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国家湿地公园
示区、科普宣教中心。重点建设项目有:观景栈道、非机动车道、生态过滤池、水文水质监测站、水文化展示馆、水上运动项目、垂钓园、、鸟类栖息场所(鸟岛)、野生动物驯养展示中心、芦苇迷宫、水生植物园、乔灌木植物园、水生蔬菜园、亲水平台、湿地科普馆、观景塔、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站、野生动物救护站等。
3、农耕文化区。
黑河流域农耕文化有2000多年的历史,一直在北方地区处于领先水平,张掖又是全国商品粮基地、高原优质夏菜基地,城北郊乌江素有“渔米之乡”之称。规划本区可使生态建设与资源经营融为一体,逐步构筑起湿地保护与农业种植相融合的格局,使湿地产业区划逐步趋向合理。本区位于乌江元丰村和三闸村,主要以湿地和农田交错的景观为主,规划设计中,分为两大主题:一是基本农田区保留原有属性,不作改动和利用,仅修缮田间道路,作为游客延伸旅游线路,体验农耕湿地、参与农事活动的基础条件;二是打通连接湿地公园与村社的线路,引导农民集中合理种植果园、菜园、稻田等,建设集餐饮、娱乐、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农家乐园,赋予一定的科普、游赏元素,引导游客走进农家感受农耕文化。主要建设项目:黑河风情、农田风光体验、民俗文化苑、农家乐园、设施农业基地。
4、湿地恢复区。
本区以恢复退化湿地和封育保护濒临退化的湿地为主要功能,区划以东至昆仑大道两侧、西至张靖公路、北至兰新铁路、南至流泉村。以湿地保护为主,为湿地公园未来发展预留空间,可保留原生态,不进行人工建设。恢复保育措施为:对张靖公路以北湿地上游水系进行疏理,增设灌溉渠道,保证水系畅通,满足引水入城后集中流量和时段输水要求,解决湿地、林地补水问题。同时,补植芦苇、沙枣、红柳,胡杨,保护物种多样性。
5、湿地保护区。
本区处于滨河新区外围黑河东岸至乌江元丰村黑河岸,主要以黑河滩涂的湿地、围堰堵坝形成的水域和湿地为主,采取封闭式恢复,限制游客进入,减弱游客对湿地的干扰,使湿地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同时为湿地公园进行生态补水。可沿 312国道的水域驳岸设计多重绿化带,形成绿色通道,并适当造景,形成公园外围美好环境。主要建设项目有:绿化景观带;亲水平台;珍禽养殖场;冬季滑冰场。
6、休闲娱乐区。
本区以建成的城市湿地公园为主体,侧重于休闲娱乐为主题,可从流泉五、六社村道贯通与国家湿地公园的连接线路,设计可供游客放松身心的旅游活动,主要建设的旅游项目:以保健为主题的项目;以运动休闲为主题的项目;以文化休闲为主题的项目;以饮食休闲为主题的项目。
旅游营销是开拓客源市场、树立旅游品牌的关键环节。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要成为国内一流的国家湿地公园,必须突出自身特色,与周边景区进行组团促销。
一是精心推出特色旅游线路。要进一步寻找张掖与周边地区旅游产品的差异性,发掘本地旅游资源中的闪光点,更新旅游观念,打破常规旅游的思路,整合全市旅游资源,以当前正在兴起的生态休闲游、历史文化游、越野探险游等开辟新格局,引导新的旅游消费群体。精心包装设计旅游线路,做好旅游线路各关节点服务工作,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导本地旅行社、汽车运动组织、越野俱乐部参与特色旅游线路开发。以特色旅游整体打包推介,提升黑河湿地风光的宣传。
二是媒体宣传找准兴奋点。除常规的报纸、电视、网络宣传之外,围绕特色旅游线路和外界旅游者关注的亮点,做好深度报道;借助著名学者、作家、摄影家、书画家,宣传推介张掖旅游及黑河湿地特色。全市各县区要形成旅游文化一盘棋的思想,全面向外界宣传推介张掖特色旅游景点和资讯。
三是活动宣传形成冲击力。黑河湿地及特色旅游宣传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精心策划带动力强的宣传推介活动,如举办全国汽车拉力赛、全国观鸟周活动、西部湿地学术论坛、黑河湿地摄影展等。
四是向周围边地区借势宣传。张掖周边具有丰富而旺盛的旅游市场,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青海湖、阿右旗巴丹吉林世界沙漠公园、额济纳旗胡杨林、祁连山草原、彩色丹霞等,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而张掖正处在这些区域的中间地带,距嘉峪关 300公里,敦煌600公里,青海湖约400公里,内蒙阿右旗130公里,额济纳旗500多公里,在交通便捷的今天,这些距离仅仅二至四小时的车程,对于以张掖湿地公园为主打品牌的张掖旅游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可借助周边旅游市场,广泛吸纳客源。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是前人留给后世的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对其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在保护好湿地资源的基础上,慎重、适度进行开发建设,做到既不仓促上马、全面开花,也不建设无力、跟不上发展的形势。初步设想的规划建设期限为10年,即2009年至2018年。一期工程,即2009年至2011年,共计3年;优先安排生态保护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给排水、电网、路网、绿化、通讯等畅通,形成湿地公园管理、运营框架及景观雏形,完成公园要具备一定范围开放的能力,逐步开放科普教育、湿地观光旅游等,初步形成具有西部高原内陆河流域特色的、主题突出的国家湿地公园。二期工程,即2012年至2016年,共计5年。进一步建设湿地公园的保护和管理体系、科研监测体系、科普宣教体系,全面建设湿地公园的旅游服务设施以及管理服务设施,并构建起湿地公园水系的基本框架,加大公园内湿地的恢复以及修复能力,营造覆盖整个湿地公园的湿地景观及湿地环境。三期工程,即2017年至2018年,共计2年。以“面向世界,追求一流品牌”为目标,进行管理体系、科研监测体系、科普宣教体系、旅游服务设施的精细化修复,扩大外宣力度,建设生态湿地旅游精品。
在建设中,应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战略和全社会办湿地公园的方针,政府资金主要用于湿地保护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体现公益性;盈利性的项目主要靠社会融资,由此加快景点开发建设,挖掘内涵,提升品位,形成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基础、以招商为手段,以多元化为目标的旅游开发模式。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立,将会在珍惜天然禀赋湿地资源的同时,以保护湿地景观为基础,以挖掘湿地文化为底蕴,以带动生态旅游为特色,彰显城市个性,深化城市文化记忆,使之成为张掖形象的金字招牌,为张掖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3、农耕文化区。
黑河流域农耕文化有2000多年的历史,一直在北方地区处于领先水平,张掖又是全国商品粮基地、高原优质夏菜基地,城北郊乌江素有“渔米之乡”之称。规划本区可使生态建设与资源经营融为一体,逐步构筑起湿地保护与农业种植相融合的格局,使湿地产业区划逐步趋向合理。本区位于乌江元丰村和三闸村,主要以湿地和农田交错的景观为主,规划设计中,分为两大主题:一是基本农田区保留原有属性,不作改动和利用,仅修缮田间道路,作为游客延伸旅游线路,体验农耕湿地、参与农事活动的基础条件;二是打通连接湿地公园与村社的线路,引导农民集中合理种植果园、菜园、稻田等,建设集餐饮、娱乐、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农家乐园,赋予一定的科普、游赏元素,引导游客走进农家感受农耕文化。主要建设项目:黑河风情、农田风光体验、民俗文化苑、农家乐园、设施农业基地。
4、湿地恢复区。
本区以恢复退化湿地和封育保护濒临退化的湿地为主要功能,区划以东至昆仑大道两侧、西至张靖公路、北至兰新铁路、南至流泉村。以湿地保护为主,为湿地公园未来发展预留空间,可保留原生态,不进行人工建设。恢复保育措施为:对张靖公路以北湿地上游水系进行疏理,增设灌溉渠道,保证水系畅通,满足引水入城后集中流量和时段输水要求,解决湿地、林地补水问题。同时,补植芦苇、沙枣、红柳,胡杨,保护物种多样性。
5、湿地保护区。
本区处于滨河新区外围黑河东岸至乌江元丰村黑河岸,主要以黑河滩涂的湿地、围堰堵坝形成的水域和湿地为主,采取封闭式恢复,限制游客进入,减弱游客对湿地的干扰,使湿地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同时为湿地公园进行生态补水。可沿 312国道的水域驳岸设计多重绿化带,形成绿色通道,并适当造景,形成公园外围美好环境。主要建设项目有:绿化景观带;亲水平台;珍禽养殖场;冬季滑冰场。
6、休闲娱乐区。
本区以建成的城市湿地公园为主体,侧重于休闲娱乐为主题,可从流泉五、六社村道贯通与国家湿地公园的连接线路,设计可供游客放松身心的旅游活动,主要建设的旅游项目:以保健为主题的项目;以运动休闲为主题的项目;以文化休闲为主题的项目;以饮食休闲为主题的项目。
营销战略
旅游营销是开拓客源市场、树立旅游品牌的关键环节。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要成为国内一流的国家湿地公园,必须突出自身特色,与周边景区进行组团促销。一是精心推出特色旅游线路。要进一步寻找张掖与周边地区旅游产品的差异性,发掘本地旅游资源中的闪光点,更新旅游观念,打破常规旅游的思路,整合全市旅游资源,以当前正在兴起的生态休闲游、历史文化游、越野探险游等开辟新格局,引导新的旅游消费群体。精心包装设计旅游线路,做好旅游线路各关节点服务工作,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导本地旅行社、汽车运动组织、越野俱乐部参与特色旅游线路开发。以特色旅游整体打包推介,提升黑河湿地风光的宣传。
二是媒体宣传找准兴奋点。除常规的报纸、电视、网络宣传之外,围绕特色旅游线路和外界旅游者关注的亮点,做好深度报道;借助著名学者、作家、摄影家、书画家,宣传推介张掖旅游及黑河湿地特色。全市各县区要形成旅游文化一盘棋的思想,全面向外界宣传推介张掖特色旅游景点和资讯。
三是活动宣传形成冲击力。黑河湿地及特色旅游宣传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精心策划带动力强的宣传推介活动,如举办全国汽车拉力赛、全国观鸟周活动、西部湿地学术论坛、黑河湿地摄影展等。
四是向周围边地区借势宣传。张掖周边具有丰富而旺盛的旅游市场,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青海湖、阿右旗巴丹吉林世界沙漠公园、额济纳旗胡杨林、祁连山草原、彩色丹霞等,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而张掖正处在这些区域的中间地带,距嘉峪关 300公里,敦煌600公里,青海湖约400公里,内蒙阿右旗130公里,额济纳旗500多公里,在交通便捷的今天,这些距离仅仅二至四小时的车程,对于以张掖湿地公园为主打品牌的张掖旅游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可借助周边旅游市场,广泛吸纳客源。
发展愿景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是前人留给后世的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对其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在保护好湿地资源的基础上,慎重、适度进行开发建设,做到既不仓促上马、全面开花,也不建设无力、跟不上发展的形势。初步设想的规划建设期限为10年,即2009年至2018年。一期工程,即2009年至2011年,共计3年;优先安排生态保护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给排水、电网、路网、绿化、通讯等畅通,形成湿地公园管理、运营框架及景观雏形,完成公园要具备一定范围开放的能力,逐步开放科普教育、湿地观光旅游等,初步形成具有西部高原内陆河流域特色的、主题突出的国家湿地公园。二期工程,即2012年至2016年,共计5年。进一步建设湿地公园的保护和管理体系、科研监测体系、科普宣教体系,全面建设湿地公园的旅游服务设施以及管理服务设施,并构建起湿地公园水系的基本框架,加大公园内湿地的恢复以及修复能力,营造覆盖整个湿地公园的湿地景观及湿地环境。三期工程,即2017年至2018年,共计2年。以“面向世界,追求一流品牌”为目标,进行管理体系、科研监测体系、科普宣教体系、旅游服务设施的精细化修复,扩大外宣力度,建设生态湿地旅游精品。在建设中,应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战略和全社会办湿地公园的方针,政府资金主要用于湿地保护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体现公益性;盈利性的项目主要靠社会融资,由此加快景点开发建设,挖掘内涵,提升品位,形成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基础、以招商为手段,以多元化为目标的旅游开发模式。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立,将会在珍惜天然禀赋湿地资源的同时,以保护湿地景观为基础,以挖掘湿地文化为底蕴,以带动生态旅游为特色,彰显城市个性,深化城市文化记忆,使之成为张掖形象的金字招牌,为张掖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三原清峪河国家湿地公园[ 03-25 ]
下一篇:南河国家湿地公园[ 0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