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只要2至3个钟头,就可以成长为新株。如果是落在海水里,则随波逐流,数月不死,逢泥便生根。
区内生长着全国成片面积最大、种类齐全、保存最完整的红树林,共有红树植物16科32种,其中水椰、红榄李、海南海桑、卵叶海桑、拟海桑、木果楝、正红树、尖叶卤蕨为珍贵树种。海南海桑和尖叶卤蕨为海南特有。本区主要红树林群落有木榄群落,海莲群落,角果木群落,)白骨壤群落,秋茄群落,红海榄群落,水椰群落,卤蕨群落,桐花树群落,榄李群落,红海榄+角果木群落,角果木+桐花群落,海桑+秋茄群落。
这里的红树林生长良好,丛林茂密。多数时候,东寨港海岸每天有二次潮水涨落。每月有二次大潮和低潮,其它时间潮水起伏不大。低潮可以看到红树林的根部和泥地,高潮可以看到红树林的树冠。潮水大涨大落和潮水小涨小落,景致各不一样。涨潮时分,红树林的树干被潮水淹没,只露出翠绿的树冠随波荡漾,成为壮观的“海上森林”,有水鸟展翅其间,游人可乘小舟深入林中。近观红树,树干卷曲,地根交错,手挽着手,肩并着肩,依依偎偎,如龙如蟒,似狮似猴,象鹤象鹰,千姿百态,离奇古怪。树顶上,点缀着一簇簇白的、紫的、蓝的小花朵,在阳光映辉下格外绚丽多彩。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的重要标志之一,能防浪护岸,又是鱼虾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具有重要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6]
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既是留鸟的栖息、繁殖地,又是候鸟的加油站、停留地,成为国际候鸟通道。除了众多的鸥形目、雀形目等留鸟外,每年秋冬季,还有大量的候鸟(包括鹤类、鹳类、鹭类、猛禽类等)在从日本、西伯利亚或中国的北方地区飞往澳大利亚的途中需要在保护区停留,使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成为中日、中澳国际候鸟的通道。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雷州半岛,受热带海洋气候的影响,沿海滩涂上分布着较大面积的红树林植被,其中红树植物有12科、16属、17种,是除海南岛外我国红树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该区呈带状散式分布在广东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岛沿海滩涂上,跨湛江市的徐闻、雷州、遂溪、廉江四县(市)及麻章、坡头、东海、霞山四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0′-110°35′,北纬20°14′-21°35′。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境内,面积1.9万公顷,
据初步调查,红树林中的鸟类达 194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有 7 种,广东省重点保护名录 34 种,国家 “ 三有 ” 保护名录 149 种,中日候鸟条约 80 种,中澳候鸟条约 34 种,中美候鸟条约 50 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1 种,附录Ⅱ 7 种,列入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易危鸟类 4 种。
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红树林资源,为林内和海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2002年9月湛江海洋大学红树林生物多样性调查队对雷州半岛6个红树林区的鱼类和贝类进行了清查,清查结果表明,雷州半岛红树林区有贝类3纲38科76 属110种,有鱼类15目58科100属127种。贝类以帘蛤科种类最多,达20种;发现我国大陆沿海为首次记录的有皱纹文蛤、绿螂、帽无序织纹螺、鼬耳螺4种。鱼类以鲈形目居绝对优势,有27科49属65种。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中贝类有28种、鱼类有32种。
1990 : 广东省政府于 1 月 1 日 批准成立湛江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旨在保护红树 林相关的鸟类资源,地点为廉江高桥,面积为 2000 多公顷。
1992 : 经广东省林业局批准,省级保护区管理站在廉江高桥成立。
1995 : 湛江市政府申请将保护区面积扩大,并申请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
1997 : 国务院批准该保护区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同年 11 月 7 日更名为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1: 中国政府与荷兰政府双边合作项目(实施期为 5 年)—红树林综合管理和沿海保护项目在雷州半岛正式启动。该项目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完善和加强机构能力建设,以符合保护区保护和管理的要求。
2002 : 湛江红树林国家级保护区被拉姆萨公约组织列为国际重要湿地
2005: 保护区局长( 1 人)和副局长( 2 人)正式任命到位,保护区员工聘任全面展开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漳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为东经117°24′07″~117°30′00″,北纬23°53′45″~23°56′00″,保护区总面积2360hm²,为福建省最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濒危动植物物种和东南沿海优质、水产种质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是我国北回归线北侧种类最多,生长最好的红树林天然群落。
保护区所在的福建省云霄县地貌属闽粤花岗岩丘陵亚区,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表现出明显的阶梯状降落,东、北、西三面高,中部及南部地势平坦开阔,构成了向东南开口的马蹄形的地貌。漳江口是云霄县最大的河流出海口。漳江下游地带母质为第四纪残积物质沉积,由古老冲积物、近代河流冲积、海积和风积形成。漳江是云霄县的主要河流,全长58km,流域面积855km2,径流总量1.011×109m3(包括客水1.53×108m3),全年全县平均径流量为6.35×108m3。
本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根据县气象台历史观测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21.2℃,1月均温13.3℃,7月均温28.2℃,极端最高气温38.1℃,极端最低气温0.2℃,年平均风速2.7m/h,秋冬季多偏北风,春夏季多偏南风。年平均降雨量为1714.5mm,年平均蒸发量1718.4mm,年平均雷暴雨日数50.5d,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52.1h,年平均霜日数2.3d。
区内土壤为滨海滩涂淤泥和沙质淤泥,厚达2m以上。红树林土壤在国内外学术界称为酸性硫酸盐土,也称红树林沼泽土壤。土壤含盐量高(一般10‰以上),具盐渍化特征;土壤的PH值在3.5~7.5之间,土壤含有丰富的植物残体和有机质。
保护区内植物资源丰富,已初步查明维管束植物种类有80科185属224种(含亚种和变种),滩涂上生长着秋茄、白骨壤、桐花树、木榄、海漆、老鼠勒等5科 6属6种红树林植物,属东方类群的红树植物;16科27属29种1变种盐沼植物;59科152属184种3变种1亚种滨海植物。
按照《中国植被》的划分方法,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可以分为红树林、滨海盐沼、滨海沙生植物被3个植被型;有白骨壤林、桐花树林、白骨壤林+桐花树林、秋茄林、秋茄+桐花树林、木榄林、芦苇盐沼、卡开芦盐沼、短叶茳芏盐沼、铺地黍盐沼、厚藤群落、苦蓝盘群落、露兜树群落共13个群系;有秋茄——老鼠勒等22个群丛。
保护区野生动物区系属东洋界中印亚界的华南区闽广沿海亚
区内生长着全国成片面积最大、种类齐全、保存最完整的红树林,共有红树植物16科32种,其中水椰、红榄李、海南海桑、卵叶海桑、拟海桑、木果楝、正红树、尖叶卤蕨为珍贵树种。海南海桑和尖叶卤蕨为海南特有。本区主要红树林群落有木榄群落,海莲群落,角果木群落,)白骨壤群落,秋茄群落,红海榄群落,水椰群落,卤蕨群落,桐花树群落,榄李群落,红海榄+角果木群落,角果木+桐花群落,海桑+秋茄群落。
旅游特色
这里的红树林生长良好,丛林茂密。多数时候,东寨港海岸每天有二次潮水涨落。每月有二次大潮和低潮,其它时间潮水起伏不大。低潮可以看到红树林的根部和泥地,高潮可以看到红树林的树冠。潮水大涨大落和潮水小涨小落,景致各不一样。涨潮时分,红树林的树干被潮水淹没,只露出翠绿的树冠随波荡漾,成为壮观的“海上森林”,有水鸟展翅其间,游人可乘小舟深入林中。近观红树,树干卷曲,地根交错,手挽着手,肩并着肩,依依偎偎,如龙如蟒,似狮似猴,象鹤象鹰,千姿百态,离奇古怪。树顶上,点缀着一簇簇白的、紫的、蓝的小花朵,在阳光映辉下格外绚丽多彩。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的重要标志之一,能防浪护岸,又是鱼虾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具有重要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6]
3.广东省湛江市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基本概述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境内,面积1.9万公顷,1990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生态系统。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我国现存红树林面积最大的一个自然保护区。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既是留鸟的栖息、繁殖地,又是候鸟的加油站、停留地,成为国际候鸟通道。除了众多的鸥形目、雀形目等留鸟外,每年秋冬季,还有大量的候鸟(包括鹤类、鹳类、鹭类、猛禽类等)在从日本、西伯利亚或中国的北方地区飞往澳大利亚的途中需要在保护区停留,使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成为中日、中澳国际候鸟的通道。
地理环境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雷州半岛,受热带海洋气候的影响,沿海滩涂上分布着较大面积的红树林植被,其中红树植物有12科、16属、17种,是除海南岛外我国红树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该区呈带状散式分布在广东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岛沿海滩涂上,跨湛江市的徐闻、雷州、遂溪、廉江四县(市)及麻章、坡头、东海、霞山四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0′-110°35′,北纬20°14′-21°35′。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境内,面积1.9万公顷,
保护对象
据初步调查,红树林中的鸟类达 194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有 7 种,广东省重点保护名录 34 种,国家 “ 三有 ” 保护名录 149 种,中日候鸟条约 80 种,中澳候鸟条约 34 种,中美候鸟条约 50 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1 种,附录Ⅱ 7 种,列入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易危鸟类 4 种。
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红树林资源,为林内和海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2002年9月湛江海洋大学红树林生物多样性调查队对雷州半岛6个红树林区的鱼类和贝类进行了清查,清查结果表明,雷州半岛红树林区有贝类3纲38科76 属110种,有鱼类15目58科100属127种。贝类以帘蛤科种类最多,达20种;发现我国大陆沿海为首次记录的有皱纹文蛤、绿螂、帽无序织纹螺、鼬耳螺4种。鱼类以鲈形目居绝对优势,有27科49属65种。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中贝类有28种、鱼类有32种。
历史沿革
1990 : 广东省政府于 1 月 1 日 批准成立湛江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旨在保护红树 林相关的鸟类资源,地点为廉江高桥,面积为 2000 多公顷。
1992 : 经广东省林业局批准,省级保护区管理站在廉江高桥成立。
1995 : 湛江市政府申请将保护区面积扩大,并申请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
1997 : 国务院批准该保护区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同年 11 月 7 日更名为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1: 中国政府与荷兰政府双边合作项目(实施期为 5 年)—红树林综合管理和沿海保护项目在雷州半岛正式启动。该项目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完善和加强机构能力建设,以符合保护区保护和管理的要求。
2002 : 湛江红树林国家级保护区被拉姆萨公约组织列为国际重要湿地
2005: 保护区局长( 1 人)和副局长( 2 人)正式任命到位,保护区员工聘任全面展开
4.福建省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基本概述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漳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为东经117°24′07″~117°30′00″,北纬23°53′45″~23°56′00″,保护区总面积2360hm²,为福建省最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濒危动植物物种和东南沿海优质、水产种质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是我国北回归线北侧种类最多,生长最好的红树林天然群落。
地理环境
保护区所在的福建省云霄县地貌属闽粤花岗岩丘陵亚区,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表现出明显的阶梯状降落,东、北、西三面高,中部及南部地势平坦开阔,构成了向东南开口的马蹄形的地貌。漳江口是云霄县最大的河流出海口。漳江下游地带母质为第四纪残积物质沉积,由古老冲积物、近代河流冲积、海积和风积形成。漳江是云霄县的主要河流,全长58km,流域面积855km2,径流总量1.011×109m3(包括客水1.53×108m3),全年全县平均径流量为6.35×108m3。
气候条件
本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根据县气象台历史观测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21.2℃,1月均温13.3℃,7月均温28.2℃,极端最高气温38.1℃,极端最低气温0.2℃,年平均风速2.7m/h,秋冬季多偏北风,春夏季多偏南风。年平均降雨量为1714.5mm,年平均蒸发量1718.4mm,年平均雷暴雨日数50.5d,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52.1h,年平均霜日数2.3d。
区内土壤为滨海滩涂淤泥和沙质淤泥,厚达2m以上。红树林土壤在国内外学术界称为酸性硫酸盐土,也称红树林沼泽土壤。土壤含盐量高(一般10‰以上),具盐渍化特征;土壤的PH值在3.5~7.5之间,土壤含有丰富的植物残体和有机质。
植物资源
保护区内植物资源丰富,已初步查明维管束植物种类有80科185属224种(含亚种和变种),滩涂上生长着秋茄、白骨壤、桐花树、木榄、海漆、老鼠勒等5科 6属6种红树林植物,属东方类群的红树植物;16科27属29种1变种盐沼植物;59科152属184种3变种1亚种滨海植物。
按照《中国植被》的划分方法,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可以分为红树林、滨海盐沼、滨海沙生植物被3个植被型;有白骨壤林、桐花树林、白骨壤林+桐花树林、秋茄林、秋茄+桐花树林、木榄林、芦苇盐沼、卡开芦盐沼、短叶茳芏盐沼、铺地黍盐沼、厚藤群落、苦蓝盘群落、露兜树群落共13个群系;有秋茄——老鼠勒等22个群丛。
动物资源
保护区野生动物区系属东洋界中印亚界的华南区闽广沿海亚
上一篇:罗坑省级瑶山鳄蜥保护区[ 03-25 ]
下一篇: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0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