李长年、陈祖槼等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对该院的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1972年,李约瑟博士的助手、著名学者白馥兰女士也前来该院进行学术交流。
1980年以来,研究院与国外学术交流活动更加频繁。美国农史学会主席丹尼尔博士、加州大学农史研究中心主任林彼德教授、威斯康星大学赵冈教授,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天野元之助博士、东海大学渡部武教授、日本大学陈仁端教授、宫崎大学滕原宏志教授、一桥大学马德斌教授、荷兰瓦赫宁根农业大学淮波多斯教授、香港大学马楚坚教授、台湾大学江荣吉教授、台湾清华大学陈良佐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刘石吉、陈秋坤、陈慈玉研究员等曾多次来院进行学术交流。
本着双方互动的原则,研究院也多次选派研究人员赴美国、荷兰、日班、韩国学习和交流。1994年,王思明教授应邀赴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从事访问研究;1999年,再次获美国史密森研究院和中国农业部资助,赴美国加州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从事客座研究;1996年,张家炎先生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和莱顿大学进修学习。1996年,郭文韬教授应邀前往韩国汉城,参加第八届东亚科学史国际学术讨论会。2000年,朱自振教授应邀前往日本京都大学、静冈大学进行学术交流。2003年8 月,王思明教授应邀参加在韩国庆州举行的“第三届东亚农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在会议在作“16世纪以来中国农业与农村变迁”的主题报告,10月和12月盛帮跃教授和周中建副教授分别赴日本、韩国参加经济史学术研讨会和园艺史学术研讨会。
上一篇:世界与中国议程研究院[ 03-17 ]
下一篇: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