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VR>行业用户>保护区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文章来源:[SouVR.com]网络收集整理 作者:Frank/Tracy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5日 点击数: 字号:
区。已查明野生脊椎动物共23目63科 218种(不含鱼类)。列入国家一保护的有中华白海豚(Dugong dugon)和蟒蛇(Python molurus)共2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宽吻海豚、伪虎鲸、江豚、黄嘴白鹭、鸢、黑翅鸢、普通鵟、白腹鹞、红隼、游隼、小杓鹬、小青脚鹬、褐翅鸦鹃、蠵龟、(绿)海龟、玳瑁、太平洋丽龟、棱皮龟、虎纹蛙等19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162种,省重点保护动物24种。保护区鸟类中具有众多的双边国际性协定保护的候鸟,中国及日本两国政府协定保护候鸟77种,中国及澳大利亚两国政府协定保护候鸟41种。
  保护区红树林区潮间带底栖动物28种。潮下带底栖生物181种。海区浮游植物201种,其中硅藻165种。浮游动物180种,其中水母类59种,桡足类71种。游泳动物182种,其中鱼类141种、甲壳类30种、头足类11种。还有10目12科27属45种的微生物。
  

历史沿革


  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于1992年元月成立,1997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成立 “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内设办公室、计财与项目建设科、资源保护科,行政上隶属于云霄县人民政府,机构级别为相当于副处级的事业单位,编制数为35名,现有工作人员15人。


5.广西山口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基本概况


  北海山口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位于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合浦县东南部沙田半岛东西两侧,距北海市区115公里,它是国务院1990年9月批准建立的第一批5个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中的一个,保护区海岸线总长50公里,总面积8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和海域各40平方公里,红树林面积806公顷。是中国第二个国家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地理环境


  保护区海岸外层为海漫淤泥,淤泥沙质,局部为玄武岩,陆地土壤新圩北界村为玄武岩砖红壤,土层深厚肥沃,其余大部分是浅海沉积砖红壤,土层深厚,有机质少,肥力较差。滨海地带为沙地,潮间带为盐溃淤泥、半沙半泥或泥。气候特点是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年均温22.9℃,极端高温37.4℃,终年无霜,年均降水量1663毫米,相对湿度82%,年平均风速3.4米/秒,常出现7~10级台风或大风。
  

动物资源


  区内底栖硅藻158种,鱼82种,贝90种,虾蟹61种,鸟类132种,昆虫258种,其他动物26种。鱼类有鲈鱼、真绸、鲻鱼、梭鱼、弹涂鱼、狼牙虾、虎鱼、海龙、海马、黄鳝及鳗鲡等。虾类有墨吉对虾、长毛对虾、脊尾对虾、周民新毛虾及中华管鞭对虾等。蟹类有锯缘青蟹、招潮蟹等。贝类有牡蛎、僧帽牡蛎、中国绿螂、蓝虫蛤及泥蚶等。红树林下泥滩底栖生物有沙蚕、蠕虫和星虫,以及蛇类等。栖居于红树林外侧的儒艮是世界稀有珍贵的海洋哺乳动物。林内还栖居有猫头鹰、树鹞、白鹤等鸟类。
  

植物资源


  这里是中国大陆海岸发育较好、连片较大、结构典型、保存较好的天然红树林分布区。区内的红树林是中国大陆海岸红树林典型代表,发育良好,结构独特,连片较大,保存较完整的天然红树林。有红树植物 15种,(真红树10种,木榄、秋茄、红海榄、桐花树、白骨壤、海桑、榄李、老鼠勒、银叶树、海漆。半红树5种,卤蕨、节槿、杨叶肖槿,水黄皮、海芒果。)浮游植物96种,
  

历史沿革


  山口国家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是199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中国首批(5个)国家级海洋类型保护区之一,1993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1994年被列为中国重要湿地,1997年5月与美国佛罗里达州鲁克利湾国家河口研究保护区建立姐妹保护区关系,2000年1月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保护红树林资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台浦县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强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通告》。2002年1月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是目前广西唯一获得世界双桂冠的自然保护区。
  

重点保护物种


  保护区附近水域栖居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儒艮(美人鱼),由此又在该海域建立了国家级的儒艮保护区。
  儒艮,是种草食性的海洋哺乳动物,名字是由马来语直接音译而来,儒艮觅食海藻的动作酷似牛,一面咀嚼,一面不停地摆动著头部,故又名"海牛",本地人称为"美人鱼",其体色灰白,身胖膘肥,油可入药,肉味鲜美,皮可制革。正因为如此,所以屡遭人类杀戮,现已濒临灭绝,全世界只有极少的海域还能见到它的踪迹,因此北海山口国家级的儒艮保护区的地位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5]


6.广东省珠海淇澳红树林保护区

  

基本概述


  淇澳红树林保护区该区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淇澳岛西北部,珠海淇澳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淇澳岛西北部,居于东经113°36'----113°39',北纬22°23'----22°27',西北及东北与中山、深圳、香港隔海相望,南面水域与珠海市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和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为珠江四大出海口之咽喉。保护区面积5103.77公顷,红树林面积700公顷,呈半月形展示。它不仅是珠海市的珍稀资源,也是珠江三角洲不可多得的一片红树林湿地,同时是全国少有的紧靠大城市的红树林区之一。生长在海滩上的红树林既是防风固沙、防波保堤的海上森林,也是鸟类和海洋生物栖息、繁衍的良好场所,更是中国三大候鸟迁徙路径之一,秋冬季栖息着数以万计,90多个种类迁飞的候鸟。

动物资源


  保护区内共拥有底栖动物5纲14目48科103种;鱼类1纲10目41科90种;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4纲25目,58科1 56种(含两栖动物15种、爬行动物27种、鸟类99种、哺乳动物15种)。同时,保护区境内有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也是珍稀濒危动物共计15种,占广东省珍稀濒危动物总数(117种)的12.8%,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1种(中华白海豚),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4种(如虎纹蛙、鸢、风头鹰、赤腹鹰、松雀鹰、水獭等),淇澳岛保护区是中国三大候鸟迁徙路径之一,秋冬季栖息着许多跨境的越冬候鸟和在此停留的候鸟,这些种类许多都是国际协定中的保护鸟类,如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的34种鸟类,占候鸟保护协定总数(227种)的15%;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中的16种鸟类,占中澳候鸟协定总数(81种)的19.8%,此外,区内还具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公约确定的物种20种。另外,还有广东省省级重点保护动物的17种,国家“三有”保护动物113种。

植物资源


  保护区内拥有维管植物165科470属695种(野生植物140科398属556种,栽培植物65科106属139种)。在野生维管植物中,其中蕨类植物19科28属39种;裸子植物3科3属4种,被子植物118科367属513种。其中红树植物达10科13属15种,分别占中国现有红树科、属、种的83.3%、86.7%和55.6%;半红树植物达7科9属9种,分别占中国现有半红树科、属、种的77.8%、90%和90%;红树林伴生植物为11科15属15种,分别占中国红树林伴生植物科、属、种的73.3%、71.4%和68.2%。

历史沿革


  1989年11月,粤府函[1989]168号文,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担杆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0年6月,成立珠海市担杆岛猕猴保护区管理站,由市绿化委员会管理。
  2000年4月,珠府办函[2000]55号文,珠海市人民政府批准
共6页 您在第3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464个字符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