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订单|我的收藏|我的商城|帮助中心|返回首页
虚拟现实新闻>AI>行业资讯>千家

小米才是未来消费物联网(IoT)的隐形巨头?

文章来源:qianjia 作者:Frank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16日 点击数: 字号:

[导读]在IoT没有大热之前,其实很多IoT业界的人士是没有注意到小米的,但是当小米发布了自己的IoT平台连接的设备数量的时候,还是让人大吃一惊。

如果中国在未来有公司能够成为消费级物联网巨头,我认为小米是最强有力的竞争者,而在目前看来,它是唯一的竞争者。

就是以现在的时间点观察,小米恐怕也已经是事实上的消费级物联网巨头,在小米的招股书中,其引用了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3月31日,小米的消费级IoT平台已经连接了超过1亿台设备,不包括笔记本和手机。

在IoT没有大热之前,其实很多IoT业界的人士是没有注意到小米的,但是当小米发布了自己的IoT平台连接的设备数量的时候,还是让人大吃一惊。

小米才是未来消费物联网(IoT)的隐形巨头?

我揣测消费级IoT平台和连接如此多的设备这件事情,可能小米早起是没什么规划的,只不过按照智能设备连接管理的本能在蒙眼狂奔,突然抬头一看,IoT竟然开始大热,自己家的平台竟然连接了如此大规模的智能设备,剩下是的事情就是顺理成章了。

也就是说小米的IoT平台最开始是为了解决小米生态中智能设备连接的问题自然生长出来的,它是为了首先满足自己的生态智能硬件的连接和管理需求,你可以到小米IoT开发者平台上看一下成功案例中的伙伴,基本都是小米生态企业成员。

小米一开始就是携带互联网基因诞生的,连接和智能是小米智能硬件的基本产品逻辑:智能硬件+云端平台+APP,构成了当前业界所有的智能化硬件的基本框架。

但是小米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其生态成员企业规模已经达到210家,其中90家是专注研发智能硬件和生活消费产品的公司,在云端的平台上并没有建成烟囱,各个智能硬件都有自己的一套云端平台,而是共享一个通用的平台。

要知道,很多大公司并不是这样的,尤其是在大公司里,各个部门都是建设自己的平台,数据和用户都不共享,甚至在不同部门的平台之间还设置防火墙,互不信任。

我猜想原因可能有这么三个,一是小米投资和管理的生态企业小米的控制力很强,对产品的规划和设计有非常具体的要求,在小米擅长的部分必须听小米的并且使用成熟的系统;二是生态企业很多是创业型公司自己从头到尾做完全部的系统资源和经验都有限;三是小米的连接管理和IoT平台的确已经非常成熟好用。

所以我们看到小米确实具备成长为消费级物联网巨头的潜力:

  1. 通过持续的投资和管理,不断的扩大生态企业规模,利用小米模式和品牌影响力覆盖消费电子产品的每个角落

  2. 通过IoT平台+连接协议+产品经验,形成快速的智能硬件连接基础设施

  3. 利用这个基础设施随着小米生态中智能硬件连接品类和规模的扩大,完全可以继续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向生态伙伴在产品设计研发创意上进行赋能。

这将使得小米在智能硬件领域形成一个闭环的正反馈的模式,对用户能够保持体验的一致性,对生态企业也能提供积极有效的赋能和反馈。

小米在招股书中官方的说法是:这些产品互通互联,既改善了用戶的生活,又为我们的互联网服务提供了专属平台。

一些咨询机构对消费级IoT设备的增长比较乐观,2017-2022年,消费级IOT用户年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25%,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抓住这个机会。

小米的竞争者很多,但是在我看来,能够有效的与小米精准的公司并不多,即使是一些运营商巨头、互联网巨头,这些巨头或者在投资和管理上无法与小米匹敌,或者在产品设计上无法对自己生态的伙伴提供有效的指导和管理,或者在IoT平台的连接数扩大上面临着其他巨头或者产业伙伴的抵制或者讨价还价。

小米则完全不同,小米对生态企业的控制力度是别人无法企及的,资本+平台+知识,小米形成了一个闭环和封闭的系统,从这一点上小米实际上还是比较像苹果。

小米自己对这方面的表示是:品牌、資本、供應鏈、產品設計和管理專業經驗以及高效的線上線下零售網絡對其提供支持。

关于小米的知识,容许我引用一句我比较认可的小米在产品设计领域的优势,即:我們發揮自有的設計能力並利用來自用戶和米粉的持續反饋開發兼具先進功能和美觀設計的人性化優質產品和服務。

此前我曾经撰写文章提出封闭系统比开放系统更具有竞争优势,因为他的效率要比开放系统高。

尽管中国很多公司都很看好IoT,也都想做IoT平台,连接尽可能多的智能化硬件,但是具备未来巨头雏形的,目前看还只有小米一家。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
  • 暂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