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乞儿呈现3D武打场面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51分报道,由袁和平执导的功夫电影《苏乞儿》昨天全面上映,片中近20分钟的3D武打场面成为最大看点。这部首次将3D技术和中国功夫结合到一起的电影,带给观众怎样的视觉体验?3D技术对电影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电影《苏乞儿》昨天全面上映,这部电影首次将3D技术和中国功夫结合到了一起,电影中呈现了近20分钟的3D效果武打动作。早上9点半就赶来看3D版《苏乞儿》的观众,有的认为影片中,人物和背景之间的层次很明显,服饰、头发、武器等细节部分的表现栩栩如生,打斗场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的却认为3D武打段落的清晰度不够高,而且3D制作的两段打戏不是一气呵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观影障碍。 观众:袁和平的武打戏本身就拍得比较真实,实打实的那种对打,他做了3D以后,就更逼真了,就像在眼前打一样。 观众:场面感觉非常地深邃、高远,但是有一点不好,文戏武戏之间要不停地拿3D眼镜戴上摘下,戴上摘下,可能会影响看3D的情绪。 《苏乞儿》的出品方和发行方——安乐影片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伟强调,这部电影只是在做一次3D的尝试。虽然电影《苏乞儿》中,3D效果的情节只有近20分钟,后期制作却花了110个专业技术人员整整半年的时间,3D部分的花费也在总体投资额的50%以上。姜伟说,从2008年9份到现在,中国一共引进了8部3D电影,但是只有《地心历险记》和《阿凡达》是真人3D,其余6部都是动画电影。 姜伟:因为动画电影在后期制作的时候,它模仿人双眼看东西的方式是比较容易实现立体的,但是真人3D的拍摄到后期制作难度就大了很多,如果把武打拍成3D就更难,通常毕竟是一个电影,它不会真打,所以双机拍摄一个武打电影的时候就很容易穿帮,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打到脸上去,演员也做了很多防护的措施,在嘴里垫很多棉花,戴牙套,但依然还有打掉牙齿打出血的情况,我们总不能变成立体电影的时候,让人看是穿帮的电影。 百老汇影城北方区经理康学军介绍,去年《冰川时代3》和《飞屋环游记》的票房收入不错,其他3D影片反映平平,观众对3D的认知度不高,具体到国产3D影片,去年有两部,一部是《乐火男孩》,另一部是《齐天大圣前传》,但两部电影的市场反映都不算好。《阿凡达》上映点燃了人们对3D电影的热情,截止到上周日,百老汇影城全国13家影院中,几乎每个影院《阿凡达》的票房收入都在250万左右,以前一个影院一部电影的收入很难达到200万。 康学军:前期是一票难求,刚刚上映的时候,观众当天来是肯定买不到票的,最少提前一天购买,百老汇只有在昆明有一家IMAX,像他那儿,不是提前一天买,提前一周,提前一个月就会去买票。 姜伟:《阿凡达》是3D电影里程碑 姜伟:放第一部3D电影的时候是08年9月份的《地心历险》,当时国内只有80块荧幕是可以放3D电影的,到了09年发展到200多块,到《阿凡达》的时候已经超过700块了。肯定更多的电影制作商看到了它的商机,会刺激更多的投资商去拍3D电影,内地的市场有这么大的消化能力,未来肯定是看好的。 龙会磊:3D是尖端效应 国内还有很大差距 龙会磊:电影是时尚娱乐的高端产品,从投资来说,从明星的阵容来说,都比其它娱乐产业高端的多,3D IMAX又可以说是现在市面上比较高端的表现形式,举个例子来说,它就像金字塔尖一样,它要带动很多东西,它有技术方面的、制作方面的,从制片,从营销,从影院,包括影院配套播放的设备还是制作的软件,操作软件的人,甚至是专门的研究学科,它是带动整个一个产业链。 但是龙会磊也指出,目前,国内的3D电影和世界一流水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龙会磊:一个技术成熟之后,技术是共通的,大家谁都能用,电影它有一环一环相配套的,就像电脑技术一样,电脑技术一个难关攻破以后,理论上来说是谁都能用,但是要把它转化成好用的软件,就需要一个产业过程了。我们主要的差距差距在这一块儿,应用这个技术的软件,包括操作这个软件的人,这几项硬的因素和软的因素是我们国内最欠缺的。 滕晴:中国的3D电影一部分人在尝试 一部分人在跟风 滕晴:目前大家关注3D或者投入到3D的制作当中,他抱着的还是把技术发扬光大的目的,很多人都忽视了故事本身,但是作为一个电影来说,故事、剧本是最基础的,3D如果他只关注技术的话,热度也就是一两年,大家都看过之后,就戴着眼镜看,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我相信这一两年之后,很多电影人会像好莱坞那样,在3D技术的基础上,讲故事的基础夯实,吸引更多的人进电影院。 龙会磊:市场会做出选择 龙会磊:市场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一样,总会做它的选择,就像阿凡达没有拍完的时候,我们也无法预盼市场是会选择《阿凡达》,还是会选择《唐山大地震》,还是会选择《苏乞儿》,但是市场总会做这样的选择,这就是市场的趋势。 >>相关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