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保护区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5日 点击数: 字号:
场湾周围自然生长分布的所有红树林。面积共约1.5平方公里,1995年12月由澄迈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其保护对象是红树林生态系统。
  

地理环境


  花场湾三面环青山,一面敞开向大海,岸线长达50多公里,是多条溪流的出海口,其滩广、水浅、波浪小、水质好,基本无污染,适于红树林种苗着床、繁殖、生长,以红树林为核心形成了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有多种红树、半红树和红树伴生植物,丰富的海水水生生物,是水生种苗和多种鸟类的天然栖息地,也是抵御风暴潮最有效的天然屏障。
  

现状介绍


  保护区的建立及时制止了对红树林的人为破坏,目前区内利用花场湾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展生态养殖,寻找保护与开发共同发展的最佳途径。保护区的主管部门是澄迈县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其日常管理由澄迈县海洋行政理部门负责。[12]


12.海南省彩桥县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基本概述


  该区位于海南省临高县境内,彩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250亩。广泛生长着的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周期性遭受海水浸淹的海岸潮间带的乔木和灌木,因其汁液可作红色染料而得名,是世界上珍稀濒危植物。这里的红树林种类繁多,有林榄、海莲、角果木、白骨壤、秋茄、桐花等,各科树种盘根错节相互依存,依岸生长,延绵近十里,既是科学研究的天然宝库,也是海上抵御台风和海啸的坚强卫士。2005年9月26日,海南遭遇50年来最大的强台风"达维"袭击,沿海村落损失惨重,而彩桥村由于有红树林的保护,房屋、人员和牲畜都安然无恙。
  

保护对象


  有红树林植物26种,半红树林和红树林伴生植物40多种,占中国红树林植物种类的90%以上;在此栖息的鸟类有159种。这里,是许多国际性迁徙水禽的重要停歇地和连接不同生物区界鸟类的重要环节。其中列入中澳保护候鸟协定的鸟类有30多种,列入中日保护候鸟协定的有70多种。
  

保护沿革


  1986年,为了保护这里的红树林,临高县划定了彩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将其定为县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以来,临高县委、县政府将以红树林为主的海岸滩涂生态系统及越冬鸟类栖息地,及时保护起来。有关部门除了加强保护区内部的生态恢复和功能管理,还加强了对保护区周边村民的爱鸟护鸟宣传教育。每逢国际、我国或地方规定的"爱鸟日"、"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海洋年"等不同内容的活动日,附近村民都会收到保护区散发的传单和宣传画,爱鸟护鸟意识与日俱增。[13]


13.海南省亚龙湾县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基本概述


  亚龙湾青梅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建于1989年1月,它位于三亚市田独镇亚龙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内,面积155.67公顷,其中红树林面积约63.3公顷。

动植物资源


  区内红树林生长茂盛,共有植物11科16种,占世界红树林植物种数86种的18.6%,是三亚市保存最好的区域。
  [14]


14.台湾省淡水河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基本概述


  淡水红树林生态保护区位于台北县淡水镇、淡水河北岸出海口5公里处,淡水红树林生态保护区范围相当广阔,从竹围到莺歌的河岸皆为保护区的范围,面积为76.41公顷,属于罗东林区的区外保安林;淡水红树林生态保护区是淡水河从上游夹带妮莎所堆积而成的海岸沙洲沼泽区,在涨潮时有三分之二的区域是在水中,因此成为相当特殊的潮间带区域,蕴蓄了许多生物在此栖息。
  

动植物资源


  淡水红树林生态保护区为典型的河口生态系,植物林相以属于红树林植物之一的水笔仔为主,还有许多专属海边岩地或潮间带生育地的植物,例如马鞍藤、番杏、茳茳咸草、芦苇植物、白茅植物与盐地鼠尾栗植物等,形成相当多元化的生态系统;淡水红树林生态保护区动物生态相当丰富,由于水笔仔林阻挡了由上游被冲刷下来的有机物,因此这些有机物就成为虾、蟹、鱼的食物,更吸引了水鸟们到此栖息,加上淡水红树林生态保护区为东北亚鸟类迁徙的路径上,让这里鸟类的生态相当丰富,过境的鸟类更高达数十种以上,像是矶鹬、翠鸟、小水鸭、中杓鹬、小环颈鸟、滨鹬等。[15]


15.香港米埔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


  

基本概述


  米埔内后海红树林湾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英文:Mai Po Inner Deep Bay Ramsar Site),在当地称为米埔自然护理区(Mai Po Nature Reserve),保护区1984年建立,面积为380公顷,其中红树林面积达3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资源、珍稀动植物资源。米埔自然保护区及邻近的湿地素以雀鸟天堂而闻名,在米埔可找到香港72%的雀鸟品种,也可找到多种全球濒危的雀鸟。米埔沼泽及后海湾内湾的湿地位处香港的西北端,数十年来成为候鸟的天堂。
  

地理位置


  护理区范围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大榔基、石山和尖鼻咀一带的湿地,当地亦是深圳河、山贝河及天水围渠(流浮山河)的河口,占地约1,500公顷。米埔自然护理区本身是一个禁区,而边界道路以外更属于边境禁区,可说是双重禁区。米埔湿地被纪录于《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中。
  

动植物资源


  米埔鸟类已经记录的就有325种,其中翠鸟大约有90多种,人们最喜欢的是翠鸟科中的几种鱼郎。绝大部分以鱼类为食,而澳大利亚的笑翠鸟则捕食昆虫和小动物,东南亚的赤翡翠则在石上敲碎蜗牛以食其肉。
  生活在米埔的四种鱼郎全部是捕鱼的高手,体型最大的斑点鱼郎,全身黑白两色,白羽上分布着黑色的斑点。斑点鱼郎被作为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米埔计划的标志。白胸鱼郎广泛活动在虾塘、沼泽和海岸,翠蓝色的背部和雪白的胸部引人注目。黑头翡翠在黑头、蓝背之外,白色的颈部,淡橙色的腹部是它的显著特点。当地人称“钓鱼郎”的一种翠鸟,则是背部天蓝,腹部橙色。在米埔,“钓鱼郎”的数量最多,一年种的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它,而且有几对在米埔繁殖。冬季米埔保护区的翠鸟数量最多。翠鸟住在洞穴中,洞穴长0.75~1.5米,尽头有一个椭圆形的巢室,雌鸟在巢室中产卵。每窝3~4枚。
  米埔沼泽地的虾塘水面和塘外台地树木上,简直是鹭的世界,大白鹭、小白鹭、池鹭、苍鹭、夜鹭都生活在此。香港地区有5种白鹭,米埔就有3种。大白鹭、小白鹭数量最多,夏季离开米埔到香港其它地区的高大阔叶树上去繁殖。牛背鹭喜欢干燥的环境,夏季到米埔来繁殖,而且换上一身美丽的羽毛。池鹭、绿鹭、夜鹭体型较小。
  全世界有6种琵鹭,米埔地区有2种,即白琵鹭和黑脸琵鹭,琵鹭形态与鹭相似,更像,因此,被列为科琵鹭亚科。6种琵鹭中最美的是美洲玫瑰红琵鹭,最珍稀的是黑脸琵鹭,全世界共有黑脸琵鹭300~350只。近年在米埔越冬的已达100只。
  

历史沿革


  米埔一带从前是一个养殖虾只的地方,在湿地中使用基围进行养殖。1950年韩战爆发,当时的港英政府将香港跟中国大陆接壤的土地划为边境禁区,当中包括米埔湿地。这限制了其发展之余,米埔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一直都并无得到任何形式的保护。直到英国于1976年加入《湿地公约》(拉姆
共6页 您在第5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60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