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高等院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7日 点击数: 字号:


【学院概况】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0年创立的中俄工业铁道建筑专业及1950年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52年起招收导师制研究生和研究生班,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土木工程和力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998年是全国首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0年获准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1995年土木工程专业以优异成绩首批通过国家专业认证评估,2000年6月和2005年6月分别以优异成绩通过5年一次的国家专业复评。2001年结构工程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工程力学被评为国防重点学科,2003年在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土木工程专业和力学专业均位居全国第三,2007年土木工程专业被教育部门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土木工程学院设有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和理论与应用力学两个本科专业,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工程力学为博士点学科,固体力学为硕士点学科。
  土木工程学院拥有力学与结构实验中心、岩土与地下工程实验室、国防抗爆实验室、结构智能监测实验室、寒冷地区混凝土工程病害及防治实验室和土木工程低温实验室等六个实验室,其中力学与结构实验中心、寒冷地区混凝土工程病害与防治实验室为建设部重点实验室,力学与结构实验中心、岩土与地下工程实验室、结构智能监测实验室为本科教学实验室。
  土木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106人,其中专职教师84人。拥有王光远、沈世钊、谢礼立、欧进萍等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27人,校教学带头人2人,教授35人,副教授3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4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6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发展态势良好。
  土木工程学院拥有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大跨空间结构”、“高层建筑钢结构与轻钢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与组合结构”、“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配筋砌体结构”、“海洋平台结构”、“工程质量评定与加固改造”、“结构损伤与可靠度设计”、“结构振动控制”、“结构软设计理论”、“地震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岩土工程灾害与防治”等优势领域,近三年科研经费4610万元,获国家及省部科技进步奖10项,发表学术论文345篇,其中SCI 、TSTP、EI检索201篇。
  土木工程学院一直坚持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并重的原则,2003年秋以来,有4位教师被评为省级或校级优秀教师,有2位教师被评为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有1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有1门课程被评为省精品课程,有6门课程被评为校优秀课程。“结构力学立体化教材建设”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结构概念、体系和选型”获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编著出版有重要影响高水平教材14本。
  土木工程学院同国内外有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已与美、英、日、俄、法、德、瑞士、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年著名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长期合作关系。坚持“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能力强、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与国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
  土木工程学院办学思路清晰、定位准确,正朝着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一流土木工程学院迈进。


【历史沿革】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192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之初。学院经过八十五年的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摘记如下:
  1.1920年,成立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始建铁道建筑科。
  2.1928年,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设有建筑工程系。
  3.1950年,办学主权回归祖国,在土木系开设了我国最早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专业、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4.1952年,在前苏联专家指导下,首次在国内开设面向全国的建筑力学和结构工程等学科的研究生班。
  5.1959年,在哈工大原土木系基础上扩大成立了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工民建专业隶属于建筑工程系。同年,开始招收导师制结构力学和结构工程学科的研究生。
  6.1960年—1963年期间成立力学专业,并培养出一届毕业生。
  7.1962年—1965年期间成立地下人防工程专业。
  8.1977年,文革后恢复工民建专业本科,并恢复招收导师制研究生。同年,成立了结构力学教研室。
  9.1977年—1978年期间恢复力学专业,培养了两届力学师资。
  10.1977年—1988年期间恢复地下人防工程专业。
  11.1978年,王光远教授完成的研究成果“建筑结构整体空间作用的计算理论”、地基基础教研室完成的研究成果“多年冻土桩基及季节性冻土浅基础的应用”同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12.1981年,王光远教授被聘为首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13.1981年,结构力学学科被批准为首批博士点和硕士点,结构工程学科被批准为首批硕士点。
  14.1986年,结构工程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地震工程与防护工程、固体力学和实验力学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5.1987年,在原结构动力学研究室的基础上扩大成立了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所。同年,获准建立力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16.1988年,王光远院士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结构模糊优化设计理论”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7.1988年,“国际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研究协会”正式成立,钟善桐教授当选首任主席。
  18.1990年,刘季教授等完成的研究成果“不对称建筑抗震计算方法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1991年,沈世钊教授被聘为国务
共6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85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