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仿真体验闯黄灯新交规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驾驶安全与人机系统仿真实验室根据实验室内由真车改造的驾驶模拟器,用Virtools虚拟现实软件设计了四个不同的虚拟驾驶场景。这四个虚拟驾驶场景前两种是分别根据新旧交规的规定设计的。后两种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两种改良新交规“黄灯规则”的虚拟场景:一种是绿灯在变为黄灯前1.5秒开始闪烁,给驾驶员提前警示;另一种是在交通路口的停止线以内设置15米长的警示区,黄灯亮时,已经进入警示区的车辆可以继续通过,还未进入警示区的车辆应停车。
2013年出台的新交规闯黄灯扣6分的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反对者认为,驾驶员无法预知绿灯何时变成黄灯,当绿灯变黄灯时,驾驶员可能没有足够的距离刹车;同时在绿灯期间,驾驶员也不敢提高速度,从而引起更为严重的拥堵。支持者认为,禁止闯黄灯的规定可以提高驾驶员在交通路口的安全意识,减少交通路口的事故。”实验室在归纳了新交规“黄灯规则”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各自的主要观点后发现,双方的说法都基于各自实际的驾驶经验提出,并没有精确的科学数据作为支撑。有没有可能通过仿真实验,检验交通路口信号灯控制规则对驾驶员行为决策的影响呢?在这个设想下1月3日实验团队成立,开始设计能对比新旧交规下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路口通行绩效、驾驶员紧张程度等指标的仿真实验,以归纳新旧交规各自的好处和代价。
在完成四个虚拟驾驶场景后,实验室让平均年龄为30岁,平均驾龄为7年的驾驶员先后在上述4种虚拟场景下试驾。实验室人员记录下了驾驶员每个时刻的速度,对油门和刹车的操控,因此,可以对比检验不同信号灯控制规则对驾驶员的行为决策的差异性。为了提高虚拟仿真的程度,在设置虚拟场景时,还特意在若干交通道口安排了非机动车横穿马路的“险情”。实验室提醒试驾者:应尽量避免在试驾过程中与非机动车发生碰撞。即使如此,还是有一些试驾者未能成功避开“险情”。“有一位试驾者在原来的交规下进行实验时,由于原交规规定黄灯期间通过路口不会受到处罚,所以这位驾驶员在接近路口时并没有降低速度。结果该试驾者在几个设置了“险情”的路口都与非机动车发生了碰撞。
通过完成虚拟仿真驾驶实验后,每一位试驾者都要填写一份主观评价问卷,对之前测试的4种场景的违规担心程度进行评分,并综合排序4种信号灯控制规则的科学性。通过这种对比研究,实验室发现了新交规下的黄灯规则带来的好处,同时也发现了其存在的问题。实验结果显示,新交规下的“黄灯规则”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驾驶的安全性上,不过,新交规下的“黄灯规则”也有两大劣势—通行效率较低、驾驶员主观感受较差,以至于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相关产品