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国产电影的“救命稻草”?
端午佳节,国内各大院线再现“3D热”,《勇敢传说》《马达加斯加3》《雨果》等进口3D新作轮番热映。与此同时,正在举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次举办的3D国际影展也是一票难求。
不过,与海外3D大片“雄霸”国内院线相比,国产3D影片技术差、故事弱等短板也逐渐暴露,甚至不乏“挂羊头卖狗肉”的“伪3D大片”蒙骗观众。人们不禁要问:3D真能成为国产电影的“救命稻草”吗?
国产3D扎堆难敌“一个卡梅隆”
前有《阿凡达》,后有《泰坦尼克号》,近年来导演卡梅隆用想象力和“新瓶装旧酒”的方法在全球电影市场制造了3D票房奇迹。国产电影受其“感染”,“3D”也迅速成了一些国产片的“标签”。
“3D武侠巨制”《龙门飞甲》、“中国首部数字3D立体电影”《乐火男孩》、“国产首部3D动画立体电影”《超蛙战士》、“首部华语3D动作大片”《苏乞儿》……一时间,中国影坛看似3D风光无限。
不过,热闹背后却是国产3D的难言之隐。一些作品盲目上马,票房惨淡;另一些以次充好,引来网友恶评。“伪3D输给3D”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唐吉可德》《熊猫总动员》《梦游3D》等虽然借3D标签登上大院线,但票房往往远低于投资。
有影评界人士认为,从投入产出比看,国产3D电影已成为整个中国电影产业“最大的雷区”。
创作周期短“扼杀”国产3D
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狮子王》《美女与野兽》等美国经典动画的3D版率先出现满场,紧随其后受到热捧的是德国、瑞士、冰岛等国的3D作品,其中绝大部分是制作周期长、内容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
“3D的视觉诱惑在中国观众中很有市场,但国产3D在短短几年中显然还跟不上国际步伐。创作周期短是个致命的问题,不仅在技术层面,在实质的创作层面,剧本前期准备过于仓促,没有拿得出手的故事,自然导致整体质量差、票房低。”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石川这样点评。
担任中国经典动画《大闹天宫》3D版技术负责人的美国特艺集团3D业务副总裁皮埃尔·劳提耶透露了一组数据:在中国观众眼中看似“3D效果不强”的《大闹天宫》3D版,其实经历了中美合作团队约200万个工时的制作,大量工作用于修复当年手工动画版本的各种微小细节,是一个庞杂的工程。
劳提耶分析,今天不少观众往往陶醉于“圆圆的三维立体人偶及物体不断飞出银幕”,认为那才过瘾,“但我们这些技术人员看问题的角度不太一样,我们首先希望保持原汁原味的中国故事,向独特的艺术风格致敬”。
影评界人士认为,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狮子王》《泰坦尼克号》等,时隔近20年依然吸引中国观众,也不仅仅是3D技术的魅力,其几倍甚至十几倍于国产3D的创作周期,才换来了高品质和好口碑。
国产电影靠什么突围?
如果说,3D不是国产电影的“救命稻草”,那么面对来势汹汹的好莱坞大片,国产片又该如何突围?
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认为,华语片想要立足市场,必须拍出“接地气”的故事。“我们的电影创作,与好莱坞拼技术、拼财力可能仍有一段差距,但拼故事是必需的一环,关键是你的创作能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他建议,在故事创作方面,国产电影不妨向一些国产电视剧取经。在日剧、韩剧、美剧的夹击下,部分国产电视剧异军突起,凭借贴近老百姓生活的题材和讲述方法,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国产电影更要在故事上下苦功。
美国梦工厂动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弗里·卡曾伯格前不久也提醒中国同行:一部好的电影,归根到底靠的还是一个好的故事。“如果故事本身不吸引人,再好的3D技术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