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辨别真伪3D电影
2012年,与国外3D电影热渐趋冷却相比,国内这一市场却一片红火。比起2011年,今年出的3D电影还是蛮多的,截止目前已经有40多部,其中真3D电影有30多部,占了三分之二,像《超凡蜘蛛侠》、《雨果》、《复仇者联盟》、《黑衣人3》、《马达加斯加3》、《冰川世纪4》等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既让影迷们爽了一把,也让片商们数钱数得直乐呵。但是与之相随的,却是一些急功近利的片商们大量制作立体效果粗糙的伪3D电影,让不明真相的观众看过之后对3D的情绪愈来愈失望,像《画皮2》就是一典型的例子。
谈起真3D和伪3D,可能有很多朋友都不明白它们究竟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区别呢?那么,接下来,笔者就先进行一下知识普及,然后,盘点盘点今年1~11月上映和即将上映的3D电影究竟有哪些是真3D,哪些是仿冒的3D。
真3D和伪3D电影各自技术原理:
真3D电影其实是以人眼观察景物的方法,利用专门的3D摄像机或两台并列安置的摄影机同步拍摄出两条略带水平视差的左右电影画面,放映时,观众戴上特配的3D眼镜,左、右“双影”通过此眼镜叠合在视网膜上,再由大脑神经产生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这样一幅幅连贯的3D画面就展现出来了,观众即可感受到“身临其境”的神奇幻觉。
所谓“伪3D”,说白了,就是2D转3D的电影,目前,大多数3D播放器都具有这个功能,但是效果确实是不敢恭维。至于由制片商人工转制的3D电影,其实大部分是片商为了圈钱而做的,原理是由普通摄像机拍摄2D图像,然后再在电脑上通过人工操作,用软件制出几个图层并稍微错开,它的关键是要制作人能准确区分画面中离观众近的物体和离观众远的物体。但假的终究是假的,这样转换出来的电影的效果肯定不如真的用两个镜头拍摄出来的电影,做得再精确也是无法做到100%纯3D的。
真3D和伪3D电影的区别: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向来辨别:
首先是拍摄。
一般地,3D电影的制作分为3D摄影机拍摄和后期3D制作两个部分, 根据剧情或内容需要,真3D影片需要60%以上的前期3D摄影机拍摄,像《阿凡达》及本文开头提到的影片就是使用3D摄影机拍摄的,效果非常不错,属于“真3D”,当然耗费的时间和成本也是巨大的。而像《诸神之战》、《爱丽丝漫游仙境》、《画皮2》等虽然也加入了一些3D的效果和理念,但却是前期采用2D电影的拍摄方式,等到了后期才转制成3D的影片,就是我们非常痛恨的“伪3D”了(注:《泰坦尼克号3D》也是伪3D,不过它在大导演“卡神”的带领下,制作非常精良,所以3D效果还不错)。
其次是后期处理。
一部真3D电影不论是前期的3D拍摄还是后期的制作处理,为了获得好的视觉和听觉特效,所花费的时间和费用都是很高的。而伪3D,抠图其实也很费时费力费钱,但处理3D字幕却比较简单,成本也低,因此很多片商选择了重点处理字幕。难怪很多观众戏谑称“只有字幕是立体的”。
最后是观感。
这个目测不用笔者多说,大家就会叽叽喳喳讨论开来,这也是判断真、伪3D的最直观方式。除了《泰坦尼克号3D》这个特例,真假3D电影的3D观感效果差别其实是很大的。如果你在观看时,能看见里面的景物就浮现在眼前,运动的物体会向你迎面扑来,你甚至会不自禁伸手去触碰、躲避或参与其中,那么可以肯定,这是一部真3D的影片。反之,如果你只是感觉与2D普通电影有那么一点景深的差别,或是只看到字幕是浮在屏幕外的,甚至没几分钟就产生炫晕等不良反应,那么,笔者要“恭喜”您“中奖”了,这是一部吭爹的冒牌3D片。
需要提一句的是,一部立体电影视觉效果好坏,取决于拍摄系统、数字摄影机多少、以及后期制作花了多少时间等各方面原因,一部"3D"电影制作完成后,效果还没“伪3D”的好,这种情况也是有的,像国产的《唐吉可德》。不过,观众是不会为效果不好的电影买单的,在这里,笔者也只能叹一句,国产电影拍摄和制作技术前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