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的虚拟现实故事还能撑多久?
4月23日,暴风科技在A股创业板上市,截至最近一个收盘日4月23日,股价已经从13.68元涨至83.69元,累积涨幅超过500%,其市值也超过100亿人民币,这个数字,甚至达到了在美股上市的迅雷3倍至多——这两家在经常在国内被对比的公司,何以在资本市场产生如此大的差异?
市场肯定是最重要的一方面,中国概念股在美资本市场摸爬滚打的十几年后,已经不再像几年前那样火热,一方面,质地优良的公司多数已经完成IPO;另一方面,投资者从也从早期的追捧概念到了现在的更注重财务数据与现金;而在“神奇”的中国股市市场,随着政策的利好与人民币基金的增多,互联网类公司从去年开始就已经成为了一股比本就很“神奇”的市场更为“神奇”的力量。
包括乐视、暴风、以及不少手游及收购手游企业的上市公司都是受益者——乐视靠着从视频网站、电视、手机甚至汽车的一系列布局来讲自己的生态圈故事,市盈率已经高达258倍;而刚刚上市并并进入“百亿俱乐部”的暴风公布的一季报中,甚至还处于亏损状态——说实话,这么一家季度总收入还不到1亿元人民币的公司能触及100以人民币的市值,显然不能用仅仅用运气来解释,对于这家公司的机构股东与散户股民来说,支撑其“市梦率”或许只有暴风魔镜了。
资料显示,暴风魔镜由暴风科技在去年四季度推出,是一款虚拟现实头盔产品,具体来说,就是个型如Oculus、需要Andorid手机提供视频、游戏等内容的手机外设装置,截至1季度,这款售价100元左右的产品累计销售了18万台——规模上看,与广告业务带来的收入相比相差甚远,事实上,近几年来暴风的收入几乎全部来自广告。
那么有意思一个对比就来了,如果把暴风与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归为一类,恐怕连二线公司都算不上,收入规模严重限制了暴风在内容资源(主要是版权)上的动作,其上市文件显示,用于内容采购、宽带支出等视频网“硬指标”上,暴风的投入与一线厂商相比几乎可以忽略,而这几年来,正是这些“小本买卖”所产生的微薄利润才让暴风成功的满足了创业板的挂盘条件,并得以成功上市。
所以用掌门人冯鑫的话来说,暴风就是认准创业板限制的条件来踩点上市,并承认自己“赶上了比乐视更好的上市时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把暴风现在与未来归纳为,1)本地播放、2)在线播放,3)无线,4)虚拟现实这四个阶段。
冯鑫曾说过,“虚拟现实就是互联网下一步的未来,想象空间不亚于当年无线对PC的革命,魔镜打开的是虚拟现实的大门”,相信这句话的前半句大多数人是认同的,但魔镜能否在这个市场取得成功,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第一,虚拟现实市场并未到来,虽然它迟早有一天会规模性的爆发,但肯定不是现在,所以魔镜最多算得上一个高调投入了一个未来市场,拿着这一款产品来撑起表征未来的市值,是相当不理性的。
第二,即使虚拟现实的市场爆发,暴风也没有任何内容优势——与目前的手机终端与APP开发者都可以赚钱的互利关系不同,虚拟现实头盔的开发成本低,替代性则相当高,如果说市场起来了,利润也是产生在内容端,换句话说,这笔钱最终还是被游戏CP和优酷搜狐爱奇艺等拥有大量版权的视频站拿走,而按目前100元左右售价,暴风如果想让目前1亿的季度收入翻倍(仍然排不上二线公司),则至少需要每季度卖出去100万部魔镜……
第三,市场上包括HTC Vive,乐视,甚至从暴风出走的核心研发成员所成立的创业公司都已经在这个市场有所布局,他们有的研发硬件,有得做播放器、3D游戏等软件,都在不同程度上成为暴风的竞争对手,不过,他们中确没有一家像暴风一样来吹起这个泡沫而让股民来承担风险。
说说产品本身,从京东等官方渠道的反馈来看,用户对这款“性价比”产品也并不完全买账,“片源少”、“3D效果差”、“容易头晕”甚至“更适合近视眼戴”等评论并非个别现象,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已经发布到第二代的魔镜产品仍有不少改进空间。
事实上,在A股市场互联网概念已进入到一个高估值与高风险并行的阶段,这其中的泡沫我想任何有基础常识的人都看得出来。对于虚拟现实相关产品链来说,其增值空间不可限量,但对于目前的暴风魔镜来说,距离收获期还相当久远……
但愿“小本买卖”的暴风能撑到虚拟现实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