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其前身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初,是以整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相关研究资源,深化文化产业理论和政策的研究,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为宗旨的跨学科校级研究机构。2002年6月,国家文化部与北京大学在研究所共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2005年12月,研究所被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评为“北京大学文科优秀研究机构”。2006年10月,北京大学在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研究院,为推动文化产业研究、项目开发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空间。研究院院长和基地主任由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文化产业研究专家、著名美学家叶朗教授担任。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致力于成为全国文化产业理论创新平台,并积极开展文化产业各专门领域的研究与成果交流,截至2007年底,研究院先后出版专著30多部,发表论文200余篇,接受媒体报道100余家。其中,《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是国内最早出版的系统的文化产业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曾获得2003年度湖南省优秀图书奖,其开设的“中国文化产业企业五十强”和“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人物志”两大板块,为我国文化产业企业的发展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精英人物确立了两大标杆系统;《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是国内第一本业内人士的深度访谈,是文化产业案例教学的参考教材;《北大文化产业》(半年刊)则是国内文化产业界第一本专业的商业类评论期刊。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致力于成为全国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为了解决文化产业领内人才需求和高校培养脱节之间的矛盾,研究院从2001年开始与美国时代华纳公司合作开展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高级培训,打造“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经营管理高级研修班”这一品牌培训,该班已进入第七届,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高端经营管理人才,从而使研究院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通道。此外,研究院还通过承接政府部门委托或与国家文化部相关机构联合办学的方式,针对文化产业管理领域或具体行业,组织各类型的长期、短期、中期的专业研修班和培训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文化产业的人才培训体系,形成了“国家文化产业人才工程”这一培训品牌,共培养学员2000余名。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致力于成为全国文化产业项目振兴中心。自成立以来,研究院不仅为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众多企业提供了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与企业文化建设咨询服务,还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承担了全国各地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项目咨询工作。这些战略规划和项目咨询工作的委托机构既有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和团中央等中央机关和国家部委,也有北京市下辖的各城区,还有山东蓬莱、浙江杭州、河北邯郸、河南开封、广州中山和青海同仁等历史文化名城。这些规划咨询工作不仅对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还为所在地区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在区域文化产业项目咨询规划过程中,研究院通过调研、访谈、讨论与咨询等方法,运用经济结构分析、数量经济学分析、量表分析、文化资源区位分析、战略研究以及比较研究等学术手段,系统地总结了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现状、产业结构基础、文化资源禀赋和发展模式,初步建立了区域文化产业研究的分析体系。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积极倡导并承办了 30多场高校艺术类演出,这些活动隶属于“美学散步文化沙龙”,由著名美学家叶朗教授和物理学家甘子钊院士共同发起,秉承北京大学悠久深厚的人文、科学传统,倡导自由的、散步的、年青的文化理念,以传承中国传统艺术、推广西方经典艺术为宗旨。从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北大公演”,到原创芭蕾舞剧“小河淌水”,从“哈佛大学‘鳄鱼’男子清唱团北大演唱会”,到“韩国音乐剧《春香传》”,从“北京大学原创音乐20周年纪念演唱会”到钢琴家郎朗、李云迪北大音乐会,不仅上万名北大师生观看了相关演出,同时还吸引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罗豪才,以及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党组书记于幼军,北京市市长王岐山等领导以及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雕塑界泰斗钱绍武、台湾作家白先勇、俄籍华裔作曲家左贞观、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等社会名流出席观看。通过高雅艺术的引入,进一步营造了北大校园的文化氛围,已成为了大学校园里弘扬古典文化、倡导优雅人生的坚实品牌。
在从事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产业规划的同时,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还通过各种精品学术论坛的组织和参与,为文化产业搭建政府、企业和学界沟通的平台。每年10月份举行的“中日韩文化产业论坛”,现在已经上升为三国间政府的部级论坛;自2003年发起成立的“全国高校文化产业研究和学科建设联席会”,加强了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研究院在2007年还参与组织了第三届中国品牌大会、IDCF之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两岸四地文化产业研讨会等高峰论坛的组织工作。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从2003年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该论坛是我国文化产业领域内的高端年度盘点,以促进文化产业领域内政府、企业和学界之间沟通与交流为宗旨的高层次学术论坛。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全国政协常委刘忠德,原国家文化部党组书记、全国政协常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席高占祥,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连辑等数十位国家官员,与来自美国、英国、丹麦、韩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参会嘉宾共同参与盛事。不仅对研究院的品牌形象和学术成果的推广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平台,而且对国内文化产业理论和实践的提升起到了一种积极的推动作用。新年论坛于每年岁末年初举行,先后共有3000余人次出席了五届论坛。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同国内主要的文化产业企业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每年有近30家国内文化产业的知名企事业单位担任研究院的“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暨中国文化产业研究基金理事会”理事单位,20余家文化产业知名企业成为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人才工程的实习基地。研究院同英国、美国、新加坡、韩国、日本、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术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此外,研究院还积极研究和拓展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有关单位共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办文化产业学院等。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在持续开发、整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相关研究成果与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凭借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的战略平台,努力把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建设成为开放性的具有一流学术力量和较高教育咨询水平的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重镇,并将继续与各级政府领导、企业界、投资者、研究专家和从事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有志之士一起,为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做出新的贡献。
研究院主页:http://www.ici.pku.edu.cn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致力于成为全国文化产业理论创新平台,并积极开展文化产业各专门领域的研究与成果交流,截至2007年底,研究院先后出版专著30多部,发表论文200余篇,接受媒体报道100余家。其中,《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是国内最早出版的系统的文化产业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曾获得2003年度湖南省优秀图书奖,其开设的“中国文化产业企业五十强”和“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人物志”两大板块,为我国文化产业企业的发展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精英人物确立了两大标杆系统;《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是国内第一本业内人士的深度访谈,是文化产业案例教学的参考教材;《北大文化产业》(半年刊)则是国内文化产业界第一本专业的商业类评论期刊。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致力于成为全国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为了解决文化产业领内人才需求和高校培养脱节之间的矛盾,研究院从2001年开始与美国时代华纳公司合作开展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高级培训,打造“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经营管理高级研修班”这一品牌培训,该班已进入第七届,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高端经营管理人才,从而使研究院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通道。此外,研究院还通过承接政府部门委托或与国家文化部相关机构联合办学的方式,针对文化产业管理领域或具体行业,组织各类型的长期、短期、中期的专业研修班和培训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文化产业的人才培训体系,形成了“国家文化产业人才工程”这一培训品牌,共培养学员2000余名。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致力于成为全国文化产业项目振兴中心。自成立以来,研究院不仅为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众多企业提供了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与企业文化建设咨询服务,还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承担了全国各地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项目咨询工作。这些战略规划和项目咨询工作的委托机构既有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和团中央等中央机关和国家部委,也有北京市下辖的各城区,还有山东蓬莱、浙江杭州、河北邯郸、河南开封、广州中山和青海同仁等历史文化名城。这些规划咨询工作不仅对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还为所在地区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在区域文化产业项目咨询规划过程中,研究院通过调研、访谈、讨论与咨询等方法,运用经济结构分析、数量经济学分析、量表分析、文化资源区位分析、战略研究以及比较研究等学术手段,系统地总结了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现状、产业结构基础、文化资源禀赋和发展模式,初步建立了区域文化产业研究的分析体系。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积极倡导并承办了 30多场高校艺术类演出,这些活动隶属于“美学散步文化沙龙”,由著名美学家叶朗教授和物理学家甘子钊院士共同发起,秉承北京大学悠久深厚的人文、科学传统,倡导自由的、散步的、年青的文化理念,以传承中国传统艺术、推广西方经典艺术为宗旨。从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北大公演”,到原创芭蕾舞剧“小河淌水”,从“哈佛大学‘鳄鱼’男子清唱团北大演唱会”,到“韩国音乐剧《春香传》”,从“北京大学原创音乐20周年纪念演唱会”到钢琴家郎朗、李云迪北大音乐会,不仅上万名北大师生观看了相关演出,同时还吸引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罗豪才,以及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党组书记于幼军,北京市市长王岐山等领导以及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雕塑界泰斗钱绍武、台湾作家白先勇、俄籍华裔作曲家左贞观、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等社会名流出席观看。通过高雅艺术的引入,进一步营造了北大校园的文化氛围,已成为了大学校园里弘扬古典文化、倡导优雅人生的坚实品牌。
在从事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产业规划的同时,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还通过各种精品学术论坛的组织和参与,为文化产业搭建政府、企业和学界沟通的平台。每年10月份举行的“中日韩文化产业论坛”,现在已经上升为三国间政府的部级论坛;自2003年发起成立的“全国高校文化产业研究和学科建设联席会”,加强了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研究院在2007年还参与组织了第三届中国品牌大会、IDCF之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两岸四地文化产业研讨会等高峰论坛的组织工作。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从2003年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该论坛是我国文化产业领域内的高端年度盘点,以促进文化产业领域内政府、企业和学界之间沟通与交流为宗旨的高层次学术论坛。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全国政协常委刘忠德,原国家文化部党组书记、全国政协常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席高占祥,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连辑等数十位国家官员,与来自美国、英国、丹麦、韩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参会嘉宾共同参与盛事。不仅对研究院的品牌形象和学术成果的推广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平台,而且对国内文化产业理论和实践的提升起到了一种积极的推动作用。新年论坛于每年岁末年初举行,先后共有3000余人次出席了五届论坛。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同国内主要的文化产业企业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每年有近30家国内文化产业的知名企事业单位担任研究院的“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暨中国文化产业研究基金理事会”理事单位,20余家文化产业知名企业成为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人才工程的实习基地。研究院同英国、美国、新加坡、韩国、日本、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术机构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此外,研究院还积极研究和拓展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有关单位共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办文化产业学院等。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在持续开发、整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相关研究成果与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凭借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的战略平台,努力把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建设成为开放性的具有一流学术力量和较高教育咨询水平的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重镇,并将继续与各级政府领导、企业界、投资者、研究专家和从事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有志之士一起,为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做出新的贡献。
研究院主页:http://www.ici.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